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花瓣飘香教学设计一等奖
做老师已经半年多了,每天早晨都很期待去上班,呵呵!很多人都会问我,怎么连星期一的早晨都很盼望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忙碌的生活让我有种充实感,因为同事间的和睦相处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们.最重要的是因为在百小教书有一种激情.
激情源于哪里?就在学校两个星期一次的教研活动上.我们的教研活动是互动的,两个星期就有一位语文老师上公开课,上完以后全校的语文老师围坐在一起,发表自己对这堂课的看法,可以说是畅所欲言.
我很有幸地成为第5周上公开课的老师.正是这次的公开课,让我对百小的感情更深了一层.
从第4周起,我就开始准备了.查资料,问师傅,做课件,忙完了一切,当快要上课的时候脑子里竟然一片空白,可当我抬起头看到我们班的小毛孩时,我又镇定了,因为我知道有他们的陪伴我不害怕,他们会帮助我很好的完成上课任务的.
胆战心惊的上完课(上的是荷花,比较难上的一篇课文),开始我们学校的惯例-----教研活动,学校的所有语文老师都参加了,包括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他是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课的(有种想哭的冲动),校长说的第一句话是:各位老师说说自己对朱蓉的一些鼓励.听完校长的话,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他没有说建议,而是说的鼓励,我知道他是在爱护一位年轻的老师.话一说完,他们就开始一个一个地评我的课,有表扬,有建议,更多的是鼓励.坐在位子上的我眼睛有点湿了,在不经意间用手轻轻地将眼泪抹掉,不是害怕,不是难过,而是感动,感动于他们对我的肯定,感动于他们对我提出的建议,感动于他们对我的呵护,让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原先的害怕没有了,有的是我的热情,对教育的热情,这就好象印证了我师傅对我说的话:这种评课的机会多了,会让你对教育有种激情.我想现在的我就是这种状态了.
花瓣飘香,飘在了学校的每个角落;花瓣飘香,飘在了我心灵的深处.
2、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做老师已经半年多了,每天早晨都很期待去上班,呵呵!很多人都会问我,怎么连星期一的早晨都很盼望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忙碌的生活让我有种充实感,因为同事间的和睦相处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们.最重要的是因为在百小教书有一种激情.
激情源于哪里?就在学校两个星期一次的教研活动上.我们的教研活动是互动的,两个星期就有一位语文老师上公开课,上完以后全校的语文老师围坐在一起,发表自己对这堂课的看法,可以说是畅所欲言.
我很有幸地成为第5周上公开课的老师.正是这次的公开课,让我对百小的感情更深了一层.
从第4周起,我就开始准备了.查资料,问师傅,做课件,忙完了一切,当快要上课的时候脑子里竟然一片空白,可当我抬起头看到我们班的小毛孩时,我又镇定了,因为我知道有他们的陪伴我不害怕,他们会帮助我很好的完成上课任务的.
胆战心惊的上完课(上的是荷花,比较难上的一篇课文),开始我们学校的惯例-----教研活动,学校的所有语文老师都参加了,包括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他是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课的(有种想哭的冲动),校长说的第一句话是:各位老师说说自己对朱蓉的一些鼓励.听完校长的话,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他没有说建议,而是说的鼓励,我知道他是在爱护一位年轻的老师.话一说完,他们就开始一个一个地评我的课,有表扬,有建议,更多的是鼓励.坐在位子上的我眼睛有点湿了,在不经意间用手轻轻地将眼泪抹掉,不是害怕,不是难过,而是感动,感动于他们对我的肯定,感动于他们对我提出的建议,感动于他们对我的呵护,让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原先的害怕没有了,有的是我的热情,对教育的热情,这就好象印证了我师傅对我说的话:这种评课的机会多了,会让你对教育有种激情.我想现在的我就是这种状态了.
花瓣飘香,飘在了学校的每个角落;花瓣飘香,飘在了我心灵的深处.
