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含羞草教学设计一等奖

《40含羞草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40含羞草教学设计一等奖

1、40含羞草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婀娜多姿、寒碜、不畏严寒、色彩斑斓”等词语的意思。指导书写“畏”。积累描写花草的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内容练习说话。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来。

3、懂得不能自以为是,自鸣得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婀娜多姿、寒碜、不畏严寒、色彩斑斓”等词语的意思。指导书写“畏”。积累描写花草的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内容练习说话。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来。

3、懂得不能自以为是,自鸣得意。

教学媒体 ppt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出示实物)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只精致的花盆里种的是什么植物吗?指名回答

2、老师写它的名字(学习“含”)

3 、叫叫它的名字,你能说说含羞草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吗?

4、师:含羞草最大的特征就是他的叶子能垂下合拢,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让我们睁大眼睛来看看。(媒体播放含羞草叶子垂下收拢的录像)

5、师:含羞草的叶子之所以会垂下合拢,这里还藏着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0课,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因为含羞草 ,所以人们叫它 ,后来, ,人们叫它 。

(2)同桌交流。

(3)指名回答。

三、学习1—5节。

1、出示1—5节内容,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叫它得意草?

(1)指名说。

(2)板书:自我陶醉(学“陶”)、洋洋得意(近义词一自鸣得意)

(3)齐读句子:因为它经常自我陶醉,洋洋得意,所以,人们都叫它得意草。

2引读2—5节。

3理解,指导朗读2—5节。

(1)自由朗读,质疑问难。

(2)提问解疑,共同探讨。

(3)出示图片,想想哪种花的姿态是“婀娜多姿”?哪些花的颜色才能称作“淡雅”?哪种绿才能称为“翠绿” ?

(4)生交流

(5)这几个都是描写花颜色,姿态的词语,老师这儿还有几个描写花的词语,咱们边看图,边来读读.(出示一组图片 图片上标明:昂首怒放含苞欲放……)

(6)(出示实物)你们看他的叶子颜色——(翠绿),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瞧,他的花姿态柔软而且美丽,像一位少女,课文中用了一个好词是——(婀娜多姿)。他认为自己的姿态是——最俊的。再看他的花的颜色——(淡雅),是世界上——(最好看的)。

(7)指导朗读(读出得意的语气)

(8)学“翠”(什么东西颜色是翠绿的?)

“婀、娜”(开火车读词)

过渡:是呀,主人也觉得得意草太自鸣得意了,后来主人想了一个什么办

法,让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自以为是呢?

四、学习6—9节。

(1)指名分节读6—9节。

思考:出示填空:(什么季节),得意草与( )相比。

小组交流并学习生字:碜、塘、菊、斑、斓、畏

(2)指名回答。

板书:月季花 荷花 菊花 梅花

重点指导:碜(音:前鼻音,词读轻声。义:不体面。课文中是指谁怎么样)

色彩斑斓(读语可以说色彩斑斓的什么?)

畏(书空注意第七笔读词课文中谁“不畏严寒”)

(3)媒体出示(月季、荷花、菊花、梅花)的图片,并欣赏。

出示:春天来了,月季花( )。

夏天来了,荷花( )。

秋天来了,菊花千姿百态,有的( ),有的( ),有的( )。

秋天来了,菊花色彩斑斓,有( ),有( ),有( )。

冬天来了,梅花( )。

(4)选你喜欢的一种花,运用上面的句式进行介绍。

过渡:这些花美吗?一年四季,他们竞相开放,那得意草与他们相比会感到怎么样呢?

(5)补充填空:(什么季节),得意草与( )相比,觉得( )。

自读6—9小节,根据填空边读边想,同桌说说。

(6)指名回答。

板书:太寒碜 没那样美丽雅致 太不像样 抬不起头

(7)小结:主人将得意草与这四种花相比,它渐渐认识到自己,它再也不自我陶醉,洋洋得意了。你能试着来读读这几节吗?

(8)指名读。(读出它越来越羞愧的心情)男女生比赛读,

5引读第10节。 ’

6男女生合作读11—12节。

7小结:是呀,含羞草没有月季花那么——(体面),没有荷花那样——(美丽雅致),也没有菊花那么——(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更没有梅花那样——(不畏严寒),难怪它太惭愧。让我们再来读读得意草说的话。

学“惭”(读词语近义词——羞愧)板书:惭愧羞愧

8齐读第13节。

四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

2指导书写“畏”。

3积累词语。

描写花的词语:婀娜多姿、淡雅、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不畏严寒

描写草的词语:翠绿

六写字

重点指导“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首先,我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在通过重点句、段的朗读中体会出“含羞草”的心情的转变,从而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整堂课中,我设计了很多处朗读的训练,特别是在1-5节的学习中,通过读好几个“因为他觉得……”来指导学生读出得意草“得意扬扬”“自我陶醉”的神情和语气。孩子们都读得很到位,感情很投入。

