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资料一等奖》属于语文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资料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和第17课《酸的和甜的》一样,采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四、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播放有关农业科技的资料,激发学习的兴趣。
2.读懂课题。请学生说说农业的变化。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范读 学生仔细听生字的发音,把不懂的词语划出来。
2.学生自学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读对全文
重点指导:“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
线,织出五彩布 。”
(三)根据认字情况,进行字词教学
1.读生字卡片。(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自读,同桌读、小组读。)
2.猜字谜。 军帽在衣上――农 春风吹又生――茁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错误。
4.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农业的哪些变化?
5.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四生字,读读――找找朋友
2.学生仔细看,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3.哪些字可以自己连写,学生描红,练习。
4.教师重点指导 纺 织
写好绞丝的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
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 第二个折要写成“提”。
5.评议学生的字。
2、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资料
一、教材分析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和第17课《酸的和甜的》一样,采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四、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播放有关农业科技的资料,激发学习的兴趣。
2.读懂课题。请学生说说农业的变化。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范读 学生仔细听生字的发音,把不懂的词语划出来。
2.学生自学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读对全文
重点指导:“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
线,织出五彩布 。”
(三)根据认字情况,进行字词教学
1.读生字卡片。(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自读,同桌读、小组读。)
2.猜字谜。 军帽在衣上――农 春风吹又生――茁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错误。
4.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农业的哪些变化?
5.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四生字,读读――找找朋友
2.学生仔细看,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3.哪些字可以自己连写,学生描红,练习。
4.教师重点指导 纺 织
写好绞丝的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
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 第二个折要写成“提”。
5.评议学生的字。
3、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资料
一、教材分析
阅读这首小诗,犹如打开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卷,置身其间,仿佛看到晨曦下小鸟正唱着欢快的歌,梳理着蓬松的羽毛,无忧无虑地嬉戏着。可爱的小鸟在为林中树木“看病”,为田间菜苗“疗伤”。“红领巾”们来到树林,怀捧自制的小鸟巢,肩扛崭新的小木牌,给小鸟安家。树上的小鸟高兴地唱着:“‘红领巾’真好!”
课文用拟人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第一节写小鸟的活泼可爱,使人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些小精灵;第二节通过小鸟吃害虫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小鸟是树木的医生,是人类的朋友;最后一节用“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明了“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短短三段文字,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观念,并启发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爱护益鸟。
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那是小鸟温暖的家,是绽放的生命之花,是人与自然合奏的交响曲……
二、学习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 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播放课件:舒缓优美的音乐伴着清脆悦耳的鸟鸣回荡在教室里,树林,野花美丽的景色中,飞翔着小鸟,还有少先队员。
2.教师随着音乐朗读。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己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到课文下边的“苹果”和“树叶”中找一找,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查,比一比哪组小朋友善于乐于助人。
3.以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检查合作效果。及时订正字音。侧重订正“蓬、棱、巢、崭”的读音。字音重点:“蓬、棱”都是后鼻音,“喳、巢、崭”是翘舌音。提示:“棱”在“扑棱棱”词中变读为一声。
(三) 朗读感悟
1. 说说“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2. 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教师示范朗读。感受: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什么?
3. 讨论:小鸟为什么高唱“‘红领巾’真好”?
4. 自由练读。要读出小鸟的可爱,红领巾爱鸟护鸟态度的坚定。
5. 评读:指名读,大家都来当小评委,说说读得怎么样,再通过你的读告诉他应该怎么读。
6. 赛读:争当“最快乐的小鸟”;争当“最机灵的小鸟”;争当“爱鸟‘红领巾’”。
7. 比一比,谁来真当“善于赞美的小鸟”播放课件(少先队员在放鸟巢、钉木板、小鸟在他们头上飞来飞去,唧唧喳喳地叫着。)引导想象小鸟会说什么
。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小鸟在枝头高唱:“‘红领巾’真好!”
