二上第18课《聪明的小包拯》教案一等奖

《二上第18课《聪明的小包拯》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二上第18课《聪明的小包拯》教案一等奖

1、二上第18课《聪明的小包拯》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其中非、常、功、姐、自、己、厅7个字,练习用非常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默读课文

4.体会包拯的聪明、遇事肯开动脑筋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初步学习默读课文。

难点:了解包拯的聪明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挂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课文,了解小包拯的聪明表现在什么地方。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常常说你们是天上可爱的星星,各有各的优点。可是,什么样的孩子大家都喜欢呢?那我悄悄告诉大家:是聪明的孩子!

你们想不想做一个聪明的孩子呢?

2、揭题

这节课,老师陪你们一起学做聪明的孩子。向谁学习呢?

请同学翻到课文18课,请同学们一起读题。(师板书课题:聪明的小包拯)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聪”、“拯”的读音。

4.想一想:在你的周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聪明?

2.在你的心目中,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全文,了解包拯是个什么人,小时候是怎样的

1.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学生再读课文,一过读一边思考:

包拯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小时候是怎样的?

3、教师巡视、辅导。

4、学生汇报,师点拨

(1)生: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官。

师点拨:大清官,专门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官。

(2)生:包拯小时候,读书非常用功,喜欢动脑筋、想问题。

师板书:动脑筋

想问题

5、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请大家把第一自然段认真读一遍。

读中体会“用功”与“非常用功”的不同,并练习用“非常”说句子。

三、精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读中感悟

1.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可以看出包拯喜欢动脑筋、想问题呢?

2.请两个女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姐姐故意问的语气)。

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这天早上,发生了什么事?

生:姐姐和妹妹分吃了一个鸡蛋,

生,姐姐故意考考小包拯,鸡蛋是谁吃了。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默读课文,想一想,聪明的小包拯怎样找出了吃鸡蛋的人?

同桌小伙伴交流、讨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赞一赞,深入领悟

让我们来扮演小包拯的家人,说说,你认为小包拯的聪明主要表现在哪儿?

五、拓展延伸

搜集更多关于包拯的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生字词

一、认读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词)自由读生字词。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在读中引导发现“己”和“已”的区别,并指导写“己”。

(4)课文中还有没有你认为难读的字或词?

(5)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二、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我们写这些生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指导学生在田客格中正确、规范地写字。

3.作业展评。

三、包拯故事交流

你还搜集到关于包拯的什么故事,说给大家听。先分组说,每组推荐两个学生说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动脑筋

18,聪明的包拯 真聪明

想问题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互动轻松,但学生自主学习较少。

2、二上第18课《聪明的小包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其中非、常、功、姐、自、己、厅7个字,练习用非常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默读课文

4.体会包拯的聪明、遇事肯开动脑筋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初步学习默读课文。

难点:了解包拯的聪明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挂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课文,了解小包拯的聪明表现在什么地方。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常常说你们是天上可爱的星星,各有各的优点。可是,什么样的孩子大家都喜欢呢?那我悄悄告诉大家:是聪明的孩子!

你们想不想做一个聪明的孩子呢?

2、揭题

这节课,老师陪你们一起学做聪明的孩子。向谁学习呢?

请同学翻到课文18课,请同学们一起读题。(师板书课题:聪明的小包拯)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聪”、“拯”的读音。

4.想一想:在你的周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聪明?

2.在你的心目中,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全文,了解包拯是个什么人,小时候是怎样的

1.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学生再读课文,一过读一边思考:

包拯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小时候是怎样的?

3、教师巡视、辅导。

4、学生汇报,师点拨

(1)生: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官。

师点拨:大清官,专门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官。

(2)生:包拯小时候,读书非常用功,喜欢动脑筋、想问题。

师板书:动脑筋

想问题

5、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请大家把第一自然段认真读一遍。

读中体会“用功”与“非常用功”的不同,并练习用“非常”说句子。

三、精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读中感悟

1.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可以看出包拯喜欢动脑筋、想问题呢?

2.请两个女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姐姐故意问的语气)。

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这天早上,发生了什么事?

生:姐姐和妹妹分吃了一个鸡蛋,

生,姐姐故意考考小包拯,鸡蛋是谁吃了。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默读课文,想一想,聪明的小包拯怎样找出了吃鸡蛋的人?

同桌小伙伴交流、讨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赞一赞,深入领悟

让我们来扮演小包拯的家人,说说,你认为小包拯的聪明主要表现在哪儿?