其次,在教学时注重说话练习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穿插了许多相关的说话练习。比如在一开始的词语复习中,我加入了用“千姿百态”的说话训练,在复习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而在理解得意草得意的理由这个部分的时候,也知道孩子学习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看得意草还有什么得意的原因。孩子们发挥了想象,仿照课文里的写作方法,说出了不少理由。有的孩子说: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花茎是世界上最柔软的;有的孩子说:因为他觉得自己种在一个精致的花盆里……这样的练习既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又对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行了训练。

2、40含羞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婀娜多姿、寒碜、不畏严寒、色彩斑斓”等词语的意思。指导书写“畏”。积累描写花草的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内容练习说话。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来。

3、懂得不能自以为是,自鸣得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婀娜多姿、寒碜、不畏严寒、色彩斑斓”等词语的意思。指导书写“畏”。积累描写花草的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内容练习说话。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来。

3、懂得不能自以为是,自鸣得意。

教学媒体 ppt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出示实物)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只精致的花盆里种的是什么植物吗?指名回答

2、老师写它的名字(学习“含”)

3 、叫叫它的名字,你能说说含羞草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吗?

4、师:含羞草最大的特征就是他的叶子能垂下合拢,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让我们睁大眼睛来看看。(媒体播放含羞草叶子垂下收拢的录像)

5、师:含羞草的叶子之所以会垂下合拢,这里还藏着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0课,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因为含羞草 ,所以人们叫它 ,后来, ,人们叫它 。

(2)同桌交流。

(3)指名回答。

三、学习1—5节。

1、出示1—5节内容,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叫它得意草?

(1)指名说。

(2)板书:自我陶醉(学“陶”)、洋洋得意(近义词一自鸣得意)

(3)齐读句子:因为它经常自我陶醉,洋洋得意,所以,人们都叫它得意草。

2引读2—5节。

3理解,指导朗读2—5节。

(1)自由朗读,质疑问难。

(2)提问解疑,共同探讨。

(3)出示图片,想想哪种花的姿态是“婀娜多姿”?哪些花的颜色才能称作“淡雅”?哪种绿才能称为“翠绿” ?

(4)生交流

(5)这几个都是描写花颜色,姿态的词语,老师这儿还有几个描写花的词语,咱们边看图,边来读读.(出示一组图片 图片上标明:昂首怒放含苞欲放……)

(6)(出示实物)你们看他的叶子颜色——(翠绿),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瞧,他的花姿态柔软而且美丽,像一位少女,课文中用了一个好词是——(婀娜多姿)。他认为自己的姿态是——最俊的。再看他的花的颜色——(淡雅),是世界上——(最好看的)。

(7)指导朗读(读出得意的语气)

(8)学“翠”(什么东西颜色是翠绿的?)

“婀、娜”(开火车读词)

过渡:是呀,主人也觉得得意草太自鸣得意了,后来主人想了一个什么办

法,让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自以为是呢?

四、学习6—9节。

(1)指名分节读6—9节。

思考:出示填空:(什么季节),得意草与( )相比。

小组交流并学习生字:碜、塘、菊、斑、斓、畏

(2)指名回答。

板书:月季花 荷花 菊花 梅花

重点指导:碜(音:前鼻音,词读轻声。义:不体面。课文中是指谁怎么样)

色彩斑斓(读语可以说色彩斑斓的什么?)

畏(书空注意第七笔读词课文中谁“不畏严寒”)

(3)媒体出示(月季、荷花、菊花、梅花)的图片,并欣赏。

出示:春天来了,月季花( )。

夏天来了,荷花( )。

秋天来了,菊花千姿百态,有的( ),有的( ),有的( )。

秋天来了,菊花色彩斑斓,有( ),有( ),有( )。

冬天来了,梅花( )。

(4)选你喜欢的一种花,运用上面的句式进行介绍。

过渡:这些花美吗?一年四季,他们竞相开放,那得意草与他们相比会感到怎么样呢?

(5)补充填空:(什么季节),得意草与( )相比,觉得( )。

自读6—9小节,根据填空边读边想,同桌说说。

(6)指名回答。

板书:太寒碜 没那样美丽雅致 太不像样 抬不起头

(7)小结:主人将得意草与这四种花相比,它渐渐认识到自己,它再也不自我陶醉,洋洋得意了。你能试着来读读这几节吗?

