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应该爱护小树,初步懂得一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参加讨论并且发言。知道“衣裳”、“绿伞”在句子里指的是什么;知道“爷爷真好”、“小树真好”的原因。
3.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识“小字头”和“四点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能够积极参加讨论并且发言。知道“爷爷真好”,“小树真好”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够积极参加讨论并且发言。
教学过程
一、由图片引出课题
1、贴“小树”
请学生用“小树”一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2、贴“爷爷”出示词语“爷爷”
教学生字“爷”(1)比较爷——爸(2)教“父”字头
3、在两幅图中贴上“和”,齐读课题。
你们想编一个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吗?
4、出示图一、二,让学生说。(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自由说(2)指名说
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互读,检查。
5、出示词语(请学生读准“和”两种读音,以及“不”的变调)
爷爷和小树暖和不冷了不热了
4、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圈出来,读读字音,看看你能记住它吗?你是怎么记住的?
2、四人一组合作
(1)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读。
(2)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教师把生字贴在黑板上,指名上台说说你认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领读(组词读)
4、师随机出示新偏旁“刂、冫、人、灬”让学生认认、读读、记记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合作一起读2、比赛,指名小组读
五、游戏“当小小啄木鸟”
1、师在黑板上帖一棵“流着泪”的小树,告诉学生,小树上有许多虫子,让学生当啄木鸟医生给小树捉虫。
2、学生拿出信封里的画,树上的“小虫”上都有一个生字或偏旁,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划去一条小虫,看谁捉的小虫多。
3、最后老师在黑板上贴出“有笑脸”的小树
2、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应该爱护小树,初步懂得一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参加讨论并且发言。知道“衣裳”、“绿伞”在句子里指的是什么;知道“爷爷真好”、“小树真好”的原因。
3.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识“小字头”和“四点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能够积极参加讨论并且发言。知道“爷爷真好”,“小树真好”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够积极参加讨论并且发言。
教学过程
一、由图片引出课题
1、贴“小树”
请学生用“小树”一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2、贴“爷爷”出示词语“爷爷”
教学生字“爷”(1)比较爷——爸(2)教“父”字头
3、在两幅图中贴上“和”,齐读课题。
你们想编一个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吗?
4、出示图一、二,让学生说。(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自由说(2)指名说
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互读,检查。
5、出示词语(请学生读准“和”两种读音,以及“不”的变调)
爷爷和小树暖和不冷了不热了
4、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圈出来,读读字音,看看你能记住它吗?你是怎么记住的?
2、四人一组合作
(1)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读。
(2)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教师把生字贴在黑板上,指名上台说说你认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领读(组词读)
4、师随机出示新偏旁“刂、冫、人、灬”让学生认认、读读、记记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合作一起读2、比赛,指名小组读
五、游戏“当小小啄木鸟”
1、师在黑板上帖一棵“流着泪”的小树,告诉学生,小树上有许多虫子,让学生当啄木鸟医生给小树捉虫。
2、学生拿出信封里的画,树上的“小虫”上都有一个生字或偏旁,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划去一条小虫,看谁捉的小虫多。
3、最后老师在黑板上贴出“有笑脸”的小树
3、《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一年级的阅读课怎么上?崔峦老师在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全国研讨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年级的阅读课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能读出感情。还有一个任务: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我执教的是《爷爷和小树》的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相比,其主要任务是认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好的同时渗透环保意识,积累语言。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是阅读课最重要的任务。因此在谈话导入后,给了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然后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读课文、正音。这一环节的读主要是读正确,字音读准、不掉字、不添字。由于今天所用的学生是将要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对课文比较熟悉,因此只给了学生少量的读书时间。
识字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如果识字教学结合语言环境不够,抽读单个的生字花的时间太多,脱离语言环境,这样的识记难度是非常大的。学生字的基本顺序是由字到词再到句。由于学生识字的根本目的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都要会认。因此,我反其道而行之,首先让学生在初读的同时在句中认识生字,然后呈现带生字的词语,最后呈现单个的生字。这样的识字提供了语言环境的帮助,降低了一定的难度,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识记。
巩固识字的最佳途径是复现,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是不引导学生分析字形,学生就很难记住。但是一节课孩子们分析7、8个字形,少数孩子在发言,多数孩子心不在焉,花费了很多时间,字形分析得很透彻,字音孩子不一定记住了,因为字音和字形是没有联系的,可见分析字形对识字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崔峦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道:“要认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强调的是整体识记,不要求分析字形结构,不要求达到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因此,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后,我把分析字形的时间给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组词来巩固识字。
新课标强调低年级的课文重在朗读,不要刻意去理解,那么一年级的课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有没有需要理解的呢?有,那就是要读出作者写这些话含着的感情。怎么读呢?崔老师说“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我在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课文后,再给学生时间读给自己的小伙伴听,这一次读,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直至把课文读通顺、流畅。
在学生读通、读流利后,我又引导学生分段读懂课文,同时指导朗读。读懂课文,就是要读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对文章的理解。虽然是低年级,这一步却必不可少,否则就会走入泛泛读读的误区,这一步不是分析课文,而是根据课文具体情况,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去感悟语言。在分段指导学生读课文的时候,我运用插图由生字到词,再到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等重点词句,同时结合课后联系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式,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学生在前面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得了情感体验,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便能逐渐读出感情并熟读成诵,这样的感情也是发自学生内心的。
【教材说明】
课文以图中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难点】认记生字、理解重点语句和练习朗读。
【教学设计】
一、引言揭题,激发兴趣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熟悉的朋友。你们听,他在说什么了?(课件出示:小朋友们好,我是小树,你知道我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人们为保护我做了哪些事情了?)