五、拓展延伸

搜集更多关于包拯的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生字词

一、认读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词)自由读生字词。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在读中引导发现“己”和“已”的区别,并指导写“己”。

(4)课文中还有没有你认为难读的字或词?

(5)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二、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我们写这些生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指导学生在田客格中正确、规范地写字。

3.作业展评。

三、包拯故事交流

你还搜集到关于包拯的什么故事,说给大家听。先分组说,每组推荐两个学生说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动脑筋

18,聪明的包拯 真聪明

想问题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互动轻松,但学生自主学习较少。

3、《聪明的小包拯》教案(二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非、常、功、姐、自、己、厅”7个字,练习用“非常”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默读课文

4.体会包拯的聪明,遇事勤于开动脑筋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初步学习默读课文。

难点:默读课文,了解小包拯的聪明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画”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简笔画画小包拯),小朋友们知道这是谁吗?

2.在你的心目中,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

3.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包拯小时候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聪明的小包拯》。读题,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聪”、“拯”的读音。

4.“聪明”,想一想:在你的周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聪明?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辅导。

3.瞧,这些带有生字的词语就来自咱们的课文,读好它们,再读课文就不难了,加油吧!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自由读生字词。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在读中引导发现“己”和“已”的区别,并指导写“己”。

(4)课文中还有没有你认为难读的字或词?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四两个自然段。

师:老师刚才说过,读好课文中的生字词,再读课文就不难了,不信,咱们现在就来试一试。

(1)请女同学读第一自然段,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2)谁愿意再来试一试?(指两名同学分自然段读)

(3)读了这两段,你们知道了什么?

(4)课件出示句子“他小时候,读书(非常)用功,喜欢动脑筋想问题。读中体会“用功”与“非常用功”的不同,并练习用“非常”说句子。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创设情境,范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角色扮演姐姐,与老师共同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姐姐故意问的语气。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2)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图画上的内容?

(3)默读课文,想一想,聪明的小包拯怎样找出了吃鸡蛋的人?

(4)同桌小伙伴交流、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6)集体交流,了解小包拯的审案过程。

四、角色扮演,深入领悟。

(结合插图)小包拯得到了大家的称赞,那现在就让我们来扮演小包拯的家人,说说,你认为小包拯的聪明主要表现在哪儿?

五、拓展延伸。

课件演示动画,教师根据动画对包拯作人物介绍,激发学生向包拯学习的愿望,搜集更多关于包拯的故事。

第二课时(略)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二、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我们写这些生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指导学生在田客格中正确、规范地写字。

3.展评。

三、故事交流(还是小小故事会)。

你还搜集到关于包拯的什么故事,愿意说给大家听。

4、二下15课《聪明的阿凡提》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字,会写8个字,会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表演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会认16个字,会写8个字,会自主积累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⒈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⒉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

⒊教师朗读。

⒋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⒌生质疑解疑。

⒍分小组读课文,互帮互学。

⒎分组反馈,比一比哪个组读得好。

⒏全班读课文。

⒐检查要求认识的字。

① 出示生字卡片:

凡 辩 汹 评 饼 应 挡 帐 凑 势

抽读卡片。

②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③ 找出带有这些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流利、有感情的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分组发言。

反馈。

三、丰富我的词语库。

1、故事中还有那些优美的词语

2、故事中你有那些不理解的词语

四、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开火车:抽读生字词语卡片。

二、读课文。

⒈学生齐读课文

⒉同桌读文。

⒊比赛有情读文。

三、学习会写字。

⒈听写词语

阿凡提 毛驴 吵架 评理 吃饼 应该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到三自然段。

1、阿凡提看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吵架?

(生:自由读2—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吵架原因)

2、你觉得饭馆老板是怎样的人?

你会怎样读这句话?

遇上这样的人,穷人是怎样表现的?你会怎么办?

请你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3、教师指导朗读

4、学生自由读

五、学习课文4—5自然段。

(方法同上)

六、作业。

⒈练写生字。

⒉流利的读课文

5、19课《聪明的小白兔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兔、春、种”等十三个生字,会写“太、丰、白、的”四个生字。

2.了解兔兄弟搬南瓜的经过,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联想的能力。

4、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认识十二个生字,能够读准字音。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太”“丰”“白”“的” 四个字。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兔兄弟用什么办法运南瓜的,以及他们的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个好朋友,你们看,是谁?

(灰兔、白兔)板书:灰兔、白兔。

(二)学习“兔、白”。

“兔”:指名读,课件出示图和古代象形文字。

“白”:用什么方法记?熟字加一笔、熟字减一笔、熟字去掉一部分。

(三)还有一样东西(南瓜),你们认识吗?

