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马戏教学教案一等奖

《精彩的马戏教学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精彩的马戏教学教案一等奖

1、精彩的马戏教学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懂得“精彩”、“好奇”、“顽皮”、“笨重”、“移动”、“哄笑”、“绝技”、“喝彩”这些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的2—

4自然段。知道猴子,黑熊,山羊表演得很精彩。

3.初步懂得一段课文中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通过上午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是小动物们表演节目的情况。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表演。大家愿意和我一块儿去看吗?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认真地观看。

二、讲读课文。学习2—

4自然段。

1.回忆。大家刚才都看到了哪些节目呀?

出示幻灯片。

(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

2.说说你觉得这些马戏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个节目?

(表演得很出色、很精彩……)

3.结合投影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马戏节目。师指导学习其中的一个马戏节目。(“黑熊踩木球”)出示“黑熊踩木球”的动画。

(1)自读与这个节目相对应的段落。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不懂的有哪些?

(2)生汇报说。

(我读懂了…………,不明白的是……)

(3)指导读精彩的词句,感悟课文。

小结:这个节目的确很精彩,可是我们还有其他的节目,大家想继续看吗?

(4)指明小组合作学习剩下的两个节目。(结合表格学习)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节目名称

怎样表演

观众的反应

黑熊踩木球

爬、直立、移动、滚、紧张

一阵哄笑

猴子爬竿

穿、爬、倒竖蜻蜓、好奇、望

顽皮

大家直笑

山羊走钢丝

走来走去、小心、踩、弯稳稳当当

为它喝彩

(5)小组学习汇报,你们觉得这两个节目的精彩之处。并结合精彩的词句读一读。

四、课堂练习。

我们已经知道要把节目写具体,要有一定的顺序,下面老师这里还有三个节目,请同学们任意选一个节目,仿照课文中描写节目的方法,先动口说说,说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然后再自己动手写写。看谁也能写得具体、精彩。

2、《精彩的马戏》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精彩”、“好奇”、“顽皮”、“笨重”、“移动”、“哄笑”、“绝技”、“喝彩”这些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的2—

4自然段。知道猴子,黑熊,山羊表演得很精彩。

3.初步懂得一段课文中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通过上午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是小动物们表演节目的情况。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表演。大家愿意和我一块儿去看吗?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认真地观看。

二、讲读课文。学习2—

4自然段。

1.回忆。大家刚才都看到了哪些节目呀?

出示幻灯片。

(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

2.说说你觉得这些马戏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个节目?

(表演得很出色、很精彩……)

3.结合投影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马戏节目。师指导学习其中的一个马戏节目。(“黑熊踩木球”)出示“黑熊踩木球”的动画。

(1)自读与这个节目相对应的段落。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不懂的有哪些?

(2)生汇报说。

(我读懂了…………,不明白的是……)

(3)指导读精彩的词句,感悟课文。

小结:这个节目的确很精彩,可是我们还有其他的节目,大家想继续看吗?

(4)指明小组合作学习剩下的两个节目。(结合表格学习)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节目名称

怎样表演

观众的反应

黑熊踩木球

爬、直立、移动、滚、紧张

一阵哄笑

猴子爬竿

穿、爬、倒竖蜻蜓、好奇、望

顽皮

大家直笑

山羊走钢丝

走来走去、小心、踩、弯稳稳当当

为它喝彩

(5)小组学习汇报,你们觉得这两个节目的精彩之处。并结合精彩的词句读一读。

四、课堂练习。

我们已经知道要把节目写具体,要有一定的顺序,下面老师这里还有三个节目,请同学们任意选一个节目,仿照课文中描写节目的方法,先动口说说,说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然后再自己动手写写。看谁也能写得具体、精彩。

3、《精彩的马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精彩的马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看图学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马戏,着重写了猴子、黑熊和山羊的精彩表演。课文最后指出动物的精彩表演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精心训练的结果,说明还是人有办法。

课文共分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简单交代了什么时间,什么人(谁和谁)去看马戏。

二、

三、四自然段具体叙述了三种动物的精彩表演,各项表演的特点写得很突出。第二自然段写的是猴子爬竿,突出了猴子的顽皮。它穿着小孩的衣服,在高竿上“倒竖蜻蜒”用“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观众”,活像个顽皮的孩子在逗人发笑。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熊踩木球,突出了黑熊的紧张。笨重的黑熊要爬上木球再站起来,还要滚动木球过跷跷板,一不小心,表演就会失败,它那极度紧张的样子,引起观众一阵哄笑。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山羊走钢丝,突出了山羊技巧的高超、出色。它在细细地钢丝上能稳稳当当地走来走去,它把四只脚踩在碗口大圆板上的绝技,博得全场观众的喝彩。

这三个自然段的叙述方法基本相同,层次清楚,都先讲是一个什么节目,再讲怎样表演,最后讲观众的反应。词语的运用也有特点:如分别用“大家”“人们”“观众”指看马戏的人,避免了语言的单调呆板,用“直笑”“哄笑”“喝彩”写观众对表演的反应,确切地表现出表演的特点不同,引起的反应也不同。猴子的表演天真而滑稽,人们自然笑个不停;熊的表演呆笨而可爱,紧张而有趣,当然惹得好多人同时发笑;而山羊的表演则熟练而惊险,是所有表演中最好的一个,人们怎能不大声叫好呢?

第五自然段简略写了小狗、猴子和马的表演很有趣。

第六自然段写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训练动物真有办法。

以上六个自然段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联系起来的。先写“我”去看马戏,再写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最后写“我”的想法。课文段落分明,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全课有四幅图。第一幅图画的是猴子在高竿顶上“倒竖蜻蜒”,眼睛睁得圆圆的,顽皮可笑。第二幅图画的是黑熊已经把大木球滚到跷跷板的中心点上,到了胜败在此一举的关键时刻了,所以黑熊的面部表情非常紧张。第三幅图画的是山羊在钢丝上表演绝技,这是一项高难度的表演,但山羊从容不迫,一点也不紧张。第四幅图画的是马戏团的演员在指挥马钻火圈,猴子骑车,小狗做算术题。这四幅图与课文

二、

三、

四、五自然段相对应,图给文做形象描绘,文给图做具体描写,两者互相照应,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低年级儿童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课文的

二、

三、四自然段,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图画,理解各段中体现动物表演特点的词句和观众看表演反应的词语,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这场马戏的确十分精彩。教学难点是:①字词方面:“喝彩”的“喝”读hè,“好奇”的“好”读hào,要据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叔”的左上是“上”不是“止”,“猴”的右边是“侯”不是“候”,要认清字形;“踩”和“彩”同音形近不同义,容易混淆;“绝技”一词不好理解:“直笑”和“哄笑”,“喝彩”和“精彩”意思容易混,要加以区别。②句子方面:有的长句易读破。如:“妈妈带我去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观众”、“山羊小心的把四只脚都踩在圆板上”等;有的句子中出现了三声连用的字,不好读。如“熊踩木球也很好玩”。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得精彩有趣,都是演员们精心训练的结果。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图画的能力。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每幅图的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精彩”、“小心的”练习说话。

4.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段。

三、教案

1.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从整体上初步感知图文,理解课文

一、

二、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

四、

五、六自然段,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从整体上进一步理解课文,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学习本课生字,进行课堂训练。

2.课时教案范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

一、

二、三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你们看过马戏吗?谁表演的节目叫马戏?(原指人在马背上做的各种表演叫马戏,现在把动物经过人的训练做的各种表演都叫马戏。)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24.精彩的马戏)