2、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5课《爷爷和小树》。(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小朋友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还是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小朋友们快快行动起来,翻开书69页,借助拼音读读课文吧,遇到生字宝宝可要和他打个招呼哦!
2、大家看,生字宝宝都到老师这里集合了,谁愿意跟他们打个招呼啊?(出示生字卡片。)
3、他们和别的生字宝宝站到了一起,你还认识他吗?(带拼音读词。)
4、小朋友们真聪明,可是生字宝宝还想考考大家,他们重新站了队,谁还认识他们?(去掉拼音读单个生字。)
5、小朋友们真棒,谁能给你喜欢的字组组词,说说话?
三、再读课文,读对读通
1、小朋友们真是识字的小能手,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觉得自己读好了就读给小组里的小伙伴听听,互相提提意见。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这个小朋友在读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应该干什么啊?咱们就比比,谁是最细心的孩子。
2、大家发现了吗?这篇课文和我们前面学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就表示一个自然段。大家找找,哪是第一自然段?像老师这样给这个自然段,戴上一顶小帽子。
四、分段指导,读懂课文
1、小朋友们找的真准,谁能读读第一段?
2、读的真好,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理解“暖和的衣裳”:大家看看图(课件出示),谁知道暖和的衣裳指什么?为什么说稻草是暖和的衣裳了?
谁知道可以说暖和的什么?“暖和的()”
这么冷的冬天,小树穿上了衣服,多暖和啊!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大家想想,小树是什么心情?谁来读读这一段?(自读、指名读、齐读。)
3、小朋友们读的真好,我也想读,谁愿意教我读第三自然段?
请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读吧,想想应该怎么读,然后来教我,好不好?(学生自己练读。)
理解“绿色的小伞”:绿色的小伞指什么?(课件出示)为什么说树冠是绿色的小伞了?
那你为什么要教老师这样读啊?
4、夏天,爷爷不热了,冬天,小树不冷了,他们多高兴啊!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
大家想想,爷爷和小树会说些什么了?
5、小朋友们不但生字学的好,课文也读的好,现在,我们来举行一个朗读比赛。请大家分小组准备,然后我们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参加比赛。
请小评委们听仔细了,你最喜欢谁读的?
6、表情朗读。
4、《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5课(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ㄥ”和“刂”
2、会读课文。
3、体会人与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学习重点:认识本课生字,会读课文。
学具准备:生字卡片,偏旁组字卡。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感觉怎样,我们穿什么?你们看这棵小树(边说边画)叶子已经掉光了,北风呼呼地刮着,他感觉怎样,又会说些什么呢?你怎样帮助他?有位老爷爷和你们一样也想帮助小树,他是怎样帮助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5爷爷和小树。认识“爷”字
(联系天气变冷的实际及形象的笔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唤起他们对小树的同情与关爱,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看图练习试读课文,找出应注意读错的字“和huō”,指名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
1、提问:平时你们用什么方法自学生字?(①在书上画字②拼读③组词④记字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学会。
3、有不会的组员互相请教。
这样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自主探索、代表作交流提供了最好的空间。
四、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1、提出自学中不明白或不清楚的地方,集师生共同解决。
2、指名在书中读生字词。
3、出示卡片拼读。
4、两人比赛读。
5、开火与读。
6、认识偏旁“刂、冫、灬、人”记忆字形(介绍好的识记方法)
7、找朋友:出示偏旁组字卡,组织做游戏,如:“父”和“卩”好朋友,它俩合起来就念yé。
8、找生字全体看前边生字抢读。
9、组员互查、共同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通过各种形式比赛认读,识记字形,合作互助,使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既检查了自主学习的情况,又很好地巩固了自学成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五、初读课文
1、读文认识自然段:(每自然段讲一个意思。每自然段前有个明显标记,即空两格。一个自然段可一句话,也可几句话。)
2、读文找出不明白地方:如“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绿色的小伞”指什么?
