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教学设计一等奖

《《青松》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青松》教学设计一等奖

1、《青松》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漫步诗林巧引题。

师:同学们学了很多的古诗,有些古诗的题目里面常常有这样一个字——板书“咏”。(生齐读)。

师:知道这个“咏”是什么意思吗?

生:赞美、赞颂、歌咏、歌颂……

师:是呀,诗人多感,看到眼前的景或物,就会产生许多这样那样的感受,有了感受就想表达出来呀,于是,一不小心就写下这么些诗来。还记得哪些古诗的题目里就有这个字?

生:《咏华山》、《咏梅》《咏鹅》《咏柳》……

(齐背提到的这几首诗)

师:有些诗,题目中没有这个“咏”字,却也有歌咏之意。比如《望庐山瀑布》,

生:(迫不及待地)还有《草》《小池》《风》……

师:哎呦,这么多的诗都是这样啊。我们虽不是诗人,可能也会有诗人想说说想夸夸想赞赞的冲动,比如,出去游玩的时候,你有过吗?

生:自由发言。

师:想不到我们班有那么多的同学都有诗人的冲动,将来一定会有许多小诗人、大诗人。

师:如果,老师在咏字前加上一个字——板书“冬”。(生连起来读“冬咏”)这回咱们把咏的范围定在冬天,你又想歌咏哪些景或物呢?

生:我想歌咏大雪。大雪下过之后,我们可以滚雪球、打雪仗、还可以在雪上溜冰,雪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生:我想歌咏青松,因为它在大冬天里也不怕冷,大雪压着它也不怕。(这位同学预习过《青松》一课)

生:我想歌咏梅花,因为它也不怕冷,天越冷的时候,它开得越美,开得越香。

生:我想歌咏翠竹,因为冬天里它长得很绿,而其它的植物大多都干枯了。

……

师:我们在识字五中学到的三种植物你们都提到了。怪不得人们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呢。今天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组新的诗,补充诗题——冬夜杂咏(生齐读)

师:《冬夜杂咏》是陈毅元帅在1960年写的一组诗的总题。里面包括三首诗,分别是《青松》、

《红梅》、《秋菊》。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青松》。(板书诗题——青松)

二、一读古诗求流利

师:(生齐读课题后问)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诗的眼睛,你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小问号呢?

(生发言)

师:既然有了问号,就自己读一读吧,诗中有几个新的生字朋友,我们可要读准它的名字。

生自由读古诗。

小黑板出示古诗,生字用红粉笔标出。

师:谁来做小老师,带着大家学一学生字。

(有三生分别带学生读生字)

师:生字都认识了,谁来读一读古诗?

(生读,师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读“挺且直”,读了好几遍)

师: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同学们都知道,诗要想读得好,就不仅是正确流利了,还要读出诗的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同学们做老师,你们读,我来画。

(生读师画)

再次练读,读得很有味。

三、再读古诗会诗意

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我知道大雪压青松的意思,就是大雪压在青松的身上。

生:我知道青松挺且直的意思,就是青松被大雪压着,腰也没弯,很直。

生:我知道待到雪化时的意思,就是到了雪化的时候。

生:老师,我不知道什么是高洁?

师:不懂就要问,很好!有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只有一个举手。)

生:高是说松树很高,洁就是清洁。

师: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们过会再想。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大雪压青松”,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

生:雪很大,很厚。

生:雪落在地上,就像是一层厚厚的被子。

生:到处都是白色的。

师: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是从地上的雪我们也能猜想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生齐: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生齐:长)。用一个成语来,这真是(生: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了哪个成语呢?(雪窖冰天,冰天雪地)

是呀,就是在这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同学们再读这个“压”字,给你什么感觉?

生:雪很重。

生:雪很沉,像块石头似的。

生:青松的肩膀上一定有些疼了。

师:理解得真好。这么沉的大雪压在青松的肩上,它又有何反应呢?

(生齐:青松挺且直)

青松是怎样挺且直的呢?谁愿做青松?

(请一生上台来演,生昂首挺胸,生评议。)

师:通过这么一演,你们都知道挺的意思了,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其实在这里,挺与直的意思差不多,可以说成同义词,中间用了一个“且”把两个字连起来。同学们再看这个挺字,什么旁?(提手旁)从这个偏旁也许我们还能想到,在挺起胸的时候,还应有一个动作,什么动作?(生用手拍胸),用手一拍这胸脯,挺就挺出这感觉来了,什么神情?(有信心,有勇气)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挺?

生:我在考试考了100分的时候会挺起胸。

生:我在跑步得了第二名的时候会挺。

生:我在领奖台上领奖的时候会挺。

师:是呀,我们在取得了成绩,获得了成功的时候常常会挺起自己的胸膛。那青松是在什么时候挺的呢?

生:是在大雪压着的时候挺的。

生: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挺的。

师:面对着大雪,青松没有惧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这正应了写《蜡梅花》中的一句话——大雪当(生齐:棉袄),风来(生齐:挺胸膛)。记得《敕勒歌》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这里,也许我们可以改一下了——“天苍苍,雪茫茫,风吹青松(生齐:挺胸膛)。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挺出的是一个微笑的强者,挺出的是一个钢毅的汉子。

面对着青松,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青松,你真是好样的。

生:青松,你真了不起。

生:青松,你是个英雄,我真佩服你!