(二)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图文。

1.《精彩的马戏》是一篇看图学文。先引导学生看一遍四幅图在课文中的位置,然后听老师读课文,要求做到老师读哪个节目,就看哪个节目的图,把图和文结合起来。

2.让学生自己看图读课文。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后指名认读生字卡片。检查是否掌握生字的读音。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边记:课文一共写了几个节目,什么动物表演什么节目?读后回答。

(三)图文结合,按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自然段】

齐读后提问:“精彩”是什么意思?(特别好的,最出色的。)

【第二自然段】

1.出示“猴子爬竿”的挂图,让学生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然后带着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本段内容。

指名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板书:猴子爬竿)教师说明:先写谁表演什么节目。(板书:先)

指名读第

二、三句,说说这两句话写的是什么。教师说明:再写猴子怎样表演。(板书:再)

指名读第四句,说说这句写的是什么。教师说明:最后写观众怎样。(板书:最后)

2.引导细读猴子怎样表演的句子。

(1)请学生在书上画出有关的句子。

(2)出示写有第

二、三句话的小黑板,引导学生对照图轻声读,然后说说猴子爬竿这个节目怎么精彩。(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人们一看就喜欢,这是其一;猴子爬到高竿顶上“倒竖蜻蜒”(板书:倒竖蜻蜒)做的还是单手倒立,很不容易,可它却用好奇的眼睛瞅着观众,表情顽皮逗人,这是其二。)

(3)指导有语气地读。

先听老师范读,再叫学生仿读。范读时,带点的词语要重读,以突出节目的精彩。

3.提问:观众看了猴子的顽皮表演怎样?(板书:直笑)“直笑”是什么意思?(一直笑,不停地笑)说说猴子的表演哪些地方逗得大家直笑。

4.指名学生有语气地读第二自然段,读出猴子顽皮可爱的样子。

5.看板书词语。

练习用课文中的句子讲“猴子爬竿”这幅图,加深理解本段内容。

【第三自然段】

1.出示“黑熊踩木球”的挂图,让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教师说明:这一段和上段写的顺序一样,请按以下问题找有关句子读一读。

这段先写谁表演什么节目。(板书:黑熊踩木球)

黑熊怎样表演?(读第

二、

三、四句)

观众看了怎样?(读第五句)

2.提问:①什么叫“哄笑”?(板书:哄笑。教师可带学生先按音序查字法,弄清“哄”是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之后,再指名说“哄笑”的意思。)②观众看黑熊表演什么时候发出一阵哄笑?(板书:过跷跷板)③观众笑黑熊什么?看图说说黑熊怎样紧张?(大木球刚滚过中心点,跷跷板的那一头掉下来,突然球向下滚动,黑熊紧张极了,它睁圆了眼睛,嘴巴张得大大的,前肢撑开,身子向前倾,后肢紧换步子,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来。黑熊紧张的样子太逗人了。人们发出一阵哄笑)

3.指名有语气地读第三自然段,读出黑熊紧张笨重的样子。

4.看板书词语用课文中的句子讲“黑熊踩木球”这幅图,加深理解本段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

四、

五、六自然段。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继续按自然段理解课文。

【第四自然段】

1.出示“山羊走钢丝”的挂图,让学生轻声读第四自然段课文,边读边想:这一段和前两段写的顺序一样吗?学生回答后,指名三人按“谁表演什么节目,怎样表演,观众怎样?”三部分读课文。

2.让学生看图读山羊表演的句子,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羊表演得很出色。读后议论,教师做必要指点。

山羊的出色表演可从以下两句话引导体会。一是“在细细的钢丝上,山羊就像在平地上一样,稳稳当当地走过来走过去”。二是“山羊小心地把四只脚都踩在圆板上,身子弯得像一座拱桥”。这是山羊表演的绝技,(板书:表演绝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钢丝上的金属圆板只有碗口那么大,比山羊的身体小得多,山羊要把四只脚都放在上面站稳,就得把身体弯得像一座拱桥。(出示拱桥图)这个动作难而惊险,可山羊却一点儿不慌张,稳稳当当站在圆板上向观众致意。这是其它动物比不上的,独一无二的高超技艺,因此是山羊的绝技。

3.提问:观众看了山羊表演的绝技怎样?(板书:喝彩)喝彩是什么意思?(大声的叫好)

4.指名读:要把山羊的出色表演读好。

5.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6.把课文

二、

三、四段连起来读,教师读谁表演什么节目,三个学生分别读猴子、黑熊、山羊的表演,全体学生读观众表现。通过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个段落的结构写法基本相同。

【第五自然段】

看书上插图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又写了哪些节目,表演得怎样?

【第六自然段】

齐读课文,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能表演这么精彩的节目。

(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1.自己轻声朗读全文,同时指名做看拼音填空练习。

dào shù qīng tíng zhí xiào

猴子爬到高竿顶上表演( ),逗得观众( )。

guǔ qiāo qiāo bǎn hōng xiào

黑熊爬到大木球上表演( ),人们发出一阵( )。

jué jì hè cǎi

山羊在钢丝上表演( ),全场观众都为它( )。

2.订正看拼音填空练习。

让学生读自己做的填空,订正后教师小结:三个填空都是在前面说动物表演什么,后面说观众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动物的表演和观众的表现两个方面看出节目很精彩,所以本课的课题是《精彩的马戏》。(在精彩下点红色圆点)

3.指名有语气地朗读全文,要把马戏精彩的地方读好。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精彩”、“小心地”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

教学过程:

(一)教学本课生字。

1.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在书上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或词语,想想意思。画完后就读词语卡片,纠正画错的地方。

2.按难易分组学生字,着重指导认清字形。

第一组字是“猴、叔、直、踩”。其中“猴、叔、直”易多笔 少笔;“踩”。

第二组字是“精、熊、板、狗、算”。可让学生自学,字形分析清楚后看字帖练习写一写。

3.试着听写本课生字。订正后,针对自己出现的错误练习写字。

4.朗读全文,注意生字在课文什么地方出现,什么意思。

(二)指导用“精彩”和“小心地”练习造句。

1.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进一步体会词义和用法。

2.口头做词语搭配练习,活跃思维。可结合生活实际练

什么什么

习说:精彩的( )或( )得精彩:小心地干什么事( )等,为造句打基矗

3.分别用“精彩”和“小心地”练习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三)教学提示。

1.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时要把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起来,时时将图上内容同课文内容进行对照,使图尽可能发挥理解文的作用。

2.要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围绕全文的中心词“精彩”,着重抓两个方面的词语:一是最能体现各种动物表演特点的词语;二是抓观众对表演反应的词语。要让学生对这些词语有较深入的理解,从而体会到这场马戏的确很精彩。

3.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课文第

二、

三、四自然段内容虽然各异,但结构和写法基本相同,教学时可采取教、扶、放的方法,逐步增加自学因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资料提供者:

4、精彩的马戏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8个生字。

2、看图理解课文,懂得动物们表演的精彩是人训练的结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语句说出图画的意思。

教学重点: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十分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问:从课题看,文章主要是写什么?(马戏)什么是马戏?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什么样的马戏?(精彩的)这场马戏到底如何精彩呢?你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文章的自然段。

4、提问:文章主要描写了哪些动物的表演?

三、理解课文:

1、略讲第一段:指名读,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读讲第二段:马戏到底精彩在哪里呢?先让我们来看看小猴子的表演。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讲了什么?