[你见到兔兄弟、大南瓜,想说什么呀?]

二、学习课文

(一)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兔兄弟和大南瓜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快来看看课文吧!

[首先看看有哪些字你不认识的字,用铅笔圈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己运用所学方法学习生字。

3.学生认读生字,首先采取多种方式读词语卡片,然后读生字卡片。并介绍一些字识记的好办法。

教师点拨:

春:三人观日。

种:熟字合起来。

丰:三横一竖。

抱:形声字。

太:大字加一点。

重、直、行、面、定:学生自主识记。

4.用读卡片、开火车、赛读等方式进行巩固识记。

5.再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正确,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课文大意。

(三)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回答并提出问题。教师梳理后板书:搬→滚。

[并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从哪里感觉到南瓜大?

(2)哪些语句告诉我们兔兄弟搬不动南瓜?]

2.朗读感悟一:感悟南瓜的“大”。

(1)浏览课文,哪一段写了南瓜的样子?自由读一读。

(2)学生读后体会“大”。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像南瓜的样子:有多大?

出示图片、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再次使学生形象感知南瓜的大,为后面的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3)指导朗读:兔兄弟看到自己种的南瓜这么大、这么好是什么心情?怎样读?

3.朗读感悟二:感悟搬南瓜太重,兔兄弟搬不动。

(1)导入: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觉到兔兄弟心里可真高兴。可是后来他们心情发生什么变化了?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生读中感悟:兔兄弟什么心情?为什么?哪里感受到南瓜大?(兔兄弟累极了。)

4.朗读感悟(三):感悟小白兔的聪明。

(1)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探究小白兔怎样想到把南瓜滚回家这个办法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2)引导学生思考:小白兔的办法好在哪里?(省力、快、南瓜不会受损。)

(3)启发思考:小白兔为什么能想到这样好的办法?

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运用课件演示自行车转动的动画、南瓜的样子(跟车轮复合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相同之处。再演示南瓜立起来滚动,形象感知其方法的巧妙。

(4)师生小结:他们善于观察、思考,才能想出办法。

(5)小白兔想出了这样好的办法,是什么心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三、发散思维

1.如果你是兔兄弟,你会怎样做?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看看哪个组想出的办法多,并且合理。

2.想象一下,兔兄弟把南瓜搬回家的路上和到家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四、小结

小白兔多聪明啊!他的聪明来自于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板书:观察、思考。

第2课时

1.复习会认字。

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四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风”与“丰”、“大”与“太”、“白”与“百”的对比、区分。

(4)学生描书上范字,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白(注意撇的角度和位置、上宽下窄。)

学生练写、实物投影展示、评议。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4、发散求异,拓展思维。

(1)如果你是兔兄弟,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

(2)小猴子看到兔兄弟想到这么好的方法,很羡慕。有一天,他在山上摘了一个大西瓜,也用兔兄弟的方法把西瓜滚回了家,猜一猜,结果怎么样?

5、师生总结:遇到困难,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千万别学小猴子,盲目照搬别人的方法。]

【板书设计】

19 聪明的小白兔(一)

大 抱放

灰兔图片南瓜图片 圆 盯 观察

白兔图片 重 竖 滚 思考

【教学反思】

图文结合是本册教材的突出特点。于是我利用文中的插图这个生动形象的资源,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也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拓展思维训练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演示,让缺乏直接经验的学生也能形象感知方法的巧妙。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小猴子运西瓜的故事发展了本课的中心,学生的感受更深刻。

6、人教版二上18课《称赞》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小刺猬和小獾之间真诚的称赞所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称赞别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刺猬和小獾之间互相称赞所带来的奇效。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旧引新

1、复习生字新词。

2、复习课文大意。

课文主要讲了(小刺猬 )和(小獾 )互相( 称赞)的故事。

3、小刺猬和小獾是怎么互相称赞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称赞》。

4、齐读课题。

二、细读感悟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话

(一)、自由读文,用“~~~”画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用“——”画出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

(二)、细读感悟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

1、出示句子: “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2、指导理解“一个比一个好” 。

3、指导朗读。

(1)师:称赞别人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高兴)

请带着高兴的语气自己练读。

(2)请同学来试读。分组赛读。全班齐读。

4、仿照“一个比一个好”,练写短语。

小练习:一个比一个好

一 比一

(三)、细读感悟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

1、出示句子:“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2、指导朗读。

(1)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自由练读。

(2)请同学来试读。全班齐读。

三、细读感悟称赞带来的神奇作用

(一)、细读感悟小刺猬的称赞对小獾的作用。

1、自由读第7自然段,用“——”画出小刺猬的称赞对小獾的作用。

2、出示句子:“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指导理解“泄气”。

3、指导朗读。

4、小獾为什么泄气了?它的板凳做得怎样?请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1)出示句子: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2)图文结合,指导理解“粗糙”。

5、小刺猬是怎么发现小獾的优点呢?哪个词能看出?