生:青松,我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

师:能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评前两行诗。)

师:我们再来看后两行,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刚刚就有同学说了“待到雪化时”的意思,就是等到雪融化了的时候,跟大雪压着时的青松相比,你觉得雪化之后,阳光照耀下的青松,又有哪些不同呢?

生:雪化后的青松更高。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更绿了。

生:青松一定更好看了。

生:青松在阳光下可能还闪着光。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挺得更直了。

生:被雪洗过的青松,可能更干净了。

师:更干净了,就是洁,更挺了,就是高。又不仅仅如此。雪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更挺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这就是高洁。这就是松的高洁之处,不同于其它树木之处。

师:那现在你知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意思了吗?

(生说意思)

(美读,配乐读)

师:读了陈毅的这首《青松》,你对青松又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呢?

生:青松不怕寒冷,不怕大雪压,真叫人佩服。

生:青松被大雪压着,还挺得那么自信,那么勇敢,真厉害。

生:我也要向青松学习。

生:青松在困难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师:是呀,但愿我们像青松,在困难面前一样能挺出自信与勇气的青松。

师:《冬夜杂咏》这个组诗中,还有两首,都在我们的练习册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再学学那两首诗。

(稍作整理续上,有草率之感,敬请原谅!)

2、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家长会上话青松《青松》教学实录

一、漫步诗林巧引题。

师:同学们学了很多的古诗,有些古诗的题目里面常常有这样一个字——板书“咏”。(生齐读)。

师:知道这个“咏”是什么意思吗?

生:赞美、赞颂、歌咏、歌颂……

师:是呀,诗人多感,看到眼前的景或物,就会产生许多这样那样的感受,有了感受就想表达出来呀,于是,一不小心就写下这么些诗来。还记得哪些古诗的题目里就有这个字?

生:《咏华山》、《咏梅》《咏鹅》《咏柳》……

(齐背提到的这几首诗)

师:有些诗,题目中没有这个“咏”字,却也有歌咏之意。比如《望庐山瀑布》,

生:(迫不及待地)还有《草》《小池》《风》……

师:哎呦,这么多的诗都是这样啊。我们虽不是诗人,可能也会有诗人想说说想夸夸想赞赞的冲动,比如,出去游玩的时候,你有过吗?

生:自由发言。

师:想不到我们班有那么多的同学都有诗人的冲动,将来一定会有许多小诗人、大诗人。

师:如果,老师在咏字前加上一个字——板书“冬”。(生连起来读“冬咏”)这回咱们把咏的范围定在冬天,你又想歌咏哪些景或物呢?

生:我想歌咏大雪。大雪下过之后,我们可以滚雪球、打雪仗、还可以在雪上溜冰,雪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生:我想歌咏青松,因为它在大冬天里也不怕冷,大雪压着它也不怕。(这位同学预习过《青松》一课)

生:我想歌咏梅花,因为它也不怕冷,天越冷的时候,它开得越美,开得越香。

生:我想歌咏翠竹,因为冬天里它长得很绿,而其它的植物大多都干枯了。

……

师:我们在识字五中学到的三种植物你们都提到了。怪不得人们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呢。今天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组新的诗,补充诗题——冬夜杂咏(生齐读)

师:《冬夜杂咏》是陈毅元帅在1960年写的一组诗的总题。里面包括三首诗,分别是《青松》、

《红梅》、《秋菊》。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青松》。(板书诗题——青松)

二、一读古诗求流利

师:(生齐读课题后问)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诗的眼睛,你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小问号呢?

(生发言)

师:既然有了问号,就自己读一读吧,诗中有几个新的生字朋友,我们可要读准它的名字。

生自由读古诗。

小黑板出示古诗,生字用红粉笔标出。

师:谁来做小老师,带着大家学一学生字。

(有三生分别带学生读生字)

师:生字都认识了,谁来读一读古诗?

(生读,师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读“挺且直”,读了好几遍)

师: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同学们都知道,诗要想读得好,就不仅是正确流利了,还要读出诗的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同学们做老师,你们读,我来画。

(生读师画)

再次练读,读得很有味。

三、再读古诗会诗意

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我知道大雪压青松的意思,就是大雪压在青松的身上。

生:我知道青松挺且直的意思,就是青松被大雪压着,腰也没弯,很直。

生:我知道待到雪化时的意思,就是到了雪化的时候。

生:老师,我不知道什么是高洁?

师:不懂就要问,很好!有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只有一个举手。)

生:高是说松树很高,洁就是清洁。

师: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们过会再想。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大雪压青松”,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

生:雪很大,很厚。

生:雪落在地上,就像是一层厚厚的被子。

生:到处都是白色的。

师: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是从地上的雪我们也能猜想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生齐: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生齐:长)。用一个成语来,这真是(生: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了哪个成语呢?(雪窖冰天,冰天雪地)

是呀,就是在这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同学们再读这个“压”字,给你什么感觉?

生:雪很重。

生:雪很沉,像块石头似的。

生:青松的肩膀上一定有些疼了。

师:理解得真好。这么沉的大雪压在青松的肩上,它又有何反应呢?

(生齐:青松挺且直)

青松是怎样挺且直的呢?谁愿做青松?

(请一生上台来演,生昂首挺胸,生评议。)

师:通过这么一演,你们都知道挺的意思了,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其实在这里,挺与直的意思差不多,可以说成同义词,中间用了一个“且”把两个字连起来。同学们再看这个挺字,什么旁?(提手旁)从这个偏旁也许我们还能想到,在挺起胸的时候,还应有一个动作,什么动作?(生用手拍胸),用手一拍这胸脯,挺就挺出这感觉来了,什么神情?(有信心,有勇气)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挺?