(8)指名读。(读出它越来越羞愧的心情)男女生比赛读,

5引读第10节。 ’

6男女生合作读11—12节。

7小结:是呀,含羞草没有月季花那么——(体面),没有荷花那样——(美丽雅致),也没有菊花那么——(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更没有梅花那样——(不畏严寒),难怪它太惭愧。让我们再来读读得意草说的话。

学“惭”(读词语近义词——羞愧)板书:惭愧羞愧

8齐读第13节。

四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

2指导书写“畏”。

3积累词语。

描写花的词语:婀娜多姿、淡雅、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不畏严寒

描写草的词语:翠绿

六写字

重点指导“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首先,我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在通过重点句、段的朗读中体会出“含羞草”的心情的转变,从而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整堂课中,我设计了很多处朗读的训练,特别是在1-5节的学习中,通过读好几个“因为他觉得……”来指导学生读出得意草“得意扬扬”“自我陶醉”的神情和语气。孩子们都读得很到位,感情很投入。

其次,在教学时注重说话练习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穿插了许多相关的说话练习。比如在一开始的词语复习中,我加入了用“千姿百态”的说话训练,在复习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而在理解得意草得意的理由这个部分的时候,也知道孩子学习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看得意草还有什么得意的原因。孩子们发挥了想象,仿照课文里的写作方法,说出了不少理由。有的孩子说: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花茎是世界上最柔软的;有的孩子说:因为他觉得自己种在一个精致的花盆里……这样的练习既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又对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行了训练。

3、含羞草教学设计

虹口区广灵路小学 方华卿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读本课10个生字,重点识记陶、翠、菊、斑、畏、惭。学着用各种方法理解自我陶醉、婀娜多姿、不畏严寒、寒碜、翠绿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含羞草,并学着老师的示范来介绍月季、荷花、菊花和红梅。

3、读课文,让学生知道不能太骄傲,在发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老师拿出一盆含羞草。

师:看,这就是含羞草,它的枝上有刺,如果用手轻轻碰一下,它就会收拢叶子低下头来,你们知道吗,含羞草还可以做药材呢!

2、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含羞草。(板书课题)写完后问 “羞”的里面是个(丑)

让我们一起来叫叫它的名字,含羞草

板书:含羞草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手指板书上的含羞草)可是,据说它原先不叫含羞草,他还有个名字,我们预习过课文,它原先叫(得意草)。(板书:得意草)

2、对,(出示第一小节),请你们借助拼音自己来读读这一小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这节中有个生字“陶”。出示“陶”

(2)陶——个别读,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换部首、形声字)“陶”就是快乐的意思。

一起读这个词“陶醉”,“醉”要读平舌音,“陶醉”的意思是因为十分满意而非常快乐。

“含羞草”是对自己太满意,感到十分快乐,所以它经常(自我陶醉)。

它不仅(自我陶醉)而且还(得意洋洋),所以人们叫它得意草。

(3)谁能来读读这一小节了?(原来是这样。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

(二)学习生字

1、它为什么要如此得意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续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篇课文中有一些生字,我们来集中学习,先学几个要写的字。

ü 翠——读“翠”要注意(平舌音)。师:要记住“翠”,我们先来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羽字头,(出示羽字头)我们来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指一指羽字,再指一指羽字头)

〈如学生说的不完整,老师提醒:羽字是横折钩,而羽字头是横折,你再说一遍。〉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媒体演示)这种绿就是翠绿。

ü 菊——谁来拼,这是(ü)不是(u),因为ü见( j、q、x脱帽行个礼)。

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菊花是一种植物,所以它部首是草字头

“菊”的最后一笔是“点”。

ü 斑——直接读(老师用手遮去左右两部分)中间部分,谁来书空?(中间部分一共有

四笔)。读“斑斓”。

ü 畏——“畏”的下面部分容易写错,谁来书空?

ü 惭——读“惭”时要注意平舌音和前鼻音,惭是个表示心情的词语所以左边是(竖心旁)右边是个(斩),所以它是个(形声字)。

过渡:下面这几个字我们来读一下。

ü 婀娜——这两个字都是(女子旁),这个词语就是形容女子姿态的美丽。

ü 碜——读“碜”时要注意(翘舌音和前鼻音)。“碜”在词语中读轻声。

(三)学习2——5小节

1、生字回到课文中,请同学们开火车分句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得意草为什么会得意洋洋,自我陶醉呢?找到相关的小节。

(1)分句读课文(你读的很通顺。 你读的很好。)

(2)文中哪几小节写了得意草得意洋洋的原因?(2——5节)

(如学生的回答中,漏了第五小节。老师说:你找对了,还有第五小节呢!)

2、老师随机问学生——

Ø 大家看,得意草为什么要如此得意呢?因为它 谁来读句子 (觉得自己的叶子颜色翠绿,是世界上最美的)所以(它如此得意)。 (师:它真得意洋洋)

(1) 看媒体,得意草与其他植物相比,得意草叶子颜色(翠绿),的确漂亮。

(2) 谁能用朗读来表现得意草感觉自己是最美的。(是世界上最美的,谁愿意再来读读。 它正在自我陶醉呢!)

(3) 得意草觉得叶子颜色翠绿是最美的。(板书:叶子 翠绿 最美)

Ø 得意草为什么要如此得意呢?又因为它(觉得自己的神态婀娜多姿,是世界上最俊的)

所以(它得意洋洋)。(自我陶醉)

(1) 瞧,他的花姿态柔软而且美丽,像一位少女,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是(婀娜多姿)。

(2) 得意草的神态婀娜多姿,因此他认为自己是(最俊的)。(板书)

(3) “俊”的意思是……,在这几节中有两个词语和它意思差不多,快找找!