2)哪些句子描写了猴子的表演?精彩吗?你能说说精彩在哪里吗?

看图,加入自己的想象说说猴子的表演

3)猴子表演的特点是什么?观众们是什么反应?说明什么?

4)指导朗读。

3、读讲第三段。

1)轻声读文,思考:这段描写的是谁的表演?怎样表演的?

出示图画,边看图边说。

2)黑熊的表演有什么特点?观众有什么反应?

“哄笑”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哄笑?

3)指导朗读

4、读讲第四段:

1)回忆上两段的学法。

2)按照上面的学法自学。

3)自学汇报:山羊的表演最精彩的地方是什么?出示图画。

4)什么是绝技?观众为什么喝彩?想象一下怎样喝彩。

5)指导朗读。

5、学习第五段:

1)齐读课文,想想这段写了什么?

2)看图,想象小狗做算术、猴子骑车、马钻火圈的样子。

3)从这段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动物们表演的精彩是马戏团叔叔阿姨训练的结果。)

四、总结:1、通过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共同总结写作方法:详写、略写。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精彩的马戏》,谁能说说都有哪些动物的表演?它们的精彩之处在哪里?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学习本课生字:

屏幕出示生字,学生自学,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学的生字和学生易错的字。

“重”的笔顺。

“球”字右半部的写法。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2题。

2、听写句子。

五、扩展:把你喜欢的马戏讲给大家听。

探究活动

课外搜集有关马戏的知识。

5、精彩的马戏教案教学设计

《精彩的马戏》

阿城市胜利小学 许栋秋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语文这门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得最紧密,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课内一次读书比赛,课外一场难忘的活动,家庭与父母亲切地交谈,小巷里与同伴们游玩嬉戏,与此等等,都是向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下面就以低年级课文《精彩的马戏》为例,谈谈营造语文实践活动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设想。

(二)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强化“人有办法”、“人有创造能力”的观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精彩、出色、绝技、好奇、哄笑、喝彩”。

(三)对课程的开发:

1、谈话入手,诱发实践动机;

2、观察图画,激发听说兴趣 ;

3、图文对照,规范听说语言;

4、操作表演,营造活动氛围。

(四)教学过程:

1.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精彩的马戏》一课,(板书课题)听到“马戏”这个词,同学们会想到些什么?

生回忆自己看过的动物表演

师:谁愿意来模仿一下你看过的一种动物的表演呢?

指几名学生表演

师:刚才同学们模仿这些小动物表演马戏非常像,真是有趣极了。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2.组织练读,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范读一遍,为学生练读作准备。

教师范读过后,学生进行练读。

此时的练读只提一个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要求:流利、有感情。

3.逐段学习,加深理解:

逐个学习本课5个自然段,主要通过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都官了什么,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在此过程中,根据段落内容不同,让学生模仿各个小动物的动作,在自己的座位上做出简单的动作。 可以边做动作边想象各个小动物此时可能对观众说些什么,学习第5自然段后齐读最后一句话,说说小动物为什么能表演出这么精彩的节目?引导学生得出“人有办法”的结论。

适时评读,如文中第二自然段的一个句子:“它爬到竿顶上,在上面倒竖问蜒,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观众。”教师可以针对某同学的朗读具体指出:“这一句读得很好.尤其是‘瞅着’两个字,把小猴子顽皮、得意的样子读出来了,你们能像他这样读出来吗?来,我们都来试试,看谁读得更好!”

4、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随作者一起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根据板书内容回答

师:动物们生动有趣的表演,不仅给大家带有了欢乐,也说明了——

生:人有办法。

(五)板书设计

猴子爬竿 狗做算术

13精彩的马戏 熊踩木球 猴子骑车 人有办法

羊走钢丝 马钻火圈

(详写) (略写)

二、教学评析:

语文这门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得最紧密,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课内一次读书比赛,课外一场难忘的活动,家庭与父母亲切地交谈,小巷里与同伴们游玩嬉戏,与此等等,都是向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精彩的马戏》是一篇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写实小故事,文章的直观性、趣味性极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容易引起他们以往的生活体验。如听到“马戏”就自然地联想某次跟爸爸妈妈到动物园里看猴子、大象、长颈鹿等动物的情景,自然就联想到路过街头,遇到一个艺人在表演猴于玩球的情景……针对这些情景,教师从谈话入手,诱发学生语言实践的动机,让学生回忆类似有趣的情景,再将这些有趣的场面给同学们描述出来。激趣的手段要靠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学生的兴奋中心一旦被激活,他们就会无拘无束、淋漓酣畅地将自己以往所见所闻述说出来。从谈话入手,学生的语文实践动机诱发出来了,学生听说积极性高涨起来。对此,教师可采用“移情”的方式,转换学生的兴奋点。如:“你们在以往的生活中亲眼见到的‘街头马戏’都很感兴趣,可是,今天我们要看的马戏更精彩,你们想看吗?”学生的注意力由课外转到课内,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翻看课文插图,这正是教师所企盼的。教师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依次出示图片,学生一边看,一边情不自禁地模仿猴子的动作、神态,有的自言自语地说:“好玩、好玩。”课堂里此时叽叽喳喳,“秩序混乱”,每个学生学习器官都调动起来了。本文的特点就是趣味性浓,教师根据这一特点,将这节课上得生动、活泼,并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加强语言实践,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尤其是让学生进行操作表演是简单易行的形式之一。 这一过程,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练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课可以看出,要营造语文实践活动氛围,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最佳途径。

资料提供者:

6、《精彩的马戏〉教具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九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

1 陈涉世家(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练习检测:

(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今亡亦死 (2)宜多应者 应 宜: (3)会天大雨 ⑷发闾左谪戍渔阳 ⑸念鬼

(6)旦日,卒中往往语 (7)为天下唱 (8)尉果笞广 (9)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10)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1)从民欲也 (12)耕之龚上 ( 13) 若为佣耕 (14)夜篝火 (15)此教我先威众耳 (1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7)比至陈 (18)刑其长吏 (19)固以怪之矣 (20)陈胜王 (21)将军身披坚执锐 (22)乃丹书帛曰 (23)忿恚尉 (2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25)今或闻无罪 (26)发闾左谪戍渔阳 (27)度已失期 (28)吴广素爱人 (29)召令徒属曰

(30)死即举大名耳 (31) 陈涉少时 (32)怅恨久之 (33)辍耕之垄上 (34)等死

(35)死国可乎 (37)召令徒属

(二)、比较加点词语的不同用法。

(1)之 辍耕之龚上( )怅恨久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楚人怜之( )

(2)死 等死( ) 死国可乎( )

(3)以 以激怒其众( ) 祭以尉首( ) 扶苏以数谏故( )

(4)而 夺而杀尉( )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置人所罾鱼腹中

(3) 天下苦秦久矣。 (4)等死,死国可乎?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失期,法皆斩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8)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10)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1)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3)苟富贵,无相忘

(1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5)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四)、问答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苟富贵,无相忘 苟:苟且。 B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适逢。

C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 D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2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先天下之忧而忧

3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项燕为楚将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秦灭韩亡魏 D.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广故数言欲亡

4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B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C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 D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5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1段主要是介绍陈胜年轻时的情况,“尝与人佣耕”说明了他当时的身份。

B“鸿鹄之志”说出了陈胜、吴广年轻时的抱负,也突出了他们年少气盛。

C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

D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识。

6、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

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逃走 B.(项燕)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