生:我在考试考了100分的时候会挺起胸。

生:我在跑步得了第二名的时候会挺。

生:我在领奖台上领奖的时候会挺。

师:是呀,我们在取得了成绩,获得了成功的时候常常会挺起自己的胸膛。那青松是在什么时候挺的呢?

生:是在大雪压着的时候挺的。

生: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挺的。

师:面对着大雪,青松没有惧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这正应了写《蜡梅花》中的一句话——大雪当(生齐:棉袄),风来(生齐:挺胸膛)。记得《敕勒歌》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这里,也许我们可以改一下了——“天苍苍,雪茫茫,风吹青松(生齐:挺胸膛)。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挺出的是一个微笑的强者,挺出的是一个钢毅的汉子。

面对着青松,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青松,你真是好样的。

生:青松,你真了不起。

生:青松,你是个英雄,我真佩服你!

生:青松,我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

师:能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评前两行诗。)

师:我们再来看后两行,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刚刚就有同学说了“待到雪化时”的意思,就是等到雪融化了的时候,跟大雪压着时的青松相比,你觉得雪化之后,阳光照耀下的青松,又有哪些不同呢?

生:雪化后的青松更高。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更绿了。

生:青松一定更好看了。

生:青松在阳光下可能还闪着光。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挺得更直了。

生:被雪洗过的青松,可能更干净了。

师:更干净了,就是洁,更挺了,就是高。又不仅仅如此。雪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更挺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这就是高洁。这就是松的高洁之处,不同于其它树木之处。

师:那现在你知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意思了吗?

(生说意思)

(美读,配乐读)

师:读了陈毅的这首《青松》,你对青松又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呢?

生:青松不怕寒冷,不怕大雪压,真叫人佩服。

生:青松被大雪压着,还挺得那么自信,那么勇敢,真厉害。

生:我也要向青松学习。

生:青松在困难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师:是呀,但愿我们像青松,在困难面前一样能挺出自信与勇气的青松。

师:《冬夜杂咏》这个组诗中,还有两首,都在我们的练习册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再学学那两首诗。

(稍作整理续上,有草率之感,敬请原谅!)

3、《青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选自陈毅同志的《冬夜杂咏》,全诗借写大雪重压之下青松的毫不畏惧、苍翠挺拔,赞颂坚强高洁品质。以“青松”为题,隐含所抒之情。

【教学要求】

德: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教学方法】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习中理解此诗。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 不畏严寒 情 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大雪|压青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诗意。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 粗--且 特--待 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 ) 且--( ) 青--( ) 公--( )

3扩词。

高( )( )( ) 青( )( )( )

4、《青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第一课时

一、旧知导入

1、 小朋友们一起背诵我们学过的识字5,谁能说一说,你对青松的了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相机板书)《青松》。

3、知道是谁写的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陈毅探母》,知道陈毅元帅对母亲十分孝顺,但是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文学修养特别高的诗人呢?今天,让我们从这首诗中了解他吧!

二、初读求正确、流利

1、 小朋友们先听一听老师的朗读。教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再看看插图,你猜一猜这首诗写了什么?

2、 你们想要读得好,那就从读准字音开始吧!

3、 常规自读,圈画生字,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4、 指名读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5、多种形式朗读,强化字音,评价是否注意了诗的节奏。

三、学习生字

1、 本课6个生字,“挺“字要具体指导,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右边部分是“建字底”。其它字可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2、 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一读理解诗意

1、 上节课,我们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首诗怎样写我们熟悉的青松的?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实在不懂的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 学习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看图释疑。

学生可能对“挺且直”不理解,可做如下引导:

请你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聚集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是个什么样子?(松树笔直的站立着)

你能做个挺且直的姿势吗?

你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但是你却傲然挺立,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找生读,同桌间读。

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两句诗,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3、学习第三四句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 过渡: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陈毅元帅又想到了什么?

(2) 按前两句学法,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

这两诗中的“高洁”一词学生有的可能理解,可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体补充。

(3)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再次引导:冬天到了,许多树木都落光了叶子,松树怎么样呢?(树干笔直,树叶苍翠,这就是~高尚。)

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针的颜色会怎么样呢?(更加苍翠、碧绿 ,这就叫纯洁)

你就是大雪重压反而更加苍翠碧绿的松针,你现在带上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你能用青松的口气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你想知道我们松树的高尚纯洁吗?冰雪马上就要融化,那时你再来看吧!)