3、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
2、查字典:俯、惶、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清晨(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第二部分比较长,请两位同学读,3-5、6-10,请4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得仔细听,生字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他们读完请你发表意见。
5、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学生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6、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交流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们商量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学生评价。
5、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小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
⑴指名答,板书:舍不得,怎么说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⑵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慌害怕)
⑶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⑷我理解她吗?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己错了,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⑸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⑴送给生病的妈妈。
⑵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⑴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⑵小女孩肯定会经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高兴;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话。)
⑶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爱妈妈,懂事)
⑷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的好孩子
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⑴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⑵送给老师的妈妈
⑶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4、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书写生字词语的小黑板、卡片。
布置预习课文,查一查:惹 不知所措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月季花图)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所看到的这种花叫月季花,在气候温暖的地方,它四季都可以开花,所以人们又叫它“月月红”。你觉得月季花美吗?美在哪儿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月季形状、色彩方面的美丽,激起学生一读课文的兴趣。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跟月季花有关的课文,(板书题目)齐读课题。
师:课题中的花瓣,指的就是月季花的花瓣。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月季花的花瓣有多香?课文为什么用“花瓣飘香”作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2.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多种形式检查朗读。
俯在花前 摘 双手捧着 拿着花瓣 不知所措 惶恐 舍不得 惹 懂事 眼眶
注意正音:
摘、舍、惹:翘舌音; 捧、惶、恐、懂、眶:后鼻音;
3.朗读课文,边读边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教师巡视,将学生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写在小卡片上。
4.交流。估计会有下列这些词语:俯在花前 不知所措 惶恐 惹
学生提出后,请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俯在花前:看图画理解或动作演示理解。
惹、不知所措:查字(词)典理解。
惶恐:找近义词理解。
设计意图:
理解词语的方式有很多,如找近义词,查字(词)典、结合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哪种方法因词而异,为学生容易接受。
四、朗读课文,理清脉落。
1.逐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结合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3.找一找,课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有哪些,以此为据把课文分成四段。
小黑板出示:一天清晨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 第二天早晨
4.齐读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感受到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摘花瓣 送妈妈 孝敬母亲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分别朗读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学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书写:
摘:里面是个“古”,不能写成“”。
捧:右边的撇和捺要舒展,下面是两横,不要多横。
绒:中间是短横、撇,不要多竖。
3.学生在书本上描红,同桌打等第。
六、作业。
1、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完成习字册上的习字任务。
3、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补充:惹 舍不得 不知所措
附板书设计:
5 花瓣飘香
摘花瓣 送妈妈 孝敬母亲
摘 捧 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人物对话,充分朗读,感悟人物内心世界,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朗读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领悟第一段。
1.自读,思考:我家门前的那丛月季花美吗?课文是怎样写它的美的?
2.美美地朗读第一段。
三、精读领悟第二段。
1.自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估计会产生下列疑问:小女孩为什么只摘了一片花瓣?她为什么那么小心?为什么她要“飞快”地跑远?
请能解释的同学当场给以解答,不能解答的在学习下文后再回答。
2.小女孩摘花瓣时既小心,又慌张,谁能把当时小女孩的这种情状读出来?(指导朗读)
四、精读领悟第三段。
1.自读,根据提示语把人物的对话读准确。
2.同桌分角色试着读一读,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逐段(自然段)默读,每读完一个自然段,将自己心里产生的疑问向你的同桌提出来,看谁提的问题多。
设计意图:
“学贵有疑。”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存在问题的过程。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地问,主动地问,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4.交流,结合指导朗读课文。
(1)小女孩被“我”叫住后,为什么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2)“我”为什么“轻轻地问”,而不是大声责骂?
(3)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4)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什么?
(5)小女孩跟我说话时,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
结合将第二段中的疑问一并解决。
5.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6.“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请用直线画下来,然后读一读。
五、精读领悟第四段。
1.自读。有什么疑问吗?
2.交流:为什么我要把买来的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小女孩,一盆放在母亲的阳台上?
3.小结:小女孩那么敬爱自己的父母,她的行为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这个成年人的心灵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因此把其中的一盆月季花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希望她老人家见到后也能十分高兴。
同学们,如果我们把小女孩的那美好的心灵作个比喻,你打算把它比作什么?(美丽的月季花)
小女孩那真挚、纯朴的亲情,使“我”这个成年人也受到深深的感染,就仿佛什么?(月季花飘出的浓浓的花香使人陶醉)
所以,课文用“花瓣飘香”作题。
板书:花 瓣 飘 香
美丽心灵 感动了“我”
六、练习:模仿课文中写人物对话的方法,从下列情景中任选一个,写一段人物的对话。
情景一:“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小女孩又会怎么说?
情景二:“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么问?“我”又会怎样回答。
1.独立思考——同桌合作、设计对话——同桌练习对话——指名对话。
2.将对话写下来,注意写好提示语。
设计意图:
人物对话是本文的主体,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上述情景,使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对话形式进行人物对话的迁移练习,实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七、作业。
1.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把有关句子写下来。
2.仿照课文对话的写法,写一段人物的对话。
附板书设计:
5 花 瓣飘 香
美感
丽动
心了
灵 “我”
5、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简单,但情真意切。在备课时,当我读到课文中描写晨雾中的女孩带着心灵的清香,款款步入月季花丛,俯下身子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时,我不由陶醉了,多美的情境呀,多美的人和花呀。课文涤荡着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如花瓣沁人心脾。这样的课文我喜欢。于是,我想“美文美教”!