C.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书:书信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卜者知其指意 稍稍宾客其父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吴广以为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10.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公问其故扶 苏以数谏故 B.宜多应者 宜乎众矣

C.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 D.或以为亡 国恒亡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策略的原因,是当时人们都认为扶苏和项燕没有死。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完全丧失信心,忍无可忍。

C.“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是陈胜、吴广精心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

D.这段文字写到了陈胜在起义前夕对形势的分析,充分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洞察能力。

12.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3.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1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5.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17.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皆以美于徐公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D.陈胜、吴广乃谋曰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18.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 ( )

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 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斩(之)。

19、下面加点字的意义与“辍耕之垄上”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怅恨久之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楚人怜之

20、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B、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

C、苟富贵,无相忘:假如今后有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咱们。D、怅恨久之,曰:陈涉停了很久才说。

2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今亡亦死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固以怪之矣 先帝不以臣卑鄙

C宜多应者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D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吴广素爱人(平时)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B夺而杀尉 (表承接) 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

C广故数言欲亡(死亡)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D尉果笞广(用竹板打)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等死,死国可乎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属予作文以记之

24、读下面各组句子,指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组: ( ) ( )

A为坛而盟 山盟海誓 B死即举大名耳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C吴广为都尉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从民欲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5下面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 河曲知叟亡以应 B.以激怒其众 策之不以其道 C.夺而杀尉 温故而知新 D.陈胜佐之 何陋之有

26.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

A.旦日,卒中往往语 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C.诚宜开张圣听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7.对文段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

A.叙述起义的过程,揭露秦王朝对人民残暴的统治。

B.交代起义的原因,说明陈胜、吴广善于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举行大事。

C.叙述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D.交代起义的方法,说明陈胜、吴广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发动起义。

28.选出句式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C.书非借不能读也 D。陈胜者.阳城人也。

29.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皆指目陈胜 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

3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

A、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曰 B、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C、得鱼腹中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帝丛祠中 时时而间进

32.加点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 )

A.今亡(逃亡)亦死 B.楚人怜(可怜)之 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 D.宜多应(响应)者

33.词义相近的--项是 ( )

A.道:道不通得道者多助 B.举:举大计亦死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等: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数:扶苏以数谏敌骑千余卒数万人

34.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之:二世杀之河曲智曼笑而止之 B.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杀之以应陈涉

C.其:百姓多闻其贤俱其不已也 D.为:项燕为楚将皆次当行,为屯长

35.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B.法皆斩:按军法都要杀头

C.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D.为天下唱:为天下的人鸣不平

36、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皆次当行 之次所旁丛祠中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上使外将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37、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为屯长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乃行卜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扶苏以数谏故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楚人怜之 然足下卜之鬼乎

38.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

A.好像你是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哪来的富贵呢?

B.如果你是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那么怎么能够富贵呢?

C.你是一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哪来的富贵呢?

D.你是一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哪懂得什么是富贵呢?

39.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

A.现在死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等着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B.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C.如果逃跑也是死,办大事也是死,同样都是死,让秦灭亡可以吗?

D.现在逃跑也是死,办大事也是死,等着死,不如为国而死,好吗?

40.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

A.或者把他杀死,或者让他逃跑。 B.有人让他死,有人让他逃跑。

C.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D.或许以为他死,或许以为他逃跑了。

4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A.又在这时使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林中的祠庙里。

B.又隔了一会儿命令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木隐蔽的祠庙里。

C.又暗中让吴广的部下躲在树丛的祠庙中。

D.又暗中让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林隐蔽的祠庙中。

4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

A.太阳升起的时候,士兵到处谈论,都指着陈胜的眼睛。

B.第二天早晨,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C.第二天早晨,士兵们来来往往,都指着陈胜的眼睛。

D.元旦那天,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43.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 )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

44、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 )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4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4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士卒多为用者 / 吴广为都尉 B、广起,夺而杀尉 / 为坛而盟

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且壮士不死即已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4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宜多应者 诚宜开张圣听 B.扶苏以数谏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卒买鱼烹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中“以”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卷石底以出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9.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五)填空题

1.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2、选段记述了陈胜、吴广“举大计”的起因及准备过程。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农民起义,必然在思想、组织、行动纲领等方面存在许多缺欠。此外,他们准备过程中还明显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从 、 、 等可以看出来。

3.文段记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出号召:“ ”并提出了“ ”这一千古流传的体现人人平等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

(六)简答题

1.选文中体现起义领袖勇于打破封建尊卑观念,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

2.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3.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5.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6.文章开头同时列出陈胜、吴广二人的姓名、籍贯、表字,文中写了二人合谋举事等内容,能否据此把本文看成是二人的合传,名为《陈涉吴广世家》?

7.选段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8.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9.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

必然性:

10.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11.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12.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3.陈涉与佣者的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

14、 吴广为什么要故意激怒将尉?

15、《陈涉世家》《醉翁亭记》都有一个加点的“醉”字。《陈涉世家》中“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醉翁亭记》中“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6.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17、文意梳理: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导火线又是什么?如果没有这根导火线,会不会有陈胜起义呢?

18.问题探讨:为了这次起义,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舆论准备?有人认为,这些准备是对人民的欺骗,是不可取的,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19.综合分析:根据陈胜的言行,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0.拓展延伸:陈胜在起义时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口号激励了千千万万的贫寒之士奋发图强,立志进取。古代有个童谣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明显受到了这句口号的影响。说一说在今天,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口号的?

21.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一)、(1)逃亡(2) (2)响应 应当(3)会--适逢(恰巧遇到、正好、正赶上) (4)同谪(5)考虑、思索(6)旦日--明天(第二天) (7)唱,通“倡”,首发 (8)用鞭打 (9)一起 (10)十分之六七(11)愿望 (12)去、往 (13)你 (14)用笼子罩 (15)威服 (16)难道 (17)等到 (18)惩罚(19)认为……怪异 (20)为王 (21)指武器 (22)用丹砂 (23)使……恼怒(24)、编次。 (25)有人。 (26)指代平民 (27)估计、揣测 (28)素:向来 (29)部属 (30)发动,发起 31.少:年轻;32.恨:叹恨(怨恨);33.辍:停止 (34)同样 (35)为……而死 (37)召集

(二)、(1)去、往;音节助词;的;代项燕(2)死亡;为……而死(3)来;用;因为(4)表承接;表转折

(三)、(1)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皇上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3)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的压迫,痛苦不堪。(或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4)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5)何况(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6)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

(7)如今果真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

(8)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意对即可)

(9)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10)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11)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或: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疆而死的人,本来占十分之六七。(错、漏译关键词:如借第等,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12)(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13)假如有一日我们做官发财了,可不要忘记了我们穷哥们

(14)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15)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

(四)、1A(苟:如果) 2C(均为动词“到”“往”) 3D(均为“屡次、多次”) 4C(“等死”应为“同样是死”) 5B(“鸿鹄之志”是陈胜年轻时的抱负,而不是吴广的)

6、B 7、C 8、D 9、B 10、D 11、A 12、C 13、A 14.C 15.A 16. D 17.D 18.D 19、A 20、D 21.C 22.C 23、 D 24、A 、C 25.C26、B 27、C 28、 D 29、A 30、C 31、A 32、B 33、C 34、B 35、D 36.D 37.C 38、C 39、B

40、C 41、D 42、B 43. C 44、A 45、C 46.B 47. A(应该)

(五)填空题

1.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 行卜、念鬼、狐鸣

3.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六)简答题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

