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案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案一等奖
教材分析:
《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文章语言精美,角色鲜明,富有童趣。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这些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笋”等14个生字。会写“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生收集春天的一些植物生长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也喜欢你们。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春天美景图并配上歌曲《春天在哪里》)
此时你想说什么吗?(学生自由谈对春天的印象)
2、是啊,春天万物苏醒,有一位可爱的小精灵也伸了伸懒腰,探出了尖尖的脑袋,也想欣赏春天的美景,它就是——笋芽儿。
(板书课题、读题)相机学习“笋芽”一词。
3、引入课文学习,知道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
二、自主初读、合作识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2、同桌合作学习:互相说一说自己怎样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课件)
(1)、字音字形:重点提醒:读准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字形方面,交流交流“漆、辫”的识记。
读一读并组词,看看谁的词语最多。
(2)、课文词语(出示词语课件)
先自己认读,不会的可以问问相邻的同学。
开火车读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4、把生字带进课文里读一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
设计意图:字词是读通课文的基础,所以在教学阅读之前必须把生字词掌握好,孩子们已经有了识记生字的经验,所以在这里要加强用本课字词说话训练。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要求会写的三个词语:世界、笋芽、呼唤。
2、鼓励学生提醒大家写这几个字应注意的地方。(课件演示)
重点指导:
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自己观察写字。
冈: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跟着老师书空。
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跟老师书空。
提醒:书写时,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不能写成AABB式。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启发思考。
1、观察插图,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了解笋芽儿生长的过程的愿望。)
2、老师范读课文,引导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3、学生熟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考是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课文。
4、以画带读感悟课文。
A、观察课文插图,找一找笋芽儿在哪儿?笋芽儿长大了变成了什么?
B、你知道笋芽儿是怎么生长出来的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C、四人小组合作,喜欢哪个时候的笋芽儿就画出那个笋芽儿的样子。
D、交流各自的画,说说自己画了什么时候的笋芽儿。
二、汇报交流体味课文
1、“我画了睡在泥土里的笋芽儿。”
(1)是谁帮助沉睡在土里的笋芽儿钻出地面的?
(2)春雨、雷公公是怎么呼唤笋芽儿的,你能学学吗?
(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出春雨的呼唤又轻又柔、雷公公的呼唤响亮、粗重)
(3)我们也帮帮忙,你想怎样呼唤笋芽儿?
(4)笋芽儿醒了以后是怎么做的?
(揉眼睛、伸懒腰、看看、扭动、一个劲儿)
(5)你能把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的动作边的边表演出来吗?
(表演时提醒学生注意对“揉眼睛、伸懒腰、看看、扭动、一个劲儿”等表示动作的词的领会和感受。)
2、“我画了出土后的笋芽儿。”
(1)在春雨姑娘、雷公公的呼唤中,竹妈妈的不停的唠叨中,笋芽儿露出了脑袋,它看到了什么?
(2)笋芽儿看到这样的景色会是怎样的心情?看到这美景你想说什么吗?
(3)同学们,你愿意把着美景美美地读出来吗?出来吗?(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4)你还能用自己的话夸夸春天的美景吗?
3、“我画了许多健壮的竹子。”
(1)笋芽儿终于长大,你能代表它来感谢那些帮助了它的朋友吗?
(2)长成一株健壮竹子的笋芽儿,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自豪)
(3)你什么时候自豪过?现在就请你自豪地喊出笋芽儿的话吧。
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多么可爱、勇敢的笋芽儿,让我们也象笋芽儿一样快乐成长吧!此时你是否也想化做春天的美景,对笋芽儿说些什么?你想扮演谁说什么?