5、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

二、再读体会诗人情感

1、小朋友知道这是陈毅元帅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吗?请你们读读《练习与测试》中“小资料”中的这段话。说说这里大雪指的是什么?(经济困难)青松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

2、你现在就是面对困难威武不屈的中国人民,你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3、请小朋友看一看127页的读读背背,图中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在敌人的屠刀下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烈士们,他们就像脚下的宁折不弯的青松,你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三、背诵再升华

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四、作业

背诵《红梅》和《秋菊》。

5、《青松》教学设计

《青松》教学设计二

【教材分析】

这首诗选自陈毅同志的《冬夜杂咏》,全诗借写大雪重压之下青松的毫不畏惧、苍翠挺拔,赞颂坚强高洁品质。以“青松”为题,隐含所抒之情。

【教学要求】

德: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教学方法】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习中理解此诗。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不畏严寒情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大雪|压青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诗意。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 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粗--且特--待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 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 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 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 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且--()青--()公--()

3 扩词。

高()()()青()()()

6、《青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青松》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的青松坚挺劲直的形象,赞颂了坚强高洁的品格。

全诗共两行,前两行描绘了一幅“青松斗雪”的图画。漫天飞雪,气势汹汹,不但没有使青松屈服淫威,反而愈挫愈奋,挺而且直。插图中有一小株顽强生长在峭壁石缝中的横生松,厚雪戏谑,毫不畏惧。宁折不弯的气势怎不叫人素然起敬。三四行则言志抒情,艳阳高照之日,大雪势必消融于无形,青松则更加苍翠欲滴。

学情分析:

学生对雪压青松这种自然现象比较熟悉,有背诵古诗和学习《登颧雀楼》的基础上,通过诵读,能够完成对诗的初步感知。但是,对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挺且直、高洁”可能理解起来有难度。对诗人的志与情的领悟更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

教学设想:

这首诗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赞颂自然意义的青松、二是赞颂精神意义上的青松。本课的教学如果能达到疏通诗意,结合生活实际与插图,通过诵读体会到青松的纯洁高尚这一层次,可以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考虑到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高林生老师曾经提到:在他们的已知上起步,尽可能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走向未知;所以在设计时,做适度的整合,充分利用时代背景,读读背背中的情境图及教师的导语,激发、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力求达到与作者共鸣的效果,从而深入挖掘诗意,使学生的诵读积累变得更加有意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教学难点: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习中理解此诗。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旧知导入

1、小朋友们一起背诵我们学过的识字5,谁能说一说,你对青松的了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相机板书)《青松》。

3、知道是谁写的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陈毅探母》,知道陈毅元帅对母亲十分孝顺,但是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文学修养特别高的诗人呢?今天,让我们从这首诗中了解他吧!

二、初读求正确、流利

1、小朋友们先听一听老师的朗读。教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再看看插图,你猜一猜这首诗写了什么?

2、你们想要读得好,那就从读准字音开始吧!

3、常规自读,圈画生字,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4、指名读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5、多种形式朗读,强化字音,评价是否注意了诗的节奏。

三、学习生字

1、本课6个生字,“挺“字要具体指导,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右边部分是“建字底”。其它字可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2、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一读理解诗意

1、上节课,我们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首诗怎样写我们熟悉的青松的?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实在不懂的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学习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看图释疑。

学生可能对“挺且直”不理解,可做如下引导:

请你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聚集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是个什么样子?(松树笔直的站立着)

你能做个挺且直的姿势吗?

你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但是你却傲然挺立,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找生读,同桌间读。

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两句诗,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3、学习第三四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过渡: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陈毅元帅又想到了什么?

(2)按前两句学法,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

这两诗中的“高洁”一词学生有的可能理解,可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体补充。

(3)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再次引导:冬天到了,许多树木都落光了叶子,松树怎么样呢?(树干笔直,树叶苍翠,这就是~高尚。)

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针的颜色会怎么样呢?(更加苍翠、碧绿,这就叫纯洁)

你就是大雪重压反而更加苍翠碧绿的松针,你现在带上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你能用青松的口气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你想知道我们松树的高尚纯洁吗?冰雪马上就要融化,那时你再来看吧!)

5、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

二、再读体会诗人情感

1、小朋友知道这是陈毅元帅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吗?请你们读读《练习与测试》中“小资料”中的这段话。说说这里大雪指的是什么?(经济困难)青松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

2、你现在就是面对困难威武不屈的中国人民,你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3、请小朋友看一看127页的读读背背,图中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在敌人的屠刀下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烈士们,他们就像脚下的宁折不弯的青松,你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三、背诵再升华

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四、作业:背诵《红梅》和《秋菊》。

7、《青松》教学设计

《青松》教学设计

这首诗选自陈毅同志的《冬夜杂咏》,全诗借写大雪重压之下青松的毫不畏惧、苍翠挺拔,赞颂坚强高洁品质。以“青松”为题,隐含所抒之情。

德: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习中理解此诗。

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不畏严寒情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大雪|压青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诗意。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粗--且特--待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且--()青--()公--()

3扩词。

高()()()青()()()

8、《青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美观地书写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青松的品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美观地书写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青松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诗导入。

1、同学们学了很多的古诗,有些古诗的题目里面常常有这样一个字——板书“咏”。(生齐读)。

2、知道这个“咏”是什么意思吗?

3、是呀,诗人多感,看到眼前的景或物,就会产生许多这样那样的感受,有了感受就想表达出来呀,于是,一不小心就写下这么些诗来。还记得哪些古诗的题目里就有这个字?(齐背提到的这几首诗)

4、有些诗,题目中没有这个“咏”字,却也有歌咏之意。比如《望庐山瀑布》,

5、这么多的诗都是这样啊。我们虽不是诗人,可能也会有诗人想说说想夸夸想赞赞的冲动,比如,出去游玩的时候,你有过吗?

6、如果,老师在咏字前加上一个字——板书“冬”。(生连起来读“冬咏”)这回咱们把咏的范围定在冬天,你又想歌咏哪些景或物呢?