3.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

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惜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阵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

4.陈胜是一个能洞察时局,敢于斗争,具有卓越的组织才干和领导才能的人。

5.抓住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

6、不能。①陈涉在起义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且建立了政权。②在后来扩大起义成果的战斗中吴广并未发挥积极作用。

7.答案要点:(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 (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8. 5.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9.答案: 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意思对即可)

10.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只答后一句也可)

11.①感激拥戴陈胜吴广,愿为其用。②形势所迫(失其当斩),不得不反。

12.(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每一个要点1分。

13.说明陈涉青年时期的伟大的抱负。

14、答案要点:①以激怒其众②以激怒众人,也为杀尉寻找理由③杀尉

15.甲段的“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乙段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16.①感激拥戴陈胜吴广,愿为其用。②形势所迫(失其当斩),不得不反。

17、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法皆斩”。即使没有这根导火线,即使陈胜不起义,在秦残暴的统治之下也会有其他人因某事而起义,秦朝一定会走向灭亡的。

18、①帛书“陈胜王”三字,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腹中;②晚上在驻所旁边的丛祠中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在当时的情况下,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是取得民心的最便捷的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亦可赞同“欺骗人民”这一观点,理由是:当人民知道真相后可能会失去民心。)

19、陈胜是一位深谋远虑,有很强洞察力及很强领导和组织才能的农民领袖。

20. 示例:任何人只要有志气,有毅力,就一定能做出不凡的业绩,这与个人的出身和地位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21、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

2 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练习检测: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 (2)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 (3)岂直五百里哉 直: (4)长跪而谢之 谢: (5)以头抢地耳 (6)皆布衣之士也.

(7)长跪而谢之曰 (8)秦王怫然怒 (9)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10)秦王色挠 (11逆寡人: ( l2)故不错意也: (13)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14)以君为长者: (15)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16)否,非若是也 (17)寡人谕矣 (18)仓鹰击于殿上 (19)免冠徒跣 (20)休祲降于天 (21)天下缟素

(二).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4)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7)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8)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三)、选择题

1.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 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2.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 ( )

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公将鼓之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

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② 太守谓谁 B.① 秦王不悦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 愿终守之 ②愿借子杀之

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且秦灭韩亡魏”一句中“且”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壮士不死即已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存者且偷生

9.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 B.且秦灭韩亡魏 亡:灭亡

C.请广于君广:扩充 D.而君逆寡人者 逆:背叛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躬耕于南阳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徒以有先生也D.皆布衣之士也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天府之土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所说的“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弦外之音是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表明了秦王对安陵君尊重的态度。

C.唐雎用“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表明不愿意“易”的强硬态度。

D.选文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以秦王的前倨后恭与唐雎的前恭后倨相对比,突出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形象。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请广于君(广:扩充)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道谢)

C.大王加惠(加惠:给予恩惠) D.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14.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15.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布衣之怒 B。天子之怒 C。庸夫之怒 D。专诸之刺王僚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广于君(广:扩充)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道谢)

C.大王加惠(加惠:给予恩惠) D.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17.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18、.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

(四)、简答题

1、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否,非若是也若: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 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本文讲述了 的故事,表现了唐雎 的精神。

3、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 ”,表现了秦王 和 的特点。

4. 秦国企图用 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 一事。“ ”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5.请在文章里找出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并将其抄写下来。

6、阅读文章第一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实际是包藏祸心,以强凌弱?请简要分析。

7、内容理解:面对秦王咄咄逼人的气势,唐雎是如何应对的?

8.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9.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10、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11.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2、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1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1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1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6、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17、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

18、秦王是怎样一个人?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19、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20、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2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22.“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23.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 → 。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 的性格特点。

24、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一).(1)加重语气的助词(可译为恐怕、大概、一定要)(2)交换 (3)只(仅仅) (3)道歉 (5)撞 (6)平民(7)道歉 (8)盛怒、愤怒 (9)曾经 (10)屈服 (11)逆:违背(12)通“措”,置(13)派(令、命、派遣)(14)把(15)扩充 (16)这,这样 (17)明白 (18)“仓”同“苍”,青色。(19)赤着脚;(20)吉凶的征兆;(21)白色

(二). (1)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国。

(2)胸怀愤怒尚未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预示吉凶的征兆。

(3)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4)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5)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6)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7)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8)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呢

(三)、选择题

1、D 2、C 3、B 4.C中的两个“冠”都是“帽子”的意思。 5、C 6. C

7 、B 8、B 9、D10.D 11.D 12.B 13.B(B项 谢:道歉)

14.C (例句“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和B句中的“之”均为代词;D句中的“之”,结构助词,的)

15、D 16.B(B项 谢:道歉)

17.C (例句“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和B句中的“之”均为代词;D句中的“之”,结构助词,的) 18. C

(四)、简答题

1.①像②及(比得上)③如果(假如)

2.唐雎出使秦国,维护国家利益(唐雎不辱使命) 不畏强暴(忠贞爱国)

3.怫然怒 色挠 骄横凶暴 色厉内荏

4.易地 出使秦国 长跪而谢之

5.“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或“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安陵君不听寡人言,何也,轻寡人与?”

6、秦王易地并非真心,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并以“寡人”自称(只有对下,诸侯才可自称寡人),可见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悦,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语言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7、唐雎以平民之怒与天子之怒作对比,以专诸、聂政、要离之怒为榜样,不畏秦王的淫威,拼死一搏,使秦王色挠,从而使安陵国自保求存

8.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9.语言(或“对话”)描写。(1分)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0、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11.答案 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12、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

13、(1)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14、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15、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1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1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8.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从容镇静、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19.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20、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21.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反抗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22、指唐雎。 他暗示秦王,他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表现他不畏强暴,勇于献身以及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23.秦王怫然怒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前倨后恭等

24、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3 隆中对(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练习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将军宜枉驾顾之( )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4)由是先主遂诣亮( ) (5)躬耕于南阳 躬: (6)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7)此人可就见 就:

(8) 先主【器】之 (9)【就见】 (10)【屈致】 (11)由是先主遂【诣】亮 (12)【凡】 (13)【因屏人】 (14)【倾颓】 (15)【信】 (16)遂用【猖蹶】 (17)利尽南海 (1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19)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20)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2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23)谓为信然 (24)自董卓已来 ( (25)名微而众寡 (26)挟天子而令诸侯 (27)奸臣窃命 (28)将军宜枉驾 顾之 (29)主上蒙尘 (30)内修政理 (31)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32)好为《梁父吟》 (33)贤能为之用 (34)谓为信然 (3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4)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5)将军宜枉驾顾之。 (6)遂许先帝以驱驰。

(7)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8)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9)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10)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4)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15)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选择题

1.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2.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3.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7、二年级教案:《精彩的马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看图学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马戏,着重写了猴子、黑熊和山羊的精彩表演。课文最后指出动物的精彩表演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精心训练的结果,说明还是人有办法。

课文共分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简单交代了什么时间,什么人(谁和谁)去看马戏。

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叙述了三种动物的精彩表演,各项表演的特点写得很突出。第二自然段写的是猴子爬竿,突出了猴子的顽皮。它穿着小孩的衣服,在高竿上“倒竖蜻蜒”用“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观众”,活像个顽皮的孩子在逗人发笑。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熊踩木球,突出了黑熊的紧张。笨重的黑熊要爬上木球再站起来,还要滚动木球过跷跷板,一不小心,表演就会失败,它那极度紧张的样子,引起观众一阵哄笑。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山羊走钢丝,突出了山羊技巧的高超、出色。它在细细地钢丝上能稳稳当当地走来走去,它把四只脚踩在碗口大圆板上的绝技,博得全场观众的喝彩。

这三个自然段的叙述方法基本相同,层次清楚,都先讲是一个什么节目,再讲怎样表演,最后讲观众的反应。词语的运用也有特点:如分别用“大家”“人们”“观众”指看马戏的人,避免了语言的单调呆板,用“直笑”“哄笑”“喝彩”写观众对表演的反应,确切地表现出表演的特点不同,引起的反应也不同。猴子的表演天真而滑稽,人们自然笑个不停;熊的表演呆笨而可爱,紧张而有趣,当然惹得好多人同时发笑;而山羊的表演则熟练而惊险,是所有表演中最好的一个,人们怎能不大声叫好呢?