2、语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案
教材分析:
《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文章语言精美,角色鲜明,富有童趣。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这些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笋”等14个生字。会写“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生收集春天的一些植物生长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也喜欢你们。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春天美景图并配上歌曲《春天在哪里》)
此时你想说什么吗?(学生自由谈对春天的印象)
2、是啊,春天万物苏醒,有一位可爱的小精灵也伸了伸懒腰,探出了尖尖的脑袋,也想欣赏春天的美景,它就是——笋芽儿。
(板书课题、读题)相机学习“笋芽”一词。
3、引入课文学习,知道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
二、自主初读、合作识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2、同桌合作学习:互相说一说自己怎样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课件)
(1)、字音字形:重点提醒:读准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字形方面,交流交流“漆、辫”的识记。
读一读并组词,看看谁的词语最多。
(2)、课文词语(出示词语课件)
先自己认读,不会的可以问问相邻的同学。
开火车读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4、把生字带进课文里读一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
设计意图:字词是读通课文的基础,所以在教学阅读之前必须把生字词掌握好,孩子们已经有了识记生字的经验,所以在这里要加强用本课字词说话训练。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要求会写的三个词语:世界、笋芽、呼唤。
2、鼓励学生提醒大家写这几个字应注意的地方。(课件演示)
重点指导:
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自己观察写字。
冈: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跟着老师书空。
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跟老师书空。
提醒:书写时,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不能写成AABB式。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启发思考。
1、观察插图,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了解笋芽儿生长的过程的愿望。)
2、老师范读课文,引导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3、学生熟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考是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课文。
4、以画带读感悟课文。
A、观察课文插图,找一找笋芽儿在哪儿?笋芽儿长大了变成了什么?
B、你知道笋芽儿是怎么生长出来的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C、四人小组合作,喜欢哪个时候的笋芽儿就画出那个笋芽儿的样子。
D、交流各自的画,说说自己画了什么时候的笋芽儿。
二、汇报交流体味课文
1、“我画了睡在泥土里的笋芽儿。”
(1)是谁帮助沉睡在土里的笋芽儿钻出地面的?
(2)春雨、雷公公是怎么呼唤笋芽儿的,你能学学吗?
(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出春雨的呼唤又轻又柔、雷公公的呼唤响亮、粗重)
(3)我们也帮帮忙,你想怎样呼唤笋芽儿?
(4)笋芽儿醒了以后是怎么做的?
(揉眼睛、伸懒腰、看看、扭动、一个劲儿)
(5)你能把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的动作边的边表演出来吗?
(表演时提醒学生注意对“揉眼睛、伸懒腰、看看、扭动、一个劲儿”等表示动作的词的领会和感受。)
2、“我画了出土后的笋芽儿。”
(1)在春雨姑娘、雷公公的呼唤中,竹妈妈的不停的唠叨中,笋芽儿露出了脑袋,它看到了什么?
(2)笋芽儿看到这样的景色会是怎样的心情?看到这美景你想说什么吗?
(3)同学们,你愿意把着美景美美地读出来吗?出来吗?(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4)你还能用自己的话夸夸春天的美景吗?
3、“我画了许多健壮的竹子。”
(1)笋芽儿终于长大,你能代表它来感谢那些帮助了它的朋友吗?
(2)长成一株健壮竹子的笋芽儿,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自豪)
(3)你什么时候自豪过?现在就请你自豪地喊出笋芽儿的话吧。
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多么可爱、勇敢的笋芽儿,让我们也象笋芽儿一样快乐成长吧!此时你是否也想化做春天的美景,对笋芽儿说些什么?你想扮演谁说什么?
3、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
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诱发情感
出示两幅画面:笋芽儿、竹子。
(画外音: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生长后的竹子浑身都是宝,给人们带来无数的好处。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
揭示课题:4 笋芽儿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三、读读画画,了解笋芽的生长经历
愿意当可爱的笋芽吗?
咱们通过读读书、画一画,把你们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吧:
1、同学自由读书,勾画有关笋芽生长的词句,反复练读。
2、试着画出笋芽生长为竹子的过程,同位交流“笋芽生长录”:
全班评画,老师板画。
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朗读感悟,体会笋芽的成因
1、小笋芽们,现在你们终于长成了一株株健壮的竹子,你们可以自豪地说:我长大啦!再读读课文,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话?
2、指导朗读春雨、雷公公呼唤的句子以和妈妈关爱、太阳公公温暖的句子:
引导同学找出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有感情练读课文,补充“笋芽生长录” 的画:
展示读书,老师板画。
五、总结全文
笋芽儿们,在温柔的春雨姑娘滋润,雷公公的呼唤,妈妈的关爱,太阳公公的温暖下,你们自豪地长大了。把你们最想说的话写在“笋芽生长录”上。
4、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
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诱发情感
出示两幅画面:笋芽儿、竹子。
(画外音: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生长后的竹子浑身都是宝,给人们带来无数的好处。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
揭示课题:4 笋芽儿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三、读读画画,了解笋芽的生长经历
愿意当可爱的笋芽吗?