(1)出示句子: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

(2)指导理解“仔细地”。

(3)指导朗读。

小结: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不仅高兴极了,还学会了做椅子。

6、小组讨论:如果当时小刺猬没有称赞小獾,小獾会怎样呢?

师小结:小刺猬的称赞让小獾高兴,有了自信。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也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二)、细读感悟小獾的称赞对小刺猬的作用。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画出小獾的称赞对小刺猬的作用。

2、出示句子“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指导理解“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3、指导朗读。

四、升华主题

1、以小练习形式,总结全文。

课文主要讲了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故事。小刺猬的称赞让(小獾)有了( 自信 ),小獾的称赞让( 小刺猬 )消除了(一天的疲劳 )。

2、学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称赞的作用可大了!我们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赞,更需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去称赞别人。

3、小组内交流:请你称赞身边的人。

五、快乐作业

1、把《称赞》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称赞你的家人。

板书:

18.称赞

自信

小刺猬 ←—————→ 小獾

消除疲劳

发现优点 称赞别人

7、二上第19课《摘月亮》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字。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黄狗、黑熊、小猴与小猫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小猫善于动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认真观察事物,勤于开动脑筋。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突破方法:在小组交流学识字中学习生字。

难点:了解黄狗、黑熊、小猴、小猫为什么会用不同的办法摘月亮。

突破方法: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感悟,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授法。

学生:自读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二课时

课前导语: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引导学生猜出谜底(月亮)

师:对,谜底是月亮,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摘月亮》。

一、复习巩固要求会写的生字

1、 自由读记本课生字。

2、 听写要求会写的字。

3、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要求会认的字

sǎ tuǐ gōu shāo cāng

撒 腿 钩子 树梢 捉迷藏

xùn sù zuān jìng

迅 速 钻进 镜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 看看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 出示句子,完成说话练习:小猴、黄狗、黑熊和小猫在草地上玩。_

___、___、___和___在操场上玩。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自由默读课文,思考:黄狗、黑熊、小猴、小

猫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摘月亮的?他们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

教师点名回答,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再读读课文里的原句

师小结:

黄狗到山坡上去找,它以为月亮在山尖。

黑熊用长竹竿安上铁钩子去钩,它以为月亮在树梢上。

小猴爬上树梢去摘,它也以为月亮在树梢上。

小猴用镜子去照,它想到天空像镜子。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有关动词:“撒腿、跑(黄狗),“扛、安、钩”(黑熊),“爬、抓住、荡过来荡过去”(小猴),“望、想、跑、捧”(小猫)等词,使学生体会到黄狗、黑熊、小猴没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迫不及待地去摘月亮,结果是劳而无功;而小猫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所以想出了好办法。

2、你觉得它们谁的方法最好?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可能会说小猫的方法最好。

师:为什么呀?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说的好的学生

师总结:因为小猫动了脑筋,把天上的月亮“摘”到了镜子中。

黄狗、黑熊、小猴都是迫不及待地去摘月亮,只有小猫是先动脑筋想了后再去“摘”的,所以它的方法最好。

小朋友们,我们要做聪明的小猫,好吗?

3、有感情的朗读,加深体会。

先让学生自由练读,在集体交流。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那一部分。并组织学生评议。

(1)“嗖地爬上树”读出小猴的急切心情。

(2)“可是月亮总躲在前面的树梢上,和他捉迷藏。”读出小猴失望的语气。

(3)“想啊想”要轻一点、慢一点,读出小猫认真思考的语气;“哦”语调稍高,表现出小猫恍然大悟的神态。

(4)、第七自然段中有三个感叹号,要注意表达出小猫摘到月亮后高兴、喜悦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也可能摘下月亮?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大胆想象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摘下月亮。

如:打一盆水、用手机拍下等等。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给予表扬:你也是一只聪明的小猫!

五、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那个小动物,为什么?

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说明理由。

如:我喜欢小猫,它很聪明,会动脑筋。

师:很好,大家都喜欢小猫,那我们从小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道理呢?