(如学生找不到,老师提醒:俊就是美,还有呢?)

美、俊、好看意思一样,课文中用了不同的词语表达了同一个意思。

(4)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它就是这样得意洋洋)

Ø 得意草为什么要如此得意呢?还因为它(觉得自己的花朵颜色淡雅,是世界上最好看的),所以它(自鸣得意)

(1)(媒体出示)这就是它的花,颜色十分(淡雅)。

(2)我们一起来得意地读读句子。(它正在为自己花朵颜色淡雅自鸣得意呢!)

板书:花朵 淡雅 最好看

3、现在你就是那株自鸣得意的得意草,你会怎样得意地来介绍自己呢?借助板书上的内容,自己先说一说。

预设一:学生回答中没有讲名字。教师给你提个建议:作自我介绍要先告诉大家你的名字。

预设二:学生回答中出现“因为”。教师给你提个建议:你在自我介绍,直接说我的叶子颜色……

预设三:当学生只是简单的把三句话合并时,教师给你提个建议:最美、最俊、最好看着三个词意思相近,可以合并,只选择其中一个来说。

(我叫得意草,我的叶子颜色翠绿,神态婀娜多姿,花朵颜色淡雅,是世界上最美的。)

4、其实得意草觉得自己能够得意的原因还有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第五小节中的省略号)。师:课文中不一一写了,用上了省略号,所以老师刚才说第五小节也写出了得意草得意的原因。

5、你还是那株得意草,能用老师给的提示继续来介绍自己吗?自己先试一试。

师给予提示:

主人很喜欢我,把我种在一只精致的花盆里。

(如学生只说出 我种在一只精致的花盆里。老师提醒:是主人〈最喜欢的〉)

我的种子能够做药材,病人们很需要我。

(怪不得你得意洋洋!)

(5)得意草觉得自己有那么多优点,所以它(自我陶醉)它(得意洋洋)它(自鸣得意)—出示卡片,甚至还有些目中无人,认为谁也(比不过它)。

(二)学习6—9小节

过渡:主人也觉得得意草太自鸣得意了,后来想出一个办法,让得意草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什么办法呢?请同学读课文6——9小节,借助句式来说说主人的办法。(板书句式)

1、谁来交流? ( 什么季节 ),主人将得意草与( )相比。(你们真会读书!)

2、这些花是怎么样的呢?听老师来介绍,边听边记,记住每种花的特征,等会儿请你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来介绍这四种花。

(媒体出示四种花的特点)

师做解释:月季——月季的花瓣层层叠叠,在绿叶的衬托下是那么美丽。

荷花——荷花像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美丽雅致,它的叶子大的像圆盘一样,清晨,还有露珠在里面滚动着。

菊花——菊花色彩斑斓,有黄、有红、还有紫,它千姿百态,有的像细丝,有的像绒球,还有的像满天的焰火。

红梅花——红梅花多么勇敢,虽然是寒冬腊月,但是它仍然开的那么鲜艳,真是(出示:不畏严寒)。“畏”就是害怕,不畏严寒的意思是(不怕严寒),对呀,红梅花被积雪压着,却仍然昂首怒放,真是太勇敢了!

3、欣赏过这四种花,你能不能来介绍它们?

老师走下讲台,随机抽问——

春天来了,月季花( )。(你的耳朵可真灵!)

夏天来了,荷花( )。 (多美的荷花啊! 荷花在绿叶的衬托下多美!)

秋天来了,菊花千姿百态,有的( ),有的( ),有的( )。(真是姿态万千)

秋天来了,菊花色彩斑斓,有( ),有( ),有( )。(颜色可真多)

冬天来了,梅花( )。(多勇敢的红梅呀)

4、过渡:一年四季,这些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因此……

全班引读:(1)春天来了,得意草与月季花一比,觉得(自己的花和叶子太寒碜了)。

ü 寒碜的意思是什么? 后面小节中有个词与它意思相同,快找找!(太不像话)

ü 花和叶子都很寒碜,得意草(脸红了)。

(2)夏天来了,得意草与荷花一比,觉得(无论叶子和花朵,都没有荷花那样美丽雅致)

“强调无论……都……”再读一遍。

ü 得意草刚才脸红了,现在它(把头低下了)。

(3)秋天来了,得意草与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菊花一比,它觉得(自己太不像样了)。

ü 得意草现在它(把叶子都收拢了)。

(4)冬天来了,得意草与不畏严寒的红梅相比,它(羞愧得再也抬不起头来了)。

第二年,主人将得意草重新放到客厅里去的时候,它(再也不得意洋洋了)。

(板书:不再得意)

(三)学习第12小节

过渡:所以得意草变了——(老师示范读)

1、(将动词变红)师:这一小节中有许多表示动作的词语,边做动作,边读读课文。

2、看见同学们那么认真,那我们就一起来。全班边读边表演。

4、是呀,含羞草没有月季花那么体面,没有荷花那样——(美丽雅致),也没有菊花那么——(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更没有梅花那样——(不畏严寒),难怪它太惭愧。让我们再来读读得意草说的话。(拿起书读12、13节)