咱们通过读读书、画一画,把你们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吧:
1、同学自由读书,勾画有关笋芽生长的词句,反复练读。
2、试着画出笋芽生长为竹子的过程,同位交流“笋芽生长录”:
全班评画,老师板画。
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朗读感悟,体会笋芽的成因
1、小笋芽们,现在你们终于长成了一株株健壮的竹子,你们可以自豪地说:俺长大啦!再读读课文,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话?
2、指导朗读春雨、雷公公呼唤的句子以及妈妈关爱、太阳公公温暖的句子:
引导同学找出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有感情练读课文,补充“笋芽生长录” 的画:
展示读书,老师板画。
五、总结全文
笋芽儿们,在温柔的春雨姑娘滋润,雷公公的呼唤,妈妈的关爱,太阳公公的温暖下,你们自豪地长大了。把你们最想说的话写在“笋芽生长录”上。
5、语文二年级下册:笋芽儿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从害怕到勇敢的生长过程。
3、教育学生不怕困难, 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
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
师:(出示实物)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样的?(生观察后说)(投影插图)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小组汇报:开火车读生字,说说认记了哪些字)
重点提醒:读准平舌音的字“和翘舌音的字;
4、把生字带进课文里读一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2、感情朗读,角色表演。
(1)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
“谁当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低声的。”/ 点拨:笋芽儿现在在哪儿啊?
(个别读演——男女分段读)
(2)第三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
“雷公公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谁来试试?”(引导进入情境用粗重的嗓音呼唤)
点拨:笋芽儿怎么做?
(3)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欣喜。
自读,试试怎么读好?(读出笋芽儿纷纷钻出地面的意境。)——指名先说想怎么读再试读。
(轮读、齐读两个自然段)
3、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词语:挡住、呼唤、悄悄地、沉睡、挤到、笋芽儿、顶不动
二、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生词认读,并组词、造句。
2、重点指导:
提醒:书写时,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不能写成aabb式。
三、写话练习。
1、老师示范引路。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
2、学生实践。学生个人或小组模仿老师的示例按课文内容进行写话练习。对韵脚及句式不作要求。
3、作品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如,集体朗诵、歌唱等。
四、作业:
采蜜本:摘抄课文、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并熟读成诵。
板书:睡
春姑娘 笋芽儿 缩
雷公公 钻
竹妈妈 竹子 看 美丽、明亮的世界
6、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笋芽儿》教案
笋芽儿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故事,能从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下生字。朗读课文,感受笋芽儿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认识“笋”,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那么,知道什么是“笋芽儿”吗?
3.老师把“笋芽儿”介绍给大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读准课文。
学习生字,说说哪些字你已经认识,怎么认识的?
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剩下的字?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班级交流识字办法。
4.出示词语:
笋芽儿
呼唤
揉眼睛
漆黑
轰隆隆
扭动
钻出来
唠叨
长辫子
爱抚
滋润
山冈上
自豪
指名读——开火车读——抽读
谁能用这些词语说说句子?
5.再读课文,画出笋芽儿身边还有什么人?
按顺序把他们排排坐。
6.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或几段话,再读一读。
7.小组互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8.小组比比谁读得好!
三、学习生字:冈、轰、喊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说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3.教师范写“喊”,学生练习。
4.班级评议。
5.给生字朋友们找找新朋友。
四、作业
找出描写春光美好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小组合作:读一读,想想笋芽儿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课文中找出来。
笋芽儿成长的过程,你能不能用简单的画画下来?
3.班级交流:说说你们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4.学习第一段,指名读。
谁喜欢这段话中的句子?
你觉得描写春雨的句子说得好吗,好在哪里?
你能美美地把它读一读吗?谁还想读读?
师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低声”)
5.读第二段,老师当春雨姑娘,你们当笋芽儿。
动作表示“揉、伸”,朗读表现撒娇。
你能用撒娇说个句子吗?