一、 感悟“懂事”
在充分朗读对话的基础上,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让学生再自读课文,找出认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我们已经明确课堂应该属于学生,而不应以教师的告知代替学生自己的思想。此时我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果然,有的学生觉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体贴妈妈的;有的学生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可见学生透过课文所呈现的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二解读课题
在课文结束之前,学生已被小女孩美好品质而感动。于是我就提出课文为什么要以“花瓣飘香”为题,这时,同学们都楞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就鼓励他们说:“同学们可以想想课文的内容,主要讲谁?反正你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这时,有个同说:“我读了这个课题很美,美美的,很好听。”我马上肯定,接着有的同学说:“课文中的小女孩心地善良。”“对,月季花很香,很美。”“小女孩的心灵像花一样美,一样香。”另一个同学说。看来我们的小朋友还是很会动脑筋的,只要教师一点拨就明白了。
当然,课堂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朗读得不够入情,还未深入体会感受人与人,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等等。
6、花瓣飘香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⒉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红艳艳
不知所措
惶恐
懂事
阳台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小屋
清晨
惶恐
红艳艳
阳台
花丛
懂事
舍不得
⑵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⑶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⑴、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教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
⑶谁会读这一句?
⑷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
3、过渡: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指名读第3自然段)
让学生仿照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在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并围绕这些词语提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4、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注意对话的语气,并在表示提示语气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比较句子:
摘花瓣做什么呀?摘花瓣做什么?
6、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8、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自然段提问:
我为什么要买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到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作业
1、朗读全文。
2、抄写词语。
7、《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3.精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多媒体出示月季花(让学生感知月季花及其花瓣的幽幽清香以及在形状、色彩方面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在大家自读课文时,老师给你们提出的要求是: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读音:俯拿 捧 摘 惶恐 集市 舍不得 懂事 眼眶 花丛 阳台 清晨 不知所措 惹妈妈生气
(指名读、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3.生分段朗读课文。
生字都读准确了,相信你们课文会读得更流畅,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余同学拿起笔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4.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提出的不懂词语。
5.生字、词语这两个拦路虎我们都解决了,读课文应该是很轻松了,现在就请同学们捧起你的语文课本再次朗读课文,老师这次对你们提出的读出要求是: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改字。
6.生各自读课文。
三、教学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2.一生读第一自然段,这些月季花开得怎样?从哪一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丛红艳艳的花朵,吸引了许多赏花的人,可是有一天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想知道吗?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从这位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 很小心(小心地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4.师相机指导朗读
五、学写生字。
1.观察字形特点:左右结构上下结构
2.提示:左右结核的字书写时要左紧右松才好看。上下结构的字要抓各部分的大小、按比例书写。
3.描红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
教具预备:玫瑰花
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
重点:通过朗读和引导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由图导入
1.出示课后词语,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上节课所学内容。
3.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也就是我们这篇课文图中所画的一幕,(指导学生看图)看了这些你想提出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从书中找答案),其实,刚才同学们所提的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课文里面,只要我们从书中读一读、找一找,相信通过你的努力就会自己找到答案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
1.自读课文,寻找答案(第三至十自然段)
学生交流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由于文章浅显易懂,学生都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来,所以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读书上)
由问题A引入:原来她是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当生病的妈妈看到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送给她时,她妈妈的心情如何?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学生读)
2.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这个时候最需要爸爸的照顾了,而她爸爸呢?
学生读相应句子。爸爸又是如何叮嘱小女孩的?你从小女孩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小女孩的爸爸不在妈妈身边,小女孩说这些话时心里一定很难受,你能试着读出来吗?(指导学生读有关句子)
3.未经主人允许,小女孩就去摘别人家门前的花瓣,她知道自己这样做对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
引导学生联系当时情境体会小女孩的害怕心理,从而明白词语的意思。
4.面对小女孩惶恐不安,我又是怎样说的呢?出示句子: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你觉得这两句哪句用得好,为什么?你能试着用上轻柔的语气来读一下吗?
5.正因为我的和蔼可亲,才使小女孩消除了恐惧感,对我讲出了真正原因,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6.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句话后面用的是省略号,如果你是小姑娘,你能把她要说的话补充完整吗?(生发挥想像,自由练说)
7.我想此时,你一定会有许多话对小姑娘说,都想夸一夸这个小女孩,谁来试一试?