四、巩固词语

经过这一年与其他花朵的比较,含羞草深深地感到自己先前太得意了,也明白了不能太骄傲,在发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这是它想要对小朋友说的话,先自己读一读,红色的字是生字,要把它们读正确。

一年前,我觉得自己的叶子颜色翠绿,神态婀娜多姿,花朵颜色淡雅,所以经常自我陶醉,得意洋洋。后来主人用心良苦,让我与体面的月季,美丽雅致的荷花,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菊花,不畏严寒的红梅花相比较,我这才觉得自己太寒碜,太惭愧了。从今以后,我不再做得意草,而要做一株谦虚的含羞草。

4、《含羞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5个。

2、 能正确朗读词语7个,并积累这些词语。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学习按照要求摘抄词语。

5、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说说含羞草早上和傍晚叶子的变化。

6、 了解含羞草叶子能够垂下合拢的特征。

7、 懂得做人要诚实、善良、谦虚、守信。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按照要求摘抄词语。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分层目标:

1、能正确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后)

2、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按照要求摘抄词语。(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按照要求摘抄词语。初步了解含羞草叶子能够垂下合拢的特征。(优)

教学过程:

一、 认知冲突

1、 在植物界中有一种有趣的植物名叫:含羞草

2、 出示课题:41含羞草 (读)

3、 出示实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学生字:含

4、 含羞草以前可不叫这个名字,那叫什么呢?

二、 主动探究

(一)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

2、 检查:(1)读词语:精致 婀娜多姿 庭园 寒碜 不畏严寒 自鸣得意

(2)教学生字:婀 碜 畏(3)接龙读课文(及时正音)

(二)深入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思考:含羞草原本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它这个名字?

2、 交流

3、 出示句子:因为它觉得自己的神态婀娜多姿,是世界上最俊的。

(读出自鸣得意的语气)

4、 用“因为它觉得``````”练习说话

5、 有感情朗读课文1---------5小节

6、 为什么这么自鸣得意的得意草会改名为含羞草的呢?它为什么不得意了呢?

自读课文6-13节。

7、 交流

8、 分组比赛朗读6-------9节

9、 合作小组完成表格

10、请小朋友摘录几个描写花草的词语。

11、齐读6------9节,试着背一背。

12、读10--13节,找找含羞草样子的特别之处。

(人们一碰得意草,它就羞愧地收拢叶子,低下头来。)

13、小结

三、 实践运用

1、 游戏巩固生字、新词。

2、试背6------9节。

四、 拓展延伸:

你看见过含羞草吗?如果你见过,请你说一说:用手碰一下含羞草,它的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组交流

5、第一课时《含羞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能借助拼音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婀娜多姿、寒碜、不畏严寒、色彩斑斓”等词语的意思。指导书写“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花草的词语;

二、过程能力与方法

1、能正确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来。

2、能结合课文,以及课外知识练习说话。

三、态度情感价值观

1、通过阅读让学生懂得不能自以为是,自鸣得意,要正确对待自己,虚心好学。

教学重点:

1、能按要求积累有关词语。

2、懂得不能自以为是,自鸣得意,要正确对待自己,虚心好学。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出示媒体)谁知道这是什么草?指名回答。(板书课题40害羞草)

2、齐读课题。

3、你能说说含羞草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吗?

4、、师:真的会这样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媒体播放)

啊!果然跟XX同学说的一样。瞧她这模样,多么象害羞的小姑娘。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师:含羞草以前一个名字呢,叫什么呢?人们为什么这样叫它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动画,边看边想。

2、学生听后交流

3、出示第一节,读一读,划出有关句子。

4、学生字:陶

5、指名读句,师指导朗读。齐读。

(二)学习2—5节

1、得意草为什么经常自我陶醉,得意洋洋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2- 5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个问号。

2、提问解疑,共同探讨。

(1)婀娜多姿是什么意思?(学习生字:婀娜)

(2)淡雅是什么意思?(看颜色对比)

(3)翠绿是怎么样的呢?(学习生字:翠)

3、引读2—5小节

4、他是如此的——(板书:得意)你们说仅仅是因为这三个原因吗?(不)你从哪里看出?(省略号)

5、你觉得还有什么原因?模仿书上句子来说说看。(指名说)

6、指导朗读(读出得意的语气)、自读、男女生读。

(三)学习6—9小节

过渡:主人觉得得意草太自鸣得意了,决定让它和别的花比比。

1、自由轻声读读课文6-9小节,读完后想想:什么时候,得意草与( )相比。

2、学习生字:碜、菊、斑、斓、畏

3、指名回答

3、媒体出示(月季、荷花、菊花、梅花)的图片,并欣赏

5、学生介绍菊花

6、这些花美吗?一年四季,他们竞相开放,那得意草与他们相比心里会想什么呢?