3、读文领悟人与树关系。想象表演。
提示:寒冷的冬天,小树感觉怎样,它会说些什么,老爷爷会怎么做,怎么说夏天呢?爷爷感到怎样,会怎么说,小树呢?
4、小组合作表演
5、指名表演
(通过想象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读文的积极性,同时丰富了课文内容深刻地体会了人与小树的关系)
六、总结:
你本节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5、《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5课(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ㄥ”和“刂”
2、会读课文。
3、体会人与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学习重点:认识本课生字,会读课文。
学具准备:生字卡片,偏旁组字卡。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感觉怎样,我们穿什么?你们看这棵小树(边说边画)叶子已经掉光了,北风呼呼地刮着,他感觉怎样,又会说些什么呢?你怎样帮助他?有位老爷爷和你们一样也想帮助小树,他是怎样帮助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5爷爷和小树。认识“爷”字
(联系天气变冷的实际及形象的笔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唤起他们对小树的同情与关爱,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看图练习试读课文,找出应注意读错的字“和huō”,指名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
1、提问:平时你们用什么方法自学生字?(①在书上画字②拼读③组词④记字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学会。
3、有不会的组员互相请教。
这样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自主探索、代表作交流提供了最好的空间。
四、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1、提出自学中不明白或不清楚的地方,集师生共同解决。
2、指名在书中读生字词。
3、出示卡片拼读。
4、两人比赛读。
5、开火与读。
6、认识偏旁“刂、冫、灬、人”记忆字形(介绍好的识记方法)
7、找朋友:出示偏旁组字卡,组织做游戏,如:“父”和“卩”好朋友,它俩合起来就念yé。
8、找生字全体看前边生字抢读。
9、组员互查、共同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通过各种形式比赛认读,识记字形,合作互助,使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既检查了自主学习的情况,又很好地巩固了自学成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五、初读课文
1、读文认识自然段:(每自然段讲一个意思。每自然段前有个明显标记,即空两格。一个自然段可一句话,也可几句话。)
2、读文找出不明白地方:如“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绿色的小伞”指什么?
3、读文领悟人与树关系。想象表演。
提示:寒冷的冬天,小树感觉怎样,它会说些什么,老爷爷会怎么做,怎么说夏天呢?爷爷感到怎样,会怎么说,小树呢?
4、小组合作表演
5、指名表演
(通过想象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读文的积极性,同时丰富了课文内容深刻地体会了人与小树的关系)
六、总结:
你本节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6、《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竖弯和竖钩、两点水、八字头、四点底四个偏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生字,练习朗读是重点。从课文中体会要爱护树木是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的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好环境?我们一起来看看保护环境应从哪些事情做起。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爷爷和小树
小朋友,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小树和爷爷有什么联系吗?