生:(回答不一)

师:对了,做事情要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希望小朋友们都做一个像小猫一样聪明的孩子,好吗?

六、板书设计

黄狗------------------------上山找---------没摘到

黑熊------------------------竹竿钩---------没摘到

小猴------------------------树上摘---------没摘到

小猫------------------------镜子照-----------摘到

(要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我教二年级的时候教过的,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上课的时候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我按照顺序要学生自己从课文里面找到小动物摘月亮的办法,并且找到相关的动词,学生并不是很快找的到,所以我利用表演让学生明白了“撒腿、跑” 等词语是表示动作的,我觉得让学生自己把课文学懂,自己找出相关的词语才是一堂成功的课,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他后记住;课后我让学生自己想像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摘月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及时肯定学生好的想法,培养他们的思维发展能力,另外,我觉得还要多指导朗读,在学生体会小动物心情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感情地指导朗读,因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还是要多读,这点我做的不是很好,在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

8、一上第11课《戴上眼镜的小老鼠》教案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文章内容浅显,想象丰富,语言风趣幽默。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感受到戴上眼镜的小老鼠是多么苦恼,进而联系生活,说说怎样才能不戴眼镜,从中感受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目标]

★学会“书、写、业、和、东、西、平”七个生字,认识“总、喜、欢、爱、爸、妈、没、地、只、了”十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读好课文。

★感受小老鼠戴上眼镜的苦恼。

★知道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设计理念

架设文本与学生生活体验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走进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戴上眼镜的小老鼠的图片)咦,小老鼠怎么戴上眼镜了?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课文《戴上眼镜的小老鼠》,你就会拨到答案了。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要求:标出生字,读准字音,课文读通顺。

三、识字

多种形式识字。(自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赛读,齐读等)

四、朗读课文

1.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再读一读。

2.多种形式认读本课词语。 五、指导书写“书、写、业”宇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语。

2.小老鼠是怎么会戴上眼镜的呢?读一读课文吧。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小老鼠是怎样看书、写作业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指名读。(板书:看书躺写作业趴)

2.你知道正确的看书写字的姿势吗?(学生演示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呀,小老鼠看书写字的姿势都不对,你想对他说什么吗?

小老鼠的爸爸妈妈老师也这样劝他,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我的眼睛好使呢,没事。”)

3.真的没事吗?指名读第三句话。

4.戴上眼镜的小老鼠是什么样子呢?自由读第四句话,想象戴上大眼镜的小老鼠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麻烦事?

5.是呀,这么多麻烦事真让人苦恼!小老鼠可真后悔了。读一读第四,五句话想象:这时候的小老鼠会怎么想?指导读出小老鼠的苦恼。 6.齐读全文。

小老鼠戴上眼镜都是因为平时用眼不注意造成的。联系我们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怎样才能不戴眼镜呢?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和、东、西、平”几个生字,让学生想办法识记。

2.范写“东、西”。指导笔画位置及运笔方式。

3.学生练写生字。师巡视,提示写字姿势

9、《雪地里的小画家》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第二课时)

《雪地里的小画家》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这节课老师要和小朋友们接着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你们看 (六张雪景图,教师配乐解读::下雪啦,下雪啦,数不清的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大地上的树木,房屋都穿上了雪白的衣裳,小朋友们都出来堆雪人、打雪仗,滑雪,这么美的雪景,大家想不想去呀?生:想。可是老师要提醒大家这一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只要你们克服了这些困难,就能看到这美丽的雪景。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啊(有),那就跟我走吧

(二)复习字词

1,读字 只要小朋友们读准藏在脚印下面的生字宝宝,就可以把挡在我们前面的脚印搬走

方式:开火车

2,读词 只要读对了站岗的雪人叔叔出的词语,我们就离目的地更近一步啦

方式:分组读

3,读句子 (路上遇到了圣诞树,读对了挂在圣诞树上的星星的名字就可以到雪地里去欣赏美丽的雪景啦)

方式:分排读

(三)学文

1.朗读指导:下雪啦,下雪啦!