7、它又会感到怎么样呢?读读6-9小节,圈出得意草的感受。

8、交流、板书:太寒碜 没那样美丽雅致 太不像样 抬不起头

9、朗读擂台赛

三、巩固复习

1、复习词语

2、写字指导:畏

2、积累词语

3、小结

6、二年级语文下册《含羞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婀娜多姿、寒碜、不畏严寒、色彩斑斓”等词语的意思。指导书写“畏”。积累描写花草的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内容练习说话。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来。

3、懂得不能自以为是,自鸣得意。

教学重点、难点: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来。3、懂得不能自以为是,自鸣得意。

2、能按要求积累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出示实物)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只精致的花盆里种的是什么植物吗?指名回答

2、老师写它的名字(学习“含”)

3 、叫叫它的名字,你能说说含羞草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吗?

4、师:含羞草最大的特征就是他的叶子能垂下合拢,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让我们睁大眼睛来看看。(媒体播放含羞草叶子垂下收拢的录像)

5、师:含羞草的叶子之所以会垂下合拢,这里还藏着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0课,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因为含羞草 ,所以人们叫它 ,后来, ,人们叫它 。

(2)同桌交流。

(3)指名回答。

三、学习1—5节。

1、出示1—5节内容,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叫它得意草?

(1)指名说。

(2)板书:自我陶醉(学“陶”)、洋洋得意(近义词一自鸣得意)

(3)齐读句子:因为它经常自我陶醉,洋洋得意,所以,人们都叫它得意草。

2引读2—5节。

3理解,指导朗读2—5节。

(1)自由朗读,质疑问难。

(2)提问解疑,共同探讨。

(3)出示图片,想想哪种花的姿态是“婀娜多姿”?哪些花的颜色才能称作“淡雅”?哪种绿才能称为“翠绿” ?

(4)生交流

(5)这几个都是描写花颜色,姿态的词语,老师这儿还有几个描写花的词语,咱们边看图,边来读读.(出示一组图片 图片上标明:昂首怒放含苞欲放……)

(6)(出示实物)你们看他的叶子颜色——(翠绿),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瞧,他的花姿态柔软而且美丽,像一位少女,课文中用了一个好词是——(婀娜多姿)。他认为自己的姿态是——最俊的。再看他的花的颜色——(淡雅),是世界上——(最好看的)。

(7)指导朗读(读出得意的语气)

(8)学“翠”(什么东西颜色是翠绿的?)

“婀、娜”(开火车读词)

过渡:是呀,主人也觉得得意草太自鸣得意了,后来主人想了一个什么办

法,让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自以为是呢?

四、学习6—9节。

(1)指名分节读6—9节。

思考:出示填空:(什么季节),得意草与( )相比。

小组交流并学习生字:碜、塘、菊、斑、斓、畏

(2)指名回答。

板书:月季花 荷花 菊花 梅花

重点指导:碜(音:前鼻音,词读轻声。义:不体面。课文中是指谁怎么样)

色彩斑斓(读语可以说色彩斑斓的什么?)

畏(书空注意第七笔读词课文中谁“不畏严寒”)

(3)媒体出示(月季、荷花、菊花、梅花)的图片,并欣赏。

出示:春天来了,月季花( )。

夏天来了,荷花( )。

秋天来了,菊花千姿百态,有的( ),有的( ),有的( )。

秋天来了,菊花色彩斑斓,有( ),有( ),有( )。

冬天来了,梅花( )。

(4)选你喜欢的一种花,运用上面的句式进行介绍。

过渡:这些花美吗?一年四季,他们竞相开放,那得意草与他们相比会感到怎么样呢?

(5)补充填空:(什么季节),得意草与( )相比,觉得( )。

自读6—9小节,根据填空边读边想,同桌说说。

(6)指名回答。

板书:太寒碜 没那样美丽雅致 太不像样 抬不起头

(7)小结:主人将得意草与这四种花相比,它渐渐认识到自己,它再也不自我陶醉,洋洋得意了。你能试着来读读这几节吗?

(8)指名读。(读出它越来越羞愧的心情)男女生比赛读,

5引读第10节。 ’

6男女生合作读11—12节。

7小结:是呀,含羞草没有月季花那么——(体面),没有荷花那样——(美丽雅致),也没有菊花那么——(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更没有梅花那样——(不畏严寒),难怪它太惭愧。让我们再来读读得意草说的话。

学“惭”(读词语近义词——羞愧)板书:惭愧羞愧

8齐读第13节。

说明:

小结时,通过一个句式:含羞草没有月季花……,没有荷花……,也没有菊花……,更没有梅花……,来梳理6—9节,从而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来。

四、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

2指导书写“畏”。

3积累词语。

描写花的词语:婀娜多姿、淡雅、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不畏严寒

描写草的词语:翠绿

六、写字

重点指导“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7、《含羞草》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10个生字,理解“婀娜多姿、寒碜、不畏严寒、色彩斑斓”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含羞草名字的由来。

4、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尝试积累描写花草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出示图片)

(板书:含羞草)

2、你们知道含羞草有什么特点吗?