二、听老师读课文
划记自然段
三、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划记生字,并朗读三遍。
四、认读、书写生字
请同学拼读,带读后扩词。门、口、有、天、不、开、
强调“衣”的笔顺
五、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四个生字卡片,学生先认,再说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老师总结应注意的问题)“不”有四画,定悍要注意“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点起笔。“开”共四画,第三笔是“竖撇”“四”是五画,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写竖弯时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让学生再举一个笔画有竖弯的字来写一写)
2、边总结边摹写。
六、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四人小组讨论,再把不能讨论出来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板书】
爷爷和小树
穿衣裳
(冬天)爷爷
小树(夏天)
(不热)撑小伞(不冷
7、《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和立刀旁、两点水、四点底、人字头四个偏旁。
2、能读通课文,读懂读好课文第1~2自然段。
3、初步感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要爱护它们。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读懂读好课文第2自然段。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看图谈话揭题:
出示爷爷图,问:他是谁?和爷爷打声招呼,板书:爷爷,读读“爷爷”这个词;出示小树图,问:他又是谁?和小树也打声招呼,板书:小树,板书:和。
2、读课题。
3、质疑:爷爷是老人,小树是一种植物,把他们放在一起,你们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学课文,问:碰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
2、检查自学:
⑴说说课文大意:小朋友会读这个故事了,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吗?(同桌说说故事大意)
⑵自由读读生字。
⑶解决难读的字,集体正音。(随机)
⑷小老师带读生字。
⑸指名读课文,评议。
三、指导读懂课文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观察课文插图:
⑴说一说:冬天到了,小朋友有什么感觉?小树有什么变化?它也会感到怎么样?(出示小树冷得发抖的图)小树冷得怎么样?它会说些什么?小树冷成这样,你们说怎么办呢?(指名说)把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⑵指导学习句子: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请小朋友读读句子,看看课文里的插图,找找看暖和的衣裳在哪儿?理解暖和的衣裳就是小树身上绑的稻草。
问:爷爷给小树穿上了衣裳,小树怎么样了?(出示课文插图)从图上哪里看出来?请把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⑶指导学习句子:小树不冷了。
4、练习想像说话:
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树,冬天,树叶落光了,在寒风中光着身子会怎么样,闭上眼睛做做看,爷爷给你穿上了衣裳,现在你感觉怎样?请你们读读这段话,把你刚才的感觉说出来。(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高兴地说(?)
5、讨论:你们觉得爷爷怎么样?(随机板书)
6、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课文中讲的这棵小树在哪里呢?
7、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学生找到这句话。
⑵读读这句话。
存疑:冬天,爷爷给小树带来了温暖,到了夏天,小树给爷爷做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课中操
我家门前一棵树
春天到,天气暖,
秋天到,天气凉,
树哥哥,穿新衣。
树哥哥落叶飘。
爷爷给它来上肥,
爷爷给它扫落叶,
树哥哥点头笑。
树哥哥把手招。
夏天到,天气热,
冬天到,天气冷,
树哥哥绿荫荫。
树哥哥有点冷。
撑开大伞把阳遮,
爷爷给它穿棉衣,
爷爷乐得哈哈笑。
树哥哥真暖和。
五、巩固生字
1、拼字游戏:
把“热、冷、到、伞”分别拆成两部分组成拼盘,请学生把字拼起来,同时还要学四个新偏旁。
2、开小火车读读其他几个生字。
3、联系生活学生字:
小朋友,这些生字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听到过或用到过?
4、读新词,丰富词汇:把刚才学生说的一些新词存储在电脑里,并写在树上,让学生边读新词边种树。
8、《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爷爷和小树》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三个自然段五句话,写天冷了,爷爷爱护小树,照顾小树;天热了,小树给爷爷遮挡烈日,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文字活泼,富有情趣,且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根据课文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本课第一课时可通过“看、读、演、议”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应该爱护小树,初步懂得一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参加讨论并且发言。知道“衣裳”、“绿伞”在句子里指的是什么;知道“爷爷真好”、“小树真好”的原因。
3、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识“小字头”和“四点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能够积极参加讨论并且发言。知道“爷爷真好”,“小树真好”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够积极参加讨论并且发言。
【教学用具】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出示多媒体课件:
1、爷爷给小树“穿衣服”的活动画面,孙子好奇地问爷爷什么。
2、爷爷在树下摇扇乘凉的活动画面,孙子高兴地在树下边跑边叫。
边出示图画边指导学生整体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再分别说说图上是什么季节,小树长得怎么样。爷爷在干什么。孙子会问爷爷什么,爷爷怎么说。可同位互说,指名说,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二、读──弄懂课文,培养读书能力
课文较短,且通俗易懂,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可这样引起读的兴趣:刚才同学们看得认真,说得更好,书上有没有你说得好呢?
1、图文对照,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把本课生字和要求认识的字在文中画出,并多读几遍。
3、检查读书情况
⑴利用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⑵检查读书时可指名分段读、同位对读、指读全文。注意纠正平、翘舌音,轻声音节的读法。注意指导长句子的读法。
4、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5、细读课文,引导自悟。
⑴说说小树在哪里。
⑵天冷了,谁帮谁做了什么?“衣裳”指的是什么?小树还可以穿什么“衣裳”过冬?
指导学生怀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⑶图文对照,自学第2自然段。
天热了,谁帮谁做了什么?