过渡语:看来这些困难都难不倒小朋友,我们终于来到了雪地里,看(出示下雪图)

施老师看出你把嘴巴张得那么大,你拍起手来,你都跳起来啦,从你们的表情中施老师看出了你们都很开心,那你能不能开心地读一读这句话,把下雪的消息告诉所有的人(配上动作),教师先做示范(拍手读)(个别读,齐读)

2.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听到你们的呼喊,雪地里的小画家们也在家到不住了,它们纷纷来到了雪地里,都有哪些小画家呢,(贴图)一只小鸡、一只小狗,一只小鸭,还有一匹马,这么多个画家合起来,就是一群(ppt上出示“雪地里来了( )小画家),雪地里多热闹呀。

3.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1)这一群小画家都画了些什么呢,不急着回答,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到课本中去寻找答案吧。读书要求:用 画出小画家的名字,用 画出小画家画了什么

(2)这些小画家们遇到了困难,他们在雪地里玩得太高兴了,不小心把自己画的画给丢了,有没有小朋友能够帮他们找找,然后送到他们的手中(4个学生贴图)

师:那现在我采访下这位小朋友,你为什么这么贴呀?语言训练点:因为 ,所以 。

示范: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小鸡画竹叶。

(3)小朋友们都记住了小画家们都画了什么吗?(确定)那咱们来对对口令 师生问答、同

桌互问

小鸡画 ,

小狗画 ,

小鸭画 ,

小马画 。

4.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过渡:施老师问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画画都用什么工具(笔和颜料),这些小

画家用的是什么工具画呢?(脚印)从课文中找找

过渡:动物王国里的其它小动物们也在雪地里画了不少画,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拓展:猪和脚印;熊和脚印;大象和脚印

用上( )画( )编小诗歌

你们看这些小画家多棒呀,就在雪地上踩几脚就可以画出这么漂亮的图画,让我们一起再来夸夸他们吧。

5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过渡:这么热闹的画画课,画画比赛,可是有一位小动物却没有参加,是谁呢?赶紧找找看吧(青蛙),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生:他在洞里睡着啦。

这个小青蛙还真是个小懒虫,大白天的都在家里睡觉,我们赶紧去把它叫醒吧,生:不能叫,它在冬眠 师:原来青蛙不是懒虫,它在冬眠,看!青蛙睡得多沉呀(师表演), 咱们可不能吵醒他,我们来一问一答(小声)

拓展语言训练点:聪明的你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要冬眠呢

--------------------为什么没参加?

他 。(北极熊、蜗牛,刺猬)

(四)总结

1.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他们在雪白的画布上描绘了那么奇妙而美丽的图画,真不愧是(齐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2.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这首有趣儿歌,再去欣赏欣赏这群小画家的作品吧,教师在巡逻的过程,指导并且夸奖个别学生哪个部分读得好,如:这个小朋友“下雪啦,下雪啦!”读得真好,让老师仿佛感觉到我们现在就在雪地上游玩

方式:自由读

个别读(个别句子)

齐读

3.雪越下越大,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挥手和他们说再见吧!等等,在说再见前,我们是不是该送他们些什么呢?对咯,一手漂亮的字,动物们是小画家,我们今天就来当当小书法家,也让动物们夸夸我们好不好?(好)

(五)生字指导(简单指导)

“几”、“用”字的书写

1. 生观察

2. 师范写并强调写字姿势

3. 生描红

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是一篇比较简单而有趣的儿歌,由于该儿歌内容浅显易懂,对于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不是一件难事,因此想要把这首简单的儿歌上得有趣并且让孩子有所得却是不易的。于是我把设计教案的落脚点放在“如何使本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大部分孩子都能参与,都动起来。”我抓住一年级孩子好动,好胜的心理着手将本堂课分为:复习字词句、学文、写字指导三个部分

1、复习字词句中我运用多种方式检查孩子们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如开火车读、分排读、分组读、小老师带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2、学文 重点放在朗读、理解和拓展上,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课堂上应该是让他们在玩中学,因此我设计时都结合游戏,都创设情境,如在指导“下雪啦,下雪啦!”的朗读中,我主要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下雪图片,让他们感受雪景的美丽,从而融入其中,感受高兴,兴奋的心情,从而能够在朗读中体现。在理解“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句话时,我利用实物图让孩子理解因为小动物的脚印像什么,所以她们画什么,让他们上台找脚印这一环节最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定于:语文是运用语言文字的一门学科,因此每一节语文课中都必须有语言训练点,来提高孩子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我在本文也设计了两处语言训练点。

3、写字指导:本课已经是本册书的17课,对于写字的指导应该要达到“由扶到放”的程度,因此我只是简单提醒孩子们写“几和用”该注意的地方,主要时间交给孩子自己写。

总之,本节课思路较清晰,重难点突出,但也存在不足,这节课中,孩子的课堂常规做得不够好,教师的课堂调控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