师:含羞草的叶子之所以会垂下合拢,这里还藏着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0课。

3、出示课题:40、含羞草。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第13节

1、自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什么叫它含羞草?

2、出示第13节,齐读。

三、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学习1——5节

1、过渡:原来含羞草一开始叫得意草,(板书:得意草)人们为什么这样叫它呢?自己轻轻读读课文1——5节,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板书:自我陶醉。(学生字:陶)

(出示句子:因为它经常自我陶醉,得意洋洋,所以人们都叫它得意草。)

3、板书:得意洋洋(近义词——自鸣得意)

4、再读课文1——5节,说说得意草为什么这样得意的原因。

(1)学生字:翠(音、形)。

查字典理解:婀娜多姿(查字典理解)

(出示)因为它觉得……

(二)学习6——9节

1、得意草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真是太自鸣得意了。主人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在一年四季中主人把它放到了不同的地方,让它和其它花儿比一比,看看谁到底更美丽。

2、先自己读读课文6——9节,再试着根据填空说一说。

(出示)_________(季节),得意草与_______相比,觉得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学习,交流。

4、认读第4小节的词语。

出示:寒碜菊花色彩斑斓不畏严寒千姿百态

理解词义:寒碜、不畏严寒、色彩斑斓。

5、小朋友,如果你是得意草,当你与那些花儿比过后,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6、交流并板书(羞愧、惭愧)学生字:惭。

7、分角色读6——9小节。

(三)学习12节

1、引读12节。

2、(出示)指导读得意草的话。

3、总结:从此以后,得意草就该名叫含羞草。

四、复习巩固

1、圈出课文中描写花草的词语。

2、交流(出示)

描写花的词语:婀娜多姿、淡雅、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不畏严寒

描写草的词语:翠绿

3、你能用这些词语和以前学过的描写花草的词语,来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一种植物吗?

出示:我喜欢花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可以从颜色、味道、姿态等方面进行介绍)

板书设计:

36 含羞草

得意草→含羞草

自我陶醉 羞愧

得意洋洋 惭愧

教学后记: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积累词句。学会积累并尝试运用,首先是理解词句。“婀娜多姿、淡雅、翠绿”这些词语是学生重点积累的对象,也是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在这个片段中,我紧紧抓住“为什么含羞草原来叫得意草”?先让学生找到有关小节,再采取不同手段的读,让学生质疑,接着充分借助媒体,采用文字和图对照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我又有意识的补充一些描写花草姿态的词语,再进行朗读的指导,为课末的积累埋下伏笔。

8、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表现了“智谋”诸葛亮的聪明机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新,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谈话激趣,引导交流: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3.在“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一名著?能说说理由吗?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指导学生发言。

5.教师小结:老师最喜欢“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

原因一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原因二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张飞等人性格尤为突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历史上是“宁我负人,休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家、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了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原因三

作者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罗贯中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原因四

《名家彩绘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由戴郭邦、陈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笔绘就292幅国画。各位画家风格各异,流派纷呈,或工笔、如穿针引线,一丝不苟,或写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国时期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从多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三国演义》绘画创作的顶峰,同时也展示了国画这一中华未瑰宝的独特风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园结义、大闹凤仪亭、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子龙单骑救后主、怒喝长坂坡、七擒孟获等,精彩纷呈。

6.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7.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教师筛选整理有价值的问题。如:(1)谁用草船借箭?(2)向谁借箭?(3)为什么要借箭?(4)怎样借箭?(5)借到箭了吗?)

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

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做到“四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句子。

(2)做到“四到”:眼到、心到、手到。

(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试着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记录小组同学无法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解决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第二课时

一、阅读课文,寻词突破。

1.指名多个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课文的结尾说“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段话中的“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3.提出问题:课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知天文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大雾漫天”是什么意思?(到处都是大雾。)

2.“大雾漫天”与“借箭”有联系吗?(有,这是借箭成功的外部条件。)从哪里能够看出来?(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3.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4.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5.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读这段话后的感受。

(1)感受到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2)感受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6.交流小结: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了什么?(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懂地理、巧安排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1.小组交流:诸葛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2)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3.从这样的安排中你了解到什么?(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4.小组交流:诸葛亮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

5.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船轻水急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

6.从这样的安排中你有了解到什么?(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保证船只充分受箭并顺利返回。)

7.自由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周瑜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1)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所以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这不是正中周瑜的圈套吗?(不是。)

(2)你从哪里能够看出诸葛亮早就知道周瑜的险恶用心?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3)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2.识鲁肃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1)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又顾全大局,可以信赖,特向他借船,做好了借箭的准备。)

(2)从诸葛亮这一大胆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3)读一读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感受到鲁肃的忠厚守信和顾全大局,感受到诸葛亮的超人的计谋和胆识。)

3.识曹操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1)读一读,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诸葛亮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2)“诸葛亮笑着说”,他在笑什么?(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三、再读课文,体会人物特征。