第五自然段简略写了小狗、猴子和马的表演很有趣。

第六自然段写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训练动物真有办法。

以上六个自然段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联系起来的。先写“我”去看马戏,再写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最后写“我”的想法。课文段落分明,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全课有四幅图。第一幅图画的是猴子在高竿顶上“倒竖蜻蜒”,眼睛睁得圆圆的,顽皮可笑。第二幅图画的是黑熊已经把大木球滚到跷跷板的中心点上,到了胜败在此一举的关键时刻了,所以黑熊的面部表情非常紧张。第三幅图画的是山羊在钢丝上表演绝技,这是一项高难度的表演,但山羊从容不迫,一点也不紧张。第四幅图画的是马戏团的演员在指挥马钻火圈,猴子骑车,小狗做算术题。这四幅图与课文二、三、四、五自然段相对应,图给文做形象描绘,文给图做具体描写,两者互相照应,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低年级儿童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图画,理解各段中体现动物表演特点的词句和观众看表演反应的词语,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这场马戏的确十分精彩。教学难点是:①字词方面:“喝彩”的“喝”读hè,“好奇”的“好”读hào,要据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叔”的左上是“上”不是“止”,“猴”的右边是“侯”不是“候”,要认清字形;“踩”和“彩”同音形近不同义,容易混淆;“绝技”一词不好理解:“直笑”和“哄笑”,“喝彩”和“精彩”意思容易混,要加以区别。②句子方面:有的长句易读破。如:“妈妈带我去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观众”、“山羊小心的把四只脚都踩在圆板上”等;有的句子中出现了三声连用的字,不好读。如“熊踩木球也很好玩”。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得精彩有趣,都是演员们精心训练的结果。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图画的能力。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每幅图的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精彩”、“小心的”练习说话。

4.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段。

三、教案

1.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从整体上初步感知图文,理解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从整体上进一步理解课文,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学习本课生字,进行课堂训练。

2.课时教案范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你们看过马戏吗?谁表演的节目叫马戏?(原指人在马背上做的各种表演叫马戏,现在把动物经过人的训练做的各种表演都叫马戏。)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24.精彩的马戏)

(二)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图文。

1.《精彩的马戏》是一篇看图学文。先引导学生看一遍四幅图在课文中的位置,然后听老师读课文,要求做到老师读哪个节目,就看哪个节目的图,把图和文结合起来。

2.让学生自己看图读课文。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后指名认读生字卡片。检查是否掌握生字的读音。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边记:课文一共写了几个节目,什么动物表演什么节目?读后回答。

(三)图文结合,按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自然段】

齐读后提问:“精彩”是什么意思?(特别好的,最出色的。)

【第二自然段】

1.出示“猴子爬竿”的挂图,让学生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然后带着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本段内容。

指名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板书:猴子爬竿)教师说明:先写谁表演什么节目。(板书:先)

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这两句话写的是什么。教师说明:再写猴子怎样表演。(板书:再)

指名读第四句,说说这句写的是什么。教师说明:最后写观众怎样。(板书:最后)

2.引导细读猴子怎样表演的句子。

(1)请学生在书上画出有关的句子。

(2)出示写有第二、三句话的小黑板,引导学生对照图轻声读,然后说说猴子爬竿这个节目怎么精彩。(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人们一看就喜欢,这是其一;猴子爬到高竿顶上“倒竖蜻蜒”(板书:倒竖蜻蜒)做的还是单手倒立,很不容易,可它却用好奇的眼睛瞅着观众,表情顽皮逗人,这是其二。)

(3)指导有语气地读。

先听老师范读,再叫学生仿读。范读时,带点的词语要重读,以突出节目的精彩。

3.提问:观众看了猴子的顽皮表演怎样?(板书:直笑)“直笑”是什么意思?(一直笑,不停地笑)说说猴子的表演哪些地方逗得大家直笑。

4.指名学生有语气地读第二自然段,读出猴子顽皮可爱的样子。

5.看板书词语。

练习用课文中的句子讲“猴子爬竿”这幅图,加深理解本段内容。

【第三自然段】

1.出示“黑熊踩木球”的挂图,让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教师说明:这一段和上段写的顺序一样,请按以下问题找有关句子读一读。

这段先写谁表演什么节目。(板书:黑熊踩木球)

黑熊怎样表演?(读第二、三、四句)

观众看了怎样?(读第五句)

2.提问:①什么叫“哄笑”?(板书:哄笑。教师可带学生先按音序查字法,弄清“哄”是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之后,再指名说“哄笑”的意思。)②观众看黑熊表演什么时候发出一阵哄笑?(板书:过跷跷板)③观众笑黑熊什么?看图说说黑熊怎样紧张?(大木球刚滚过中心点,跷跷板的那一头掉下来,突然球向下滚动,黑熊紧张极了,它睁圆了眼睛,嘴巴张得大大的,前肢撑开,身子向前倾,后肢紧换步子,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来。黑熊紧张的样子太逗人了。人们发出一阵哄笑)

3.指名有语气地读第三自然段,读出黑熊紧张笨重的样子。

4.看板书词语用课文中的句子讲“黑熊踩木球”这幅图,加深理解本段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继续按自然段理解课文。

【第四自然段】

1.出示“山羊走钢丝”的挂图,让学生轻声读第四自然段课文,边读边想:这一段和前两段写的顺序一样吗?学生回答后,指名三人按“谁表演什么节目,怎样表演,观众怎样?”三部分读课文。

2.让学生看图读山羊表演的句子,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羊表演得很出色。读后议论,教师做必要指点。

山羊的出色表演可从以下两句话引导体会。一是“在细细的钢丝上,山羊就像在平地上一样,稳稳当当地走过来走过去”。二是“山羊小心地把四只脚都踩在圆板上,身子弯得像一座拱桥”。这是山羊表演的绝技,(板书:表演绝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钢丝上的金属圆板只有碗口那么大,比山羊的身体小得多,山羊要把四只脚都放在上面站稳,就得把身体弯得像一座拱桥。(出示拱桥图)这个动作难而惊险,可山羊却一点儿不慌张,稳稳当当站在圆板上向观众致意。这是其它动物比不上的,独一无二的高超技艺,因此是山羊的绝技。

3.提问:观众看了山羊表演的绝技怎样?(板书:喝彩)喝彩是什么意思?(大声的叫好)

4.指名读:要把山羊的出色表演读好。

5.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6.把课文二、三、四段连起来读,教师读谁表演什么节目,三个学生分别读猴子、黑熊、山羊的表演,全体学生读观众表现。通过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个段落的结构写法基本相同。

【第五自然段】

看书上插图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又写了哪些节目,表演得怎样?