什么是“漆黑”?你从这里知道了什么?
小组表演
6.学习三、四段
同桌互读,边表演。
指名表演。
小采访;你是谁,你想怎样表演?
评评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7.朗读第五段,妈妈做了什么事,你能看出来吗?
妈妈为什么这样做?
什么是“唠叨”?
8.朗读第八段
笋芽儿看到了什么?它喜欢吗,你怎么知道的?
那这些句子你该怎么读?
如果你是笋芽儿,你可能还会看到什么?
笋芽儿这么高兴,我们一起来当当高兴的它。(朗读本段)
9.听老师读第九段,边听边想:笋芽儿的衣服哪儿去了?
它为什么这么做?
说说什么是“自豪”?你能用自豪说个句子吗?
二、小结
1.你能说说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吗?(师边板画)
2.齐读课文,说说你认识的笋芽儿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找出课文中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
读一读,写一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全班齐读课文。
2.我会读:
竹笋
唤醒
民众
叫唤
揉一揉
油漆
漆器
轰轰烈烈
轰然大笑
别扭
扭秧歌
钻空子
钻牛角尖
唠叨半天
抚养子女
抚今追昔
滋养身体
滋味不错
珠圆玉润
润滑油
景阳冈
豪言壮语
英雄豪杰
二、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世界、笋芽、呼唤
2.观察“笋芽”和“呼唤”,你发现了什么?
3.我们该怎样写这几个字?
4.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5.班级评议。
6.扩词,说句子。
三、阅读短文《一次有趣的观察》(阅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小组互读互听,正音。
3.带着问题读课文:
谁观察了什么?
为什么想观察?
他怎样做实验?
得到什么结果?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4.班级交流
5.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6.他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7.齐读课文。
四、练习:看拼音写词语。
Shan
gang
shi
ji
guo
jie
hong
zou
zhu
ya
(
)
(
)
(
)
(
)
(
)
fa
ya
da
han
da
jiao
hu
xi
jiao
huan
(
)
(
)
(
)(
)
7、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的几句话,体会笋芽儿从害怕到坚定的感情变化。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掌握“沉睡、撒娇、央求……”等词语的意思。
3、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能讲出课文中几处省略号所示的意思。
4、使学生知道只有经过风雨,见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渗透自强自力的精神。
二、教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笋芽儿
2、这是一篇童话,它描写了笋芽儿在别人的鼓励下,不怕困难、努力锻炼,终于破土而出长成为一株强壮的竹子。。
3、听录音,体会不同感情的不同语气。
4、给课文分段。
5、作业:
《课堂作业》1—3
第二课时
1、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第一段,说说笋芽儿给你有一种什么感觉?
朗读指导注意体会:读出“低声呼唤撒娇央求害怕”的语气。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表演
3、学习第二、三段。
同样的学习步骤进入第二、三段的学习。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表演
5、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6、省略号的用法。
○声音断断续续○话未说完○内容的省略
8、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班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9、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冲破阻碍,好好学习,勇于进取。
题目点出了题材范围,即写一颗“笋芽儿”这个主要人物(植物人格化)。全文以笋芽儿生长过程为线索,讲了四层意思,讲了笋芽儿出土之前和出土以后的两个阶段:
出土之前,笋芽儿只是“央求”,而后是不顾一切阻拦:“一个劲儿向上钻”,表现了她有一种向上的精神。
出土以后,笋芽儿以顽强的意志,不断地排除阻碍,在阳光下,春雨的帮助下,勇于进取,终于茁壮成长为高大的竹子。
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属于讲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去主动学习,去寻找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春天的脚印,去探索笋芽儿长成竹子的奥秘,去想象春风春雨春花春草像什么。还应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与积累结合起来。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方式】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
(生答)
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生答)
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生答)
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
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
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⑴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出示各个生长阶段的笋芽儿图片(课件),再现笋芽儿破土而出的生动景象。景象分别再现:
沉睡在黑糊糊的土里──一个劲往上钻──终于钻出了地面。
师生交流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试着画画简笔画。
⑵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笋芽儿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愿望、行动和结果。让学生在理清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同时,体会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
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
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鼓励小组试演,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
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
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