1.教师小结: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在鲁肃的帮助下,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2.课文中有很多人物对白,尤其是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这些对白充分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提示语,一组同学读周瑜的话,二、三组同学读诸葛亮的话,四组同学读鲁肃的话,五组同学读曹操的话。

四、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正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才遭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为他有才干,才能挫败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小组交流: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3.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2)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3)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五、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些历史故事?(自由交流)

(1)曹操——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华容道、割须弃袍

(2)刘备——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让徐州、三顾茅庐、借荆州、白帝托孤

(3)关羽——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伤、走麦城

(4)张飞——怒鞭督邮、古城相会、长坂桥、义释严颜

(5)吕布——凤仪亭、连环计、辕门射戟、白门楼、夜袭徐州

(6)诸葛亮——隆中对、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木牛流马

(7)赵云——长坂坡

(8)周瑜——蒋干盗书、苦肉计、火烧赤壁

(9)吕蒙——白衣渡江

(10)曹植——七步成诗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新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网站还有更多语文教学设计内容,期待你的解锁与关注。

【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新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推荐文章: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最新 五年级上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最新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一等奖

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一等奖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一等奖

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部编版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表现了“智谋”诸葛亮的聪明机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最新,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谈话激趣,引导交流: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3.在“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一名著?能说说理由吗?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指导学生发言。

  5.教师小结:老师最喜欢“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

  原因一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原因二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张飞等人性格尤为突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历史上是“宁我负人,休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家、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了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原因三

  作者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罗贯中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原因四

  《名家彩绘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由戴郭邦、陈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笔绘就292幅国画。各位画家风格各异,流派纷呈,或工笔、如穿针引线,一丝不苟,或写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国时期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从多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三国演义》绘画创作的顶峰,同时也展示了国画这一中华未瑰宝的独特风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园结义、大闹凤仪亭、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子龙单骑救后主、怒喝长坂坡、七擒孟获等,精彩纷呈。

  6.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7.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教师筛选整理有价值的问题。如:(1)谁用草船借箭?(2)向谁借箭?(3)为什么要借箭?(4)怎样借箭?(5)借到箭了吗?)

  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

  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做到“四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句子。

  (2)做到“四到”:眼到、心到、手到。

  (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试着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记录小组同学无法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解决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第二课时

  一、阅读课文,寻词突破。

  1.指名多个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课文的结尾说“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段话中的“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3.提出问题:课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知天文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大雾漫天”是什么意思?(到处都是大雾。)

  2.“大雾漫天”与“借箭”有联系吗?(有,这是借箭成功的外部条件。)从哪里能够看出来?(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3.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4.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5.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读这段话后的感受。

  (1)感受到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2)感受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6.交流小结: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了什么?(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懂地理、巧安排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1.小组交流:诸葛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2)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3.从这样的安排中你了解到什么?(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4.小组交流:诸葛亮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

  5.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船轻水急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

  6.从这样的安排中你有了解到什么?(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保证船只充分受箭并顺利返回。)

  7.自由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周瑜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1)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所以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这不是正中周瑜的圈套吗?(不是。)

  (2)你从哪里能够看出诸葛亮早就知道周瑜的险恶用心?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3)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2.识鲁肃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1)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又顾全大局,可以信赖,特向他借船,做好了借箭的准备。)

  (2)从诸葛亮这一大胆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3)读一读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感受到鲁肃的忠厚守信和顾全大局,感受到诸葛亮的超人的计谋和胆识。)

  3.识曹操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1)读一读,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诸葛亮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2)“诸葛亮笑着说”,他在笑什么?(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三、再读课文,体会人物特征。

  1.教师小结: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在鲁肃的帮助下,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2.课文中有很多人物对白,尤其是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这些对白充分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提示语,一组同学读周瑜的话,二、三组同学读诸葛亮的话,四组同学读鲁肃的话,五组同学读曹操的话。

  四、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正因为诸葛亮“挺有才干”,才遭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为他有才干,才能挫败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小组交流: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3.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2)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3)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五、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些历史故事?(自由交流)

  (1)曹操——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华容道、割须弃袍

  (2)刘备——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让徐州、三顾茅庐、借荆州、白帝托孤

  (3)关羽——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伤、走麦城

  (4)张飞——怒鞭督邮、古城相会、长坂桥、义释严颜

  (5)吕布——凤仪亭、连环计、辕门射戟、白门楼、夜袭徐州

  (6)诸葛亮——隆中对、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木牛流马

  (7)赵云——长坂坡

  (8)周瑜——蒋干盗书、苦肉计、火烧赤壁

  (9)吕蒙——白衣渡江

  (10)曹植——七步成诗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最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网站还有更多语文教学设计内容,期待你的解锁与关注。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最新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相关推荐文章: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孔乙己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案一等奖2021 蒲柳人家教案教学设计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2021 蜗牛的奖杯原文

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鱼我所欲也教案优秀教案

渔家傲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