【第六自然段】

齐读课文,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能表演这么精彩的节目。

(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1.自己轻声朗读全文,同时指名做看拼音填空练习。

dàoshùqīngtíngzhíxiào

猴子爬到高竿顶上表演(),逗得观众()。

guǔqiāoqiāobǎnhōngxiào

黑熊爬到大木球上表演(),人们发出一阵()。

juéjìhècǎi

山羊在钢丝上表演(),全场观众都为它()。

2.订正看拼音填空练习。

让学生读自己做的填空,订正后教师小结:三个填空都是在前面说动物表演什么,后面说观众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动物的表演和观众的表现两个方面看出节目很精彩,所以本课的课题是《精彩的马戏》。(在精彩下点红色圆点)

3.指名有语气地朗读全文,要把马戏精彩的地方读好。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精彩”、“小心地”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

教学过程:

(一)教学本课生字。

1.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在书上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或词语,想想意思。画完后就读词语卡片,纠正画错的地方。

2.按难易分组学生字,着重指导认清字形。

第一组字是“猴、叔、直、踩”。其中“猴、叔、直”易多笔少笔;“踩”。

第二组字是“精、熊、板、狗、算”。可让学生自学,字形分析清楚后看字帖练习写一写。

3.试着听写本课生字。订正后,针对自己出现的错误练习写字。

4.朗读全文,注意生字在课文什么地方出现,什么意思。

(二)指导用“精彩”和“小心地”练习造句。

1.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进一步体会词义和用法。

2.口头做词语搭配练习,活跃思维。可结合生活实际练

什么什么

习说:精彩的()或()得精彩:小心地干什么事()等,为造句打基矗

3.分别用“精彩”和“小心地”练习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三)教学提示。

1.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时要把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起来,时时将图上内容同课文内容进行对照,使图尽可能发挥理解文的作用。

2.要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围绕全文的中心词“精彩”,着重抓两个方面的词语:一是最能体现各种动物表演特点的词语;二是抓观众对表演反应的词语。要让学生对这些词语有较深入的理解,从而体会到这场马戏的确很精彩。

3.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内容虽然各异,但结构和写法基本相同,教学时可采取教、扶、放的方法,逐步增加自学因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8、二年级教案:《精彩的马戏》说课教学设计

《精彩的马戏》是浙江省义务教材语文思想品德第四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共六段。第一段写妈妈带我去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第二到第四段以相同的结构写了猴子爬竿、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三个节目。第五段简单介绍猴子骑车、马钻火团、小狗做数学题三个节目。第六段写了马戏团的叔叔阿姨真有办法。它要求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本课的十二个生字,会读两个多音字,理解“喝彩、稳稳当当”等l 6个词语的意思,初步懂得一段话由几句话组成。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有一定的顺序;开始培养学生读懂一段话的能力。通过对课文的深入了解,体会马戏的精彩表现在什么地方,作者又是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的,并从动物能表演那么精彩的节目是马戏团叔叔阿姨训练的结果,知道还是人最有办法。我们在感谢动物给人们作了精彩表演的同时,更应该感谢马戏团叔叔阿姨的辛勤劳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

2.初步培养学生读懂一段话的能力,知道2—4段都是按先说谁演什么,再说怎样演,最后说观众怎样的顺序写的。

3.读懂课文中描写马戏精彩的句子。

为什么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以上几个内容呢?我想:识字作为教学重点是由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决定的。新的大纲虽然不提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但大纲指出,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前三年完成大部分任务,充分说明了识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二年级是识字量最大的一个年级,要在一年级已掌握基本笔画笔顺,有了一定识字量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为以后快速地、大量地独立识字打下基础。所以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仍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并且要把重点放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上。把读懂一段话作为教学重点是由编者所提出的训练目标确定的。l一4册教材到了这一课第一次出现这样的题目:课文第二段有几句话?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读懂一段话的能力。而把读懂课文中描写马戏精彩的句子作为教学重点,则是由课文的内容决定的。课文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描述让人感受到马戏的精彩。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无法知道马戏的精彩,体会不到语言文字是怎样为思想内容服务的,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无从谈起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我是这样确定的:

字音:笨稳插

字形:插滚

词义:出色绝技哄笑

朗读:把课文读通顺,特别要读好几个长句子。

因为这课有12个生字,2个多音字,12个带读字,也就是说在20 0字左右的课文里有生字26个,占l O%左右,对学生朗读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有的句子较长,中间停顿较多。

本课我打算用三个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共写了六个马戏节目、其中三个作了具体介绍。同时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第二教时:重点学习怎样读懂一段话;理解写马戏精彩的句子。

第三教时:知识的拓宽与运用,完成课后练习。

我在这三个教时中是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呢?

识字的任务我是这样完成的:

识字教学分三步走:1.字音:初读课文时感知生字的字音,然后通过检查朗读生字和分节朗读课文,强化生字的读音。

2.字形:在读字、渎课文中初步感知字形,不作具体分析(目的是避免打乱学生思路)。在第一教时即将结束时安排一个复习巩固字形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识记字形,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字形,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字形等,在识记完后安排书写练习。在第二教时开始时让学生

进行生字、新词的听写,目的就是达到音和形的统一。在第三教时安排字词练习,就是让学生会用。3.字义(词义):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找近、反义词等方法来理解。如:“喝彩”可以查字典,而“绝技”一词学生通过查字典难以理解,就要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那么,如何让学生知道一段话的写作有一定的顺序,培养他们读懂一段话的能力呢?

我把这个教学重点放在第二教时去完成,指导学生运用一定方法读懂第二段。先让学生看看图画,说说谁在演什么?然后读读第二节,找找哪几旬是具体写猴子怎样表演的、用( )括起来。想想哪些地方表现猴于演得精彩,用“——”找出表现猴子演得精彩的动词。最后问学生,你能不能从别的地方看出猴子演得精彩?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知道了第二段先写谁演什么,再写怎样演,最后写观众怎样。然后通过分三部分朗读,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句子之间的联系。

接下去就引导学生学习相似的两段,知道3、4段也是按这一顺序写的。最后我们也可以在第三教时安排让学生根据这一顺序来写第5段中简单介绍的节目。这里就运用了迁移的规律,教师从“扶”到“放”,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有“跳一跳,摘到果于”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仿写是一道选作题,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应该有这个能力,不过很多孩子没看过马戏,没有观察的基础,学生是无论如何写不出来的,我们可以运用录像,让学生看几个马戏节目,在观察基础上写就不难了。

9、二年级教案:《精彩的马戏》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精彩”、“好奇”、“顽皮”、“笨重”、“移动”、“哄笑”、“绝技”、“喝彩”这些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的2— 4自然段。知道猴子,黑熊,山羊表演得很精彩。

3.初步懂得一段课文中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通过上午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是小动物们表演节目的情况。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表演。大家愿意和我一块儿去看吗?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认真地观看。

二、讲读课文。学习2— 4自然段。

1.回忆。大家刚才都看到了哪些节目呀? 出示幻灯片。

(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

2.说说你觉得这些马戏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个节目?

(表演得很出色、很精彩……)

3.结合投影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马戏节目。师指导学习其中的一个马戏节目。(“黑熊踩木球”)出示“黑熊踩木球”的动画。

(1)自读与这个节目相对应的段落。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不懂的有哪些?