(鼓励学生说出原因,也是对课后四题的回答)
8.让我们一起用文中的话来称赞小姑娘吧!(齐读)
9.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又是怎样处理的?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2)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3)想像:小女孩的母亲和作者的母亲看到那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时,会是怎样动人的一幕呀!如果你就是那位作者,你会说些什么?(师扮演母亲和学生一起表演)
三、拓展练习
1.《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是多么感人呀!同学们想把这动人的一幕表演下来吗?请小组合作进行演,小组长分配角色。
2.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除了摘花瓣外,还会做些什么事让妈妈高兴呢?
此时,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对你们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就像是一片美丽的花瓣,如何让这片花瓣飘出幽幽的清香,那就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给你的母亲吧!
四、总结全文
1.讨论:与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小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子,她能为妈妈做些呢?她只能用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五、布置作业
大家回家做一道很特殊的作业,天天都要做的,靠自己心去做,要坚持,久而久之,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天天都要做几件小事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孝顺之情,你们说做什么呢?
板书设计:6.花瓣飘香 送给妈妈(爱)
小女孩: 摘
“我” 买
8、《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 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我还没闻到花的香味,请再读一遍。
二、学习第一段。
出示一朵月季花。
过渡:多么美的月季呀!“我”家门前可不是一朵,而是“一丛”上面开满了——引读第一段。
学习第五段。
过渡:这么美的月季花,你舍得摘吗?文中的小姑娘舍得吗?所以她说:——出示“我舍不得把整朵花摘了……”
1、你也来舍不得地读一读。
2、好,为什么舍不得呢?
3、从“舍不得”这个词中,你觉得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
(爱花)板书
(懂事)是的,她很懂事,这里的懂事表现在她对花的——
三、学习第二段。
过渡:她舍不得把整朵花摘了,于是她摘了花瓣。她是怎样摘花瓣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她摘花瓣的句子。
出示第二段。这句话中有很多描述小女孩摘花瓣的动作,你能找出这些动词来吗?用横线画出来。
1、谁能找出这些动词?说出来。
2、交流。你愿意来读一读吗?要注意这些动词。
3、你能告诉我她为什么要小心地摘呢?
(怕弄坏了花瓣,怕影响了整朵花,怕露水滚落……)
(她小心翼翼地摘,用双手轻轻捧着,一片花瓣,如果不是爱花,怎么会这么小心翼翼、郑重其事呢?)其它小朋友读出来了吗?4、读一读
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 (能不能再小心一点?再轻一点?别忘了花瓣上还带着露水呢……)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是啊,小女孩摘了花瓣之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产生过什么想法吗?(她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真是个爱花的孩子,那怕是一片小小的花瓣,她都那么小心,生怕碰坏了别的花瓣。
5、那她为什么要双手捧着呢?
是呀,那怕是一片小小的花瓣,她都把它当成宝贝一样,双手捧着。
6、那边有路她不走,为什么要穿过田野,还要跑得这么快呢?
(赶着回家给妈妈。)你能联系下文来理解,真会读书。
(害怕),文中没有写出来的,你都能体会出来,真了不起!
7、让我们带着这几份感受,一起读好这一段。
四、学习第三段。
过渡:这么爱花的孩子,她为什么要摘花瓣呢?“我”的内心感到不解。于是在小姑娘又一次摘花瓣时,我叫住了她,她有什么表现呢?
1、从“不知所措、惶恐”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小姑娘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害怕)她怕什么呢?
2、从她的神态,我们知道了她内心的不安。
3、就是这么一个爱花的女孩,她摘了一片花瓣,又被人看见了,可以想像当时她的窘迫与尴尬。所以当我问她为什么摘花瓣时,她是怎么回答的——出示第五段.