7、我们在识字五中学到的三种植物你们都提到了。怪不得人们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呢。今天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组新的诗,补充诗题——冬夜杂咏(生齐读)

8、《冬夜杂咏》是陈毅元帅在1960年写的一组诗的总题。里面包括三首诗,分别是《青松》、《红梅》、《秋菊》。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青松》。(板书诗题——青松)

二、初读古诗

1、(生齐读课题后问)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诗的眼睛,你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小问号呢?

2、既然有了问号,就自己读一读吧,诗中有几个新的生字朋友,我们可要读准它的名字。(生自由读古诗。)

3、小黑板出示古诗(生字用红粉笔标出)

4、谁来做小老师,带着大家学一学生字。

5、生字都认识了,谁来读一读古诗?(生读,师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读“挺且直”,读了好几遍)

6、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同学们都知道,诗要想读得好,就不仅是正确流利了,还要读出诗的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同学们做老师,你们读,我来画。

7、再次练读,读得很有味。

三、潜心会意

1、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自由发言)

2、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大雪压青松”,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

3、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是从地上的雪我们也能猜想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长)。用一个成语来,这真是(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了哪个成语呢?(雪窖冰天,冰天雪地)

4、是呀,就是在这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同学们再读这个“压”字,给你什么感觉?

5、理解得真好。这么沉的大雪压在青松的肩上,它又有何反应呢?

(青松挺且直)

6、青松是怎样挺且直的呢?谁愿做青松?

(请一生上台来演,生昂首挺胸,生评议。)

7、通过这么一演,你们都知道挺的意思了,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其实在这里,挺与直的意思差不多,可以说成同义词,中间用了一个“且”把两个字连起来。同学们再看这个挺字,什么旁?(提手旁)从这个偏旁也许我们还能想到,在挺起胸的时候,还应有一个动作,什么动作?(生用手拍胸),用手一拍这胸脯,挺就挺出这感觉来了,什么神情?(有信心,有勇气)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挺?

8、是呀,我们在取得了成绩,获得了成功的时候常常会挺起自己的胸膛。那青松是在什么时候挺的呢?

9、面对着大雪,青松没有惧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这正应了写《蜡梅花》中的一句话——大雪当(生齐:棉袄),风来(生齐:挺胸膛)。记得《敕勒歌》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这里,也许我们可以改一下了——“天苍苍,雪茫茫,风吹青松(生齐:挺胸膛)。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挺出的是一个微笑的强者,挺出的是一个钢毅的汉子。

10、面对着青松,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11、能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评前两行诗。)

12、我们再来看后两行,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刚刚就有同学说了“待到雪化时”的意思,就是等到雪融化了的时候,跟大雪压着时的青松相比,你觉得雪化之后,阳光照耀下的青松,又有哪些不同呢?

13、更干净了,就是洁,更挺了,就是高。又不仅仅如此。雪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更挺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这就是高洁。这就是松的高洁之处,不同于其它树木之处。

14、那现在你知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意思了吗?

(生说意思)(美读)

15、读了陈毅的这首《青松》,你对青松又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呢?

16、是呀,但愿我们像青松,在困难面前一样能挺出自信与勇气的青松。

(再读,练习背诵)

17、《冬夜杂咏》这个组诗中,还有两首,其中《秋菊》在我们的练习册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再学学这首诗。

四、学习生字

1、找出生字。(贴出生字卡)

2、由学生来教学生字,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待、化”左窄右宽。“挺”要摆放匀称。

3、师选择范写

4、生描红

五、作业

完成《习字册》

自选:

1、小练笔:观察松树,写一段话,可先写外形再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想法。

2、收集关于松柏的诗词,并记录下来,争取熟练地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美观地书写字词,默写古诗。

2、积累成语,并能运用。

3、阅读文章,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美。

教学重点:巩固字词

教学难点:积累成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

1、背诵课文

2、默写《青松》

二、积累成语

1、出示成语

不屈不饶

百折不饶

坚贞不屈

坚定不移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2、熟读成诵

三、阅读文章

儿歌《我最爱雪后的早晨》

1、自读儿歌,了解大意。

2、提问:雪后的早晨是怎样的景色?

我为什么最爱雪后的早晨?

3、感情诵读。

四、作业

完成《一课一练》和《补充习题》

9、家长会上话青松《青松》教学实录

家长会上话青松——《青松》教学实录

家长会上,面对着众多家长,我上了一节青松。以下是这节课的实录。

一、漫步诗林巧引题。

师:同学们学了很多的古诗,有些古诗的题目里面常常有这样一个字——板书“咏”。(生齐读)。

师:知道这个“咏”是什么意思吗?

生:赞美、赞颂、歌咏、歌颂……

师:是呀,诗人多感,看到眼前的景或物,就会产生许多这样那样的感受,有了感受就想表达出来呀,于是,一不小心就写下这么些诗来。还记得哪些古诗的题目里就有这个字?

生:《咏华山》、《咏梅》《咏鹅》《咏柳》……

(齐背提到的这几首诗)

师:有些诗,题目中没有这个“咏”字,却也有歌咏之意。比如《望庐山瀑布》,

生:(迫不及待地)还有《草》《小池》《风》……

师:哎呦,这么多的诗都是这样啊。我们虽不是诗人,可能也会有诗人想说说想夸夸想赞赞的冲动,比如,出去游玩的时候,你有过吗?

生:自由发言。

师:想不到我们班有那么多的同学都有诗人的冲动,将来一定会有许多小诗人、大诗人。

师:如果,老师在咏字前加上一个字——板书“冬”。(生连起来读“冬咏”)这回咱们把咏的范围定在冬天,你又想歌咏哪些景或物呢?