“绿伞”指的上什么?并用“绿”练习说话。
朗读提示:图上的爷爷和孙子心情怎样?该怎样读好这段话?
⑷齐读第3段
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为什么说“爷爷真好”、“小树真好”?
指导学生用赞扬的语气读第3自然段。
6、赛读。
经教师指导,同学都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这时可让同学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再比,可配上轻快的音乐。
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
在学生读熟,读出感情后,可再进行背诵练习。
三、演──深化理解,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材只是例子,可以灵活运用,借助文中直观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对话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创设情境:大屏幕展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在黑板上画出大大的房子,并配以合适的音乐。
让学生3人一组分别扮演爷爷、孙子和小树。尽量让更多的小组有机会上台表演,要求在课文基础上有所发挥。
例:
孙子:爷爷,外面这么冷,您在干什么呢?
爷爷:我们冷,小树也会冷的,我要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它就不会冻坏了……
小树:(微动着树梢,用双手做树梢)谢谢爷爷,我真的不冷了,以后,我也会帮助您的。
四、议──发散思维,增强环保意识
1、小树和爷爷的关系怎样?
2、如果没有人的帮助,小树会怎样?村木会给人带来什么好处?
3、你帮树木做过什么?今后打算帮助树木做点什么?
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况,教师相机总结。
9、《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10个字。
2、认真观察两幅图,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认真看图,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合理想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发挥学生合理想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护花草树木吗?平时是怎样爱护它们的?你们为什么这样做呀?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的第5课,爷爷和小树(教师板书)齐读课题,什么事把爷爷和小树联系在一起的呢!快快打开书看一看。
二、指导学生看图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出示第二幅图
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3、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这两幅图上,打开书。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和会认的字。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相交换检查,看看画出的字和标出的自然段是否正确。
4、抽读生字和会认的字。指导学生读准“到、穿、冷、热”这几个字。
四、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自己读读第一段
⑴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文中的“我”指的是你自己吗?
⑵听老师范读,你听出什么了?(教师范读时把“我、门口、小”这几个词读得突出些。)
⑶学生自己练习读。
⑷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⑸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己出声读第2段,边读边标出有几句话。
⑵同桌互查标句子是否正确,互查后说说每句话讲的是什么。
⑶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板书:穿衣,不冷。
⑷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教师范读时,突出“暖和的衣裳”。
⑸学生练习读,同桌同学互读。
⑹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够。
⑺引发学生想象:假如你是小树,你会对爷爷说些什么呢?(目的是通过小树感谢的话,进一步体会人类对树木的保护。)
⑻出示填空练习,为背诵打好基础。
( )天到了,( )给小树穿上( )。小树( )了。
口头练习填空后,试着背一背。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自读这段,边读边标出有几句话。
⑵请两名学生读这段,读后教师提问:“小树是怎样回报爷爷的?”
板书:撑伞,不热
⑶教师提问:夏天,绿色的大伞指的是什么?看图说一说,爷爷在树下乘凉心情会怎样?爷爷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⑷请同学读文,读后评议,哪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⑸学生练习读。
⑹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⑺指名读,读后评议。
⑻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小树还能为人们做些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树木对人类的作用,人们离不开树木。)
⑼出示填空:
( )到了,小树给爷爷( )。爷爷( )。
①口头填空
②试着背诵。
4、朗读全文。
5、背诵全文。
⑴
看着填空练习背诵。
我家( )小树。
( )天到了,( )给小树穿上() 。小树不冷了。
( )到了,小树给爷爷( )。爷爷( )了。
⑵教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⑶试着独立背诵。
⑷同桌互背,相互纠正。
⑸指名背诵,背下来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10、《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就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故事讲的是有一个爷爷种了很多很多的树,他天天给小树浇水施肥,小树渐渐长大了。眼看冬天来临了,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还不停地哆嗦着说:“好冷呀,好冷。”爷爷听见了不慌不忙地说:“别急别急,我来给你穿衣服。”小树不冷了。夏天到了,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爷爷热得汗流浃背,还不停地扇着扇子。小树见了,关心地说:“爷爷,爷爷,快到树荫底下凉快凉快吧。”爷爷不热了,笑了,小树笑了,我也笑了。
这个故事好听吗?它已经被编书的叔叔阿姨编到书里面了,小朋友想不想读?(想)但是小朋友在读课文的时候会碰到很多的生字宝宝,小朋友有信心克服吗?下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学学这些生字宝宝,呆会儿我们来做摘果子游戏。
二、游戏识字
(贴果子图)生字宝宝很害羞,都藏到苹果里面去了,在跟小朋友捉迷藏呢。
那只要小朋友能叫出生字宝宝的名字,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个苹果就属于你,比一比谁摘的苹果最多。
(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例如:加一加,减一减,编字迷,编儿歌,讲故事等)
三、研读课文
1、第二自然段
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生字这一关,来祝贺一下,现在小朋友们读课文肯定容易多了。请小朋友自由地读读课文,并找出哪一段是写爷爷关心小树的?指明读。
⑴冬天到了,天气会怎么样?北风呼啸,雪花纷纷扬扬地飘下来,这时候,小朋友会穿什么衣服?