(2)生汇报说。

(我读懂了…………,不明白的是……)

(3)指导读精彩的词句,感悟课文。

小结:这个节目的确很精彩,可是我们还有其他的节目,大家想继续看吗?

(4)指明小组合作学习剩下的两个节目。(结合表格学习)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节目名称 怎样表演 观众的反应

黑熊踩木球 爬、直立、移动、滚、紧张 一阵哄笑

猴子爬竿 穿、爬、倒竖蜻蜓、好奇、望 顽皮 大家直笑

山羊走钢丝 走来走去、小心、踩、弯稳稳当当 为它喝彩

(5)小组学习汇报,你们觉得这两个节目的精彩之处。并结合精彩的词句读一读。

四、课堂练习。

我们已经知道要把节目写具体,要有一定的顺序,下面老师这里还有三个节目,请同学们任意选一个节目,仿照课文中描写节目的方法,先动口说说,说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然后再自己动手写写。看谁也能写得具体、精彩。

10、精彩的马戏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马戏团里动物表演得精彩有趣,都是演员们训练的结果。

2.提高学生细致观察图画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段。

4.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用“精彩”、“小心地”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9个生字。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细致观察图画的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出挂图,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每一幅图,说说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板书课题,解释“精彩”。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抓重点词语、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什么时间,谁和谁去干什么。

(3)指名有语气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二、三、四自然段,理解三种动物表演的精彩之处,知道这三段的叙述方法。

(1)重点指导阅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掌握阅读方法。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有几句话。

②指4人一人读一句并说句意。

第一句:先说猴子爬竿吧。

第二句:猴子打扮得像个小孩。

第三句:猴子表演了倒竖蜻蜓。

第四句:观众被逗得哈哈大笑。

③理解重点词语。

第一句:指名读,告诉学生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节目名称是“猴子爬竿”。

二、三句:看第一幅图,说说猴子是怎样表演的,先说猴子的外表,再说它的动作。指名读二、三句,看图理解“倒竖蜻蜓”。(倒竖蜻蜓:是头朝下,脚朝上,用手支撑着身体的倒立姿势。)看图,观察猴子的表情。(眼睛瞪得圆溜溜的,还好奇地瞅着观众。)再指名读二、三句,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猴子的样子很顽皮。告诉学生二、三句具体地写出了猴子是怎么表演的。

第四句:指名读,理解“哈哈大笑”的意思及为什么观众会哈哈大笑。告诉学生这句话讲了观众的反应。

④指名有语气读这段,小结本段写法:先说节目名称,再讲是怎样表演的,最后讲了观众的反应。

(2)指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读并标出这段有几句。

②说说这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指名读相应的句子。(第一句、第二~四句、第五句)

③指名读二~四句,看看哪句话写了这幅图的内容。(第二句)指名读第二句。在图中找到“中心点”。观察黑熊的表情,说说从哪儿看出它很紧张。

④指名读第五句,说说“哄笑”的意思,再说说观众为什么会哄笑。(哄笑,许多人同时大笑。)

⑤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段和上一段都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指导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

①出小黑板,让学生带问题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哪句写了节目名称?哪几句写了山羊是怎么表演的?哪句写了观众的反应?

找出写出图的内容的句子。

②指名回答问题。

③说说从哪儿看出山羊的表演很精彩。(它在钢丝上走得稳稳当当;它表演的绝技很精彩。)理解“稳稳当当”、“绝技”。稳稳当当:形容山羊不慌不忙、不摇不晃地走来走去的样子。绝技:没有人能比得上的、独一无二的技艺。

3.学习第五自然段。

看图,说说还有哪些动物表演了什么节目。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动物们表演得这么精彩。

四、总结全文。

指名读全文,读出动物们的表演很精彩。师总结本课二~四段的写作顺序。

板书设计

18 精彩的马戏

节目名称 猴子爬竿 熊踩木球 山羊走钢丝

怎样表演 倒竖蜻蜓 爬 直立 踩圆板

观众的反应 哈哈大笑 哄笑 喝彩

第二节

一、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二、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精彩、猴子、黑熊、踩木球、直立、圆板、小狗、算术、叔叔)

三、掌握字形、练习书写

1.看书上的范字,找出难记、难写的字,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师板书并告诉学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照样子抄字头。

猴:反犬旁右边写“候”去掉中间一竖,剩下的部分。告诉学生反犬旁的字一般与动物有关。组词:猴子、小猴。

算:上边是竹字头,中间是“目”,下边笔顺是:横、撇、竖。组词:算术、计算。注意把上、中、下三部分写紧凑些。

叔:左上是“上”,左下是“小”,右边写“又”。“又”要写得稍长些。

2.说说怎样记住其它的字。师板书,都说完后,再抄字头。

精:米字旁右边写“青”。组词:精彩、精神。

熊:“能”字下写四点底。告诉学生四点底就像熊的四个爪子,用这种方法帮助记忆。组词:狗熊、熊猫。

踩:足字旁右边写“采”,因为要用脚踩,所以是足字旁。组词:踩地、踩木球。

直:去掉“真”下的“八”就是直。组词:直接、一直。

板:木字旁右边写“反”就是“板”。组词:木板、地板。

狗:反犬旁右边写“句”就是“狗”。组词:狗熊、小狗。

四、复习,巩固。

做“开火车”的游戏:老师随便指黑板上的生字,学生按座位顺序,一人读一字,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都能读上来。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完成课后第三题:用带点词语练习说话

1.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练习造句。

2.指名造句,师生共同订正。

例:精彩:新年晚会上的节目非常精彩。

小心地:我小心地走过一座独木桥。

二、练习背诵课文第四段

1.复习: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这段先说了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了什么?

2.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18 精彩的马戏

造句 练习背诵

精彩 1、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小心地 2、这段先说了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了什么?

11、《精彩的马戏》教案

《精彩的马戏》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精彩”、“好奇”、“顽皮”、“笨重”、“移动”、“哄笑”、“绝技”、“喝彩”这些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的2—4自然段。知道猴子,黑熊,山羊表演得很精彩。

3.初步懂得一段课文中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通过上午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是小动物们表演节目的情况。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表演。大家愿意和我一块儿去看吗?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认真地观看。

二、讲读课文。学习2—4自然段。

1.回忆。大家刚才都看到了哪些节目呀?出示幻灯片。

(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

2.说说你觉得这些马戏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个节目?

(表演得很出色、很精彩……)

3.结合投影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马戏节目。师指导学习其中的一个马戏节目。(“黑熊踩木球”)出示“黑熊踩木球”的动画。

(1)自读与这个节目相对应的段落。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不懂的有哪些?

(2)生汇报说。

(我读懂了…………,不明白的是……)

(3)指导读精彩的词句,感悟课文。

小结:这个节目的确很精彩,可是我们还有其他的节目,大家想继续看吗?

(4)指明小组合作学习剩下的两个节目。(结合表格学习)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节目名称怎样表演观众的反应

黑熊踩木球爬、直立、移动、滚、紧张一阵哄笑

猴子爬竿穿、爬、倒竖蜻蜓、好奇、望顽皮大家直笑

山羊走钢丝走来走去、小心、踩、弯稳稳当当为它喝彩

(5)小组学习汇报,你们觉得这两个节目的精彩之处。并结合精彩的词句读一读。

四、课堂练习。

我们已经知道要把节目写具体,要有一定的顺序,下面老师这里还有三个节目,请同学们任意选一个节目,仿照课文中描写节目的方法,先动口说说,说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然后再自己动手写写。看谁也能写得具体、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