生:我想歌咏大雪。大雪下过之后,我们可以滚雪球、打雪仗、还可以在雪上溜冰,雪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生:我想歌咏青松,因为它在大冬天里也不怕冷,大雪压着它也不怕。(这位同学预习过《青松》一课)

生:我想歌咏梅花,因为它也不怕冷,天越冷的时候,它开得越美,开得越香。

生:我想歌咏翠竹,因为冬天里它长得很绿,而其它的植物大多都干枯了。

……

师:我们在识字五中学到的三种植物你们都提到了。怪不得人们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呢。今天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组新的诗,补充诗题——冬夜杂咏(生齐读)

师:《冬夜杂咏》是陈毅元帅在1960年写的一组诗的总题。里面包括三首诗,分别是《青松》、

《红梅》、《秋菊》。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青松》。(板书诗题——青松)

二、一读古诗求流利

师:(生齐读课题后问)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诗的眼睛,你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小问号呢?

(生发言)

师:既然有了问号,就自己读一读吧,诗中有几个新的生字朋友,我们可要读准它的名字。

生自由读古诗。

小黑板出示古诗,生字用红粉笔标出。

师:谁来做小老师,带着大家学一学生字。

(有三生分别带学生读生字)

师:生字都认识了,谁来读一读古诗?

(生读,师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读“挺且直”,读了好几遍)

师: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同学们都知道,诗要想读得好,就不仅是正确流利了,还要读出诗的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同学们做老师,你们读,我来画。

(生读师画)

再次练读,读得很有味。

三、再读古诗会诗意

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我知道大雪压青松的意思,就是大雪压在青松的身上。

生:我知道青松挺且直的意思,就是青松被大雪压着,腰也没弯,很直。

生:我知道待到雪化时的意思,就是到了雪化的时候。

生:老师,我不知道什么是高洁?

师:不懂就要问,很好!有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只有一个举手。)

生:高是说松树很高,洁就是清洁。

师: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们过会再想。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大雪压青松”,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

生:雪很大,很厚。

生:雪落在地上,就像是一层厚厚的被子。

生:到处都是白色的。

师: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是从地上的雪我们也能猜想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生齐: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生齐:长)。用一个成语来,这真是(生: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了哪个成语呢?(雪窖冰天,冰天雪地)

是呀,就是在这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同学们再读这个“压”字,给你什么感觉

生:雪很重。

生:雪很沉,像块石头似的。

生:青松的肩膀上一定有些疼了。

师:理解得真好。这么沉的大雪压在青松的肩上,它又有何反应呢?

(生齐:青松挺且直)

青松是怎样挺且直的呢?谁愿做青松?

(请一生上台来演,生昂首挺胸,生评议。)

师:通过这么一演,你们都知道挺的意思了,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其实在这里,挺与直的意思差不多,可以说成同义词,中间用了一个“且”把两个字连起来。同学们再看这个挺字,什么旁?(提手旁)从这个偏旁也许我们还能想到,在挺起胸的时候,还应有一个动作,什么动作?(生用手拍胸),用手一拍这胸脯,挺就挺出这感觉来了,什么神情?(有信心,有勇气)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挺?

生:我在考试考了100分的时候会挺起胸。

生:我在跑步得了第二名的时候会挺。

生:我在领奖台上领奖的时候会挺。

师:是呀,我们在取得了成绩,获得了成功的时候常常会挺起自己的胸膛。那青松是在什么时候挺的呢?

生:是在大雪压着的时候挺的。

生: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挺的。

师:面对着大雪,青松没有惧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这正应了写《蜡梅花》中的一句话——大雪当(生齐:棉袄),风来(生齐:挺胸膛)。记得《敕勒歌》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这里,也许我们可以改一下了——“天苍苍,雪茫茫,风吹青松(生齐:挺胸膛)。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挺出的是一个微笑的强者,挺出的是一个钢毅的汉子。

面对着青松,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青松,你真是好样的。

生:青松,你真了不起。

生:青松,你是个英雄,我真佩服你!

生:青松,我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

师:能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评前两行诗。)

师:我们再来看后两行,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刚刚就有同学说了“待到雪化时”的意思,就是等到雪融化了的时候,跟大雪压着时的青松相比,你觉得雪化之后,阳光照耀下的青松,又有哪些不同呢?

生:雪化后的青松更高。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更绿了。

生:青松一定更好看了。

生:青松在阳光下可能还闪着光。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挺得更直了。

生:被雪洗过的青松,可能更干净了。

师:更干净了,就是洁,更挺了,就是高。又不仅仅如此。雪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更挺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这就是高洁。这就是松的高洁之处,不同于其它树木之处。

师:那现在你知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意思了吗?

(生说意思)

(美读,配乐读)

师:读了陈毅的这首《青松》,你对青松又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呢?

生:青松不怕寒冷,不怕大雪压,真叫人佩服。

生:青松被大雪压着,还挺得那么自信,那么勇敢,真厉害。

生:我也要向青松学习。

生:青松在困难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师:是呀,但愿我们像青松,在困难面前一样能挺出自信与勇气的青松。

师:《冬夜杂咏》这个组诗中,还有两首,都在我们的练习册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再学学那两首诗。

(稍作整理续上,有草率之感,敬请原谅!)