五、学习第五段。
5、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除了舍不得,你还体会到了什么?(难为情)你也难为情地读一读。
a、“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看出小女孩很懂事。(懂事在哪里呢?)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为花很美)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呢?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生说。
b(对呀,你们看——(相机出示花)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 …… 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谁会忍心摘下它呢?让它美美的开着, 装点大地吧!“舍不得摘整朵花”,正是小女孩爱花的表现啊!看来她是个怎样的孩子?爱花的,爱美的孩子。
c爱美是人之常情,为什么在被我叫住以后要“惶恐”呢?请你自己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惶恐”是什么意思?(恐惧、害怕)看看字形,都是什么旁?(心,都与心情有关)
d 小女孩惊慌害怕什么?此时此刻,她心里怎么想?(摘了花瓣,怕我责备、批评。)因为害怕,所以她就显得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非常的尴尬,”是哪一个词?不知所措。一个恐惧,一个不知所措,让你觉得小女孩又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还很善良)板书善良
2 朗读
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男孩子来读“我”的话,女孩子读小女孩的,老师读陈述的部分。(评价注意:男孩子要轻轻地问,别把女孩子吓坏了)
六、学习第七段。
过渡:这么爱花的孩子,摘花瓣是为了什么呀?我们能从她的语言中找到答案。(送给妈妈)
原来是这样啊!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出示第七段。
你也来读一读这句话,你又会想到什么呢?生交流。
1、(生病、难受)带着这种感受,你来读一读。
2、你呢,花瓣很舒服,带着这种感受,你也来读一读。
一想到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兴,她的内心就充满幸福,让我们怀着幸福感一起来读一读这段。
3、为了安慰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但还是忍不住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来到妈妈的病床前,这时候妈妈会对她说些什么呢?指名说。相机评价。
(谢谢你这花瓣很香。
谢谢你,孩子,这花瓣比整朵花都好看。
真是我的乖女儿,我太喜欢这片花瓣了。
妈妈真高兴,我的病也好多了。)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花瓣飘香》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chazidian.com.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4、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你觉得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孝顺
七、学习第九段。
过渡:妈妈生病了,爸爸怎么不在她身边照顾呢?作者忍不住又问:你爸爸呢?出示第九段。
不提到爸爸还好,一提到她爸爸,小女孩的眼眶里——
1、此时此刻,她会想起和爸爸在一起的哪些事呢?
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幸福,可现在爸爸却在千里之外的南沙,想到这里小女孩的眼眶里——
小女孩的眼里闪动着泪花,这是什么样的泪花?(高兴的泪,幸福的泪,激动的泪,同时也是思念的泪花。)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2、像她这么大的年龄,还需要别人的照顾,但小女孩却一直记着爸爸的嘱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她对妈妈的孝心。此时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听话
3、多么听话的孩子呀!怪不得作者要夸她——齐读这句话。
八、学习第十段。
过渡:真是个爱花的孩子,难怪作者要夸她——出示第十段。
1、你也来夸一夸她。我们一起来夸一夸她。齐读。
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 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所以我们也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她摘花瓣的情景,相信你会读懂更多!
出示:(第二节)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为什么要“双手捧着”?为什么飞快地跑?(怕露水滚落,怕风把花瓣吹走,急着跑去把花瓣送给妈妈,怕露水干了,怕香味会散掉……她捧着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不是。还是什么?(板书“花瓣”)(还是一颗孝顺妈妈的心!)(还是一片浓浓的亲情)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不是。(板书“飘香”)(还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现在谁来读读课题——花瓣飘香。花瓣飘香——花瓣飘香——闻到了什么,淡淡的香味!感受到了什么,女儿对妈妈的深情!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花瓣飘香——小朋友,课文到这里应该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最后一段呢?是不是有些多余呢?看看最后一段写了什么?
九、读悟最后一段。 1 师:这段不写可不可以?2 在”我”送给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着什么?3 在”我”放在母亲阳台上地月季花中,又包含着什么?(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4 用心读读这段话。深深地读到我们的心里去,好吗?齐读。
十、升华主题。
1、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把小姑娘吸引到“我”家门前,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像绒布一样的花瓣,给小姑娘的妈妈带去了安慰和希望,懂事的小女孩深深地感染了“我”,于是第二天清晨——,齐读
2 师:这段不写可不可以?3 在”我”送给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着什么?4 在”我”放在母亲阳台上的月季花中,又包含着什么?(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
5、身边值得我们关心的人有很多,假如你也有这么一朵月季花,你会送给谁呢?又会对她他说些什么呢?和同桌交流交流。愿意说给我听吗?
6、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同学们,让你们也去做一做,用你独特的方式向关心过你的人表一份心意,让你们的爱心就像这芬芳的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板书: 花瓣 飘香 摘 花瓣
(懂事 孝顺 听话 )
9、6花瓣飘香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⒉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红艳艳不知所措惶恐懂事阳台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小屋清晨惶恐红艳艳阳台花丛懂事舍不得
⑵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舍不得。
⑶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⑴、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教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
⑶谁会读这一句?
⑷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
3、过渡: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指名读第3自然段)
让学生仿照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在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并围绕这些词语提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4、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注意对话的语气,并在表示提示语气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比较句子:
摘花瓣做什么呀?摘花瓣做什么?
6、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8、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自然段提问:
我为什么要买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到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买花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作业
1、朗读全文。
2、抄写词语。
板书:
6
花瓣飘香
开花
摘花瓣
送花买花(“我”)
敬重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