⑵此时的小树已落光了叶子,光秃秃地站在那里。他会怎么做,又会说些什么话呢?谁来做做小树,演一演,谁来做做北风、雪花。
⑶寒风中的小树真的很冷呀,我们该怎么办?好心的爷爷听懂了小树说的话,瞧!他笑咪咪地走过来了,爷爷来干什么?(看图说)
⑷爷爷给小树穿的衣裳是很暖和的,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暖和读出来。(指名读──比赛读)
⑸小朋友都喜欢当演员吗?(喜欢)那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请三名同学分别演爷爷、小树、寒风)
演后采访:小树你在寒风中觉得怎么样?
爷爷给你穿上衣服后你又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话想对爷爷说吗?
2、第三自然段
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服,小树不冷了。夏天里,小树又会为爷爷做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三段。
⑴夏天到了,小树变得怎么样?(指导生说出:树叶茂盛,郁郁葱葱,像一把伞等等)
⑵爷爷在这样的树荫下,一边喝茶,一边扇扇子,觉得怎么样?这时候爷爷会说什么话呢?
⑶指导朗读,让我们把爷爷的凉快通过朗读读出来。
四、总结
冬天里,爷爷给小树穿上衣服,小树不冷了。夏天,小树为爷爷撑开小伞,爷爷不热了,爷爷还会为小树做什么?小树还会为爷爷做什么?
所以人和树的关系可密切了。爷爷保护了小树,小树就能茁壮成长,为人们做很多事情。像有些小朋友在小花园里乱摇小树,这是不对的。小树会疼的,多少我们不仅要像爷爷那样保护小树,也要爱护学校里的一草一木,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
11、《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5课(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ㄥ”和“刂”
2、会读课文。
3、体会人与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学习重点:认识本课生字,会读课文。
学具准备:生字卡片,偏旁组字卡。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感觉怎样,我们穿什么?你们看这棵小树(边说边画)叶子已经掉光了,北风呼呼地刮着,他感觉怎样,又会说些什么呢?你怎样帮助他?有位老爷爷和你们一样也想帮助小树,他是怎样帮助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5爷爷和小树。认识“爷”字
(联系天气变冷的实际及形象的笔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唤起他们对小树的同情与关爱,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看图练习试读课文,找出应注意读错的字“和huō”,指名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
1、提问:平时你们用什么方法自学生字?(①在书上画字②拼读③组词④记字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学会。
3、有不会的组员互相请教。
这样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自主探索、代表作交流提供了最好的空间。
四、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1、提出自学中不明白或不清楚的地方,集师生共同解决。
2、指名在书中读生字词。
3、出示卡片拼读。
4、两人比赛读。
5、开火与读。
6、认识偏旁“刂、冫、灬、人”记忆字形(介绍好的识记方法)
7、找朋友:出示偏旁组字卡,组织做游戏,如:“父”和“卩”好朋友,它俩合起来就念yé。
8、找生字全体看前边生字抢读。
9、组员互查、共同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通过各种形式比赛认读,识记字形,合作互助,使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既检查了自主学习的情况,又很好地巩固了自学成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五、初读课文
1、读文认识自然段:(每自然段讲一个意思。每自然段前有个明显标记,即空两格。一个自然段可一句话,也可几句话。)
2、读文找出不明白地方:如“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绿色的小伞”指什么?
3、读文领悟人与树关系。想象表演。
提示:寒冷的冬天,小树感觉怎样,它会说些什么,老爷爷会怎么做,怎么说夏天呢?爷爷感到怎样,会怎么说,小树呢?
4、小组合作表演
5、指名表演
(通过想象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读文的积极性,同时丰富了课文内容深刻地体会了人与小树的关系)
六、总结:
你本节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