10、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青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选自陈毅同志的《冬夜杂咏》,全诗借写大雪重压之下青松的毫不畏惧、苍翠挺拔,赞颂坚强高洁品质。以“青松”为题,隐含所抒之情。

【教学要求】

德: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教学方法】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习中理解此诗。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 不畏严寒 情 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大雪|压青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诗意。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 粗--且 特--待 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 ) 且--( ) 青--( ) 公--( )

3扩词。

高( )( )( ) 青( )( )( )

11、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青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选自陈毅同志的《冬夜杂咏》,全诗借写大雪重压之下青松的毫不畏惧、苍翠挺拔,赞颂坚强高洁品质。以“青松”为题,隐含所抒之情。

【教学要求】

德: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教学方法】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习中理解此诗。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不畏严寒情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大雪|压青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诗意。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粗--且特--待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且--()青--()公--()

3扩词。

高()()()青()()()

12、《青松》教学实录

一、当场作画,激发兴趣

1、 作画: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画)你看,它是谁啊?板书:青松 请小朋友伸出手指,一起跟我来写一写。
2、读题: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这两个字都是后鼻音,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一下。
3、小朋友,你对青松有什么了解呢?这是一棵怎样的青松?
二、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句含义。
1、过渡:古往今来,许多人写过赞美青松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出示全文,放录音朗读)这是我们熟悉的陈毅爷爷所写的。
2、请同学们打开书,仔仔细细地把这首诗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这首诗有5个生字,会读了吗?
出示生字词:压 挺且直 待到 雪化时
①指名读,评议: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每个字都读得很清晰,准确,读书就要象他这样读。还有谁和他比一比?
②指名读,评:你读得真好,特别是“挺”这个字,后鼻音读得特别准,老师要奖励你,奖励你什么呢?奖励你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读。做小老师领读。
③去掉拼音你认识吗?谁来读读。
④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生词。要整齐响亮。齐读。
4、生字的音都读准了,那么这些生字词语的意思你知道吗?
①理解“压”
师:“压”是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们能把这个字的意思用动作演一演吗?(学生表演)老师不明白,你在表演时好像费了很大的劲往下按,为什么呀?(学生说)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我理解了“压”这个字所包含的意思了,小朋友,你们理解了吗?(理解)那么应该怎么读这个“压”字呢?(指名读)评议:是的,你把这个字读得很有力,很重。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我们班小朋友可真聪明,能用这么好的办法来理解生字的意思。看来老师也要向你们学习了。
师:那么课文中是什么压在什么上面呢?请大家仔细读读诗歌。一会来告诉老师,好吗?
生:是“大雪压青松”
(出示“大雪压青松”的画面)
师: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请同学们看图。学生说话。
师: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是从地上的雪我们也能猜想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生齐: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生齐:长)。用一个成语来,这真是(生: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了哪个成语呢?(雪窖冰天,冰天雪地)
师:是呀,就是在这样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就叫做“大雪压青松”。板画(青松上盖了一层雪)
师:小朋友,再读这个“压”字,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行诗。指名读,评议:我听出来了,你把“压”字读得特别重,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压在青松的枝叶上。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你把压字读得很有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②理解“挺且直”
师:“挺且直”是什么意思呢?呀,这里有三个字连在一起,我们先把他们拆开来看看。
师:“挺”谁能给它组个词?
生:挺直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词语吗?(生读)
师:声音很响亮,可是老师总觉得你在读这个词的时候还差一点点感觉?如果是让我来读的话,我会这样读,你听一听好吗?(说着,师挺直了身子读词语)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好,那就再来读读!
师:不错,你的身子这么一挺,就有感觉了,我感觉你特别有自信,什么都不怕,对吧?
师:小朋友,你什么时候会挺直身子?
生:立正向国旗敬礼的时候。
生:写字的时候。
生:体育课立正的时候。
师:这个挺直除了有刚才小朋友说的这些意思,它还表达了人的一种精神面貌,比如考试考了优秀的时候,你常常会?
生: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的时候。
生:老师表扬了我的时候。
师:是呀,我们在取得了成绩,获得了成功的时候常常会挺起自己的胸膛。一起挺起胸来读读这个词。
师:这个“挺”还能组什么词?
生:挺拔
(如果学生说不出,就这样设计: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挺拔)
师:你懂挺拔的意思吗?不懂没关系,老师给你看一幅图,看了图后,你就能知道了。(出示一幅“青松”图)
师:这是一棵挺拔的松树,看,它的树干怎么样?(笔直,高大)
师:现在你能把这个词读好吗?读出松树笔直高大的样子来?
指名读,评议:真棒,这位同学在读这个词语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了松树,你看他的要挺得直直的,声音洪亮有力。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棵高大笔直的青松。谁再来读读?再指名读。一起读。
师:刚才我们用组词的方法理解了“挺”就是“挺拔”的意思。并且通过看图明白了“挺拔”这个词语,以后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一招。
师:“直”的意思懂吗?
生:笔直
师:对,其实在这里,直与挺的意思差不多,可以说成同义词,中间用了一个“且”把两个字连起来。“且”可以组什么词?
生:而且
师:那么“挺且直”的意思是••••••?
生:挺拔而且笔直。
师:对,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词。齐读“挺且直”。
师:青松是在什么情况下挺且直的呢?
师:你再读读第一行诗句,想想。
师:面对着大雪,青松没有惧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这让我们想起了《蜡梅花》中的一句话——大雪当(生齐:棉袄),风来(生齐:挺胸膛)。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
师:此时此刻,面对着青松,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能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指名读,评议:真是一棵勇敢的松树!
再指名读,评议:好一棵在风雪中挺拔的青松。
我们一起来做做这棵勇敢面对风雪的松树,起立,挺起胸,直起腰,读读这一句诗。
③理解“待到”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通过表演,组词,看图,读书,联系上文等方法理解了“压”和“挺且直”的意思。那么这个“待到”是什么意思呢?谁知道?
生:等到
(如果说不出来,那么就这样教学:“待”,请你给它组个词。学生会说“等待”。师就接上话:对,待就是等的意思。
师:等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在读这个词的时候,要读得怎么样?(速度慢些)谁来读读。一起读。


④理解“雪化时”
师:雪化时――就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雪化了的时候
师:说得对,我们来看两幅图,哪一幅图画了雪化时的景色?
师:看了图,你能再说说“雪化时”的意思吗?
生说。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语。
指名读。
师:你一个字一个字读得很清楚,让人一听就明白这个字的意思。学生齐读。
⑤这些词语的意思都理解了吗?
那好,现在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要让大家从你的朗读中听出这些词语的意思。(指名学生朗读,评议:你在朗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表情真是生动,老师也从你的朗读中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还有谁也想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呢?再指名读。评议:好一个“挺且直”,不错,读得很有味道。)
5、朗读诗歌。
师:这些生字词语的意思都理解了,那么现在请小朋友把生字放到诗歌中读读,把诗句读通顺流利了。(生自由读)如果你能读得通顺流利了,就请你把诗歌读给同桌听听,如果你还读得不熟练,你可以请同桌帮助你 。(同桌互读)
① 下面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评:哎哟,你真了不起!读得正确流利,老师给你打100分!
② 谁也想来读一读的?指名读。评:不错,你读得很流利,声音很响亮。老师也给你打100分。
③ 同学们都知道,诗要想读得好,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了,还要读出诗的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那么这首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请小朋友自己练读练读。
④谁再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指名读。评: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他什么地方停顿了一下?
指名学生说。评:你听得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做老师,你们读,我来画停顿标记。(生读师画)
⑤谁也想来学学诗人的样子来读读?评:这位同学读得抑扬顿挫,读出了诗的韵味。
老师想请男生来读读。评:好一个“待到雪化时”,真有味道。
来,我们一起读, 语速要慢点,注意停顿, 读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
6、真好,小朋友们,下面让我们走进青松的世界,去看看青松在冬日里生活的样子。(看录像)
看了录像,读了诗歌,青松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这是一棵( )的青松?
①预设:(小朋友可能会这样回答)
生:不怕大雪的青松。评:你真了不起,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才读了几遍,就已经读懂了这个意思。老师把大拇指奖给你。
生:勇敢的青松,大雪压在它身上,它挺得直直的。评: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看得出来,你是在用心读书。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那这首诗你有什么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吗?
生:我不懂“高洁”的意思?板书:高洁。
评: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爱思索的孩子就是会提问题。那么“高洁”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来看图。
②师:春天来啦,太阳暖暖地照射着大地,松树上的冰雪怎么啦?融化了,看,阳光照耀下的青松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冰雪融化后松树的叶子显得怎么样?它的身子怎么样?有没有被大雪压倒?)
师:是啊,冰雪融化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挺得更直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所以陈毅爷爷不禁发出赞叹:(出示)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高洁”是陈毅爷爷对青松的赞美,小朋友,如果你是诗人,你要赞美青松的什么呢?
③预设:
生:我要赞美松树不怕寒冷。评:不怕寒冷就是高洁。
生:我要赞美松树在风雪中依然挺的直直的。评:是的,依然挺拔就是高洁。
师:在寒冷的冬天,在大雪纷飞的季节里,其他的树木是怎么样的?松树的叶子呢?那你想赞美松树的什么?
生:我要赞美松树在寒冷的冬天里,树叶没有变黄,碧绿碧绿的。评:很好,在风雪中,松树的叶子更加苍翠碧绿就是它的高洁之处。
师:现在你们明白高洁的意思了吗?那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
师:小朋友,假如现在你们就是这棵高洁的青松,面对风雪,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呢?谁来演一演,说一说。
师:是啊,青松在大雪的重压下,不怕严寒,毫不畏惧,仍然苍翠挺拔。让我们用赞美、敬佩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一句。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压 挺
①压:你是怎么记住这个生字的?
和那个字有点像?(庄)
这个小点可真调皮,和我们玩捉迷藏,躲到哪里去了?
不过我们小朋友可是火眼金睛,一下子把它给逮住了。
写这个字的时候,还有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看老师写一个。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在树上描红。
②挺:这个字的笔画比较多,看一下,哪一部分容易写错啊?
可千万别写成“延”啊。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先写两边,再写中间的建字底。范写。描红。
四、作业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生:我会读《青松》这首诗歌了。
生:我学会了写“压”和“挺”两个生字。
生:我学会了理解词语的方法。
生:我学会了••••••
师:老师也有收获,那就是你们在课堂上精彩的表现。我想为你们鼓掌。
师: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松》,更深一步地去理解青松那高洁的精神。陈毅爷爷的《冬夜杂咏》共由三首诗组成,除了《青松》,还有《秋菊》和《梅花》两首,课后请同学们去找来读读,下节课我们也一起来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