8. 美读:配乐读:表演读(一个学生读每小节中的问句,一部分学生读答句。)。
(四)找规律,引导背诵。
1.引导发现:再读课文,将三个自然段做一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和好朋友试着以问答的形式朗读课文。
3.和好朋友试着以问答的形式背诵课文。
4.男女生,师生,小组之间以问答的形式练习背诵。
5.配乐背诵。
(五) 开展游戏,巩固识字。
1.听听找找 一学生读生字,其他学生拿出自己的卡片。
2.小猴学样 老师举出卡片 学生做动作。
3.猜猜看 课件出示生字的某一部分让学生猜出生字。
4、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假如》教学设计资料
一、教材分析
一位外国作家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
是的,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这都要建立在关爱之情的培植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心生活,关爱环境。
认识9个生字,并会写8个字。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也动手写诗。
五、 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听《神笔马良》的故事。(录音)
2.教师语言: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示题)让我们来读课文。(请同学自由读)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1)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这句话在这首诗中出现了四次,可以按下面的提示指导朗读。
读第一次时,起音舒缓一些,停顿长一点,造成一定的悬念。
读第二次时,语速加快,形成一种关注下面事物的急切心情。
读第三次时,重读“马良的神笔”。强调“马良的神笔”,意思是下面讲的事更重要。
读第四次时,声音由重到轻,语速由快到慢。
(2)“画一个红红的太阳”“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画一双好腿”。
读这些语句时,感情也不一样。第一个是兴奋,第二个是喜悦,第三个是沉重。
2.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诗中的小朋友要实现哪些愿望?教师归纳。
3.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
4.出示课件,认读生字,检查认读情况。
5.小组逐节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感悟语言
1.小组学习
(1) 课文用三节写了小作者的三个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小节?在小组里读一读。
(2) 在这一小节哪个句子、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2.给时间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交流自学情况。
4.感悟句子
(1)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思考:我的第一个愿望是什么? 反馈。
.比较句子:
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第2句更能说明太阳的需要大。)
(2)学习第二段。
.小组读,思考:我还有什么愿望?
.问:小作者为什么有这个愿望呢?
.比较句子:
我要给小鸟画许多谷粒。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小作者怜惜小动物,说明小作者很有爱心。)
(3)学习第三段。
.小作者还有愿望呢?听老师来读读第三段。
.西西是个怎样的孩子呀?所以,小作者要给西西画——
.假如,西西真的恢复了健康,他会对小作者说什么呢?
5.扩展说话:我要给……
6.感情朗读。
(1)读懂了你喜欢的诗节,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把这一节读好。
(2)指名读、范读、模仿读、男女生比赛读。
(3)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四)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2.找自己的好朋友竞赛背。指名背,分组背。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
2.背诵课文。
(二)复习要写的字,指导书写。
1.复习步骤:记住字音,认识字形,扩词,用词语说句子。
2.按照复习步骤小组自学。
3.小组交流。
(1)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2)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4.指导书写。重点提示: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双:左边的“又”写得稍窄些,捺变点。
食:上面的“人”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是“点”。
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得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
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
5.巩固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并通过组词语理解字义。
(三)拓展活动
1.小组讨论: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些什么呢?
2.用小画笔把你的愿望画出来,再把你的想法写在旁边。
(四)实践活动
课文最后一段,没有说为谁画什么,可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或写一段诗歌,还可以用图画来表现自己想象的内容。
5、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称象》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5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8个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初步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教学建议:
教学开始,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如果现在有一头大象在你面前,咱们比一比,哪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问题一出,相信每一个小朋友都会在脑海中积极想办法。无论是哪种办法,老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
曹冲的办法是哪里来的?他是吸收了前面意见中合理的部分,摒除了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因此,教学时,不要简单地宣讲曹冲如何聪明,而应抓住他如何动脑筋,特别是如何吸收别人的意见来认识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曹冲的喜爱之情引导他们像曹冲一样,想办法解决课文中的生字,并在读中认真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并指导学生用上“先……然后……再……最后”等连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在进行这一环节时,可结合“金钥匙”进行,教给学生复述课文的方法,在反复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复述课文的水平。
拓展习题:
一、比一比,再组词。
员( ) 称( ) 官( ) 沿( )
圆( ) 秤( ) 管( ) 沉( )
二、照样子填空。
(称)象 ( )线 ( )车 ( )故事
( )报 ( )树 ( )瓜 ( )字典
相关资料:
曹操(155--220):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得,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积蓄军事力量。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消灭了世族军阀袁绍。又陆续削平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公园208年任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曹冲:曹操的儿子,名仓舒。生于公元196年,死于公元208年,只活了12岁。曹冲聪明过人,曹操很喜爱他,建安
13年(208年)曹冲生了病,曹操亲自请医生诊治,可惜不治而死。曹操极为悲伤,追封曹冲为邓哀王。
精品教案:
《称象》教学设计(一)
教学准备:
盛水的玻璃器皿、木船模型、玩具象、小石子、秤。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这头象又高又大,到底有多重呢?怎么称呢?今天学习古时候一个称象的故事。
板书课题:称象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用熟悉的方式解决。
2、检查识字效果。
(1)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2)认读字卡,交流识字方法。
三、熟读感悟。
1、再读课文,讨论:如果现在你的面前有一头大象,你有什么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2、学生讨论后汇报。(无论哪种方法,教师都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师:官员们有哪些方法?
学生汇报:(1)造一杆大秤。
(2)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师:曹操对这两种办法什么态度?(直摇头)
师:曹冲听了官员的话后怎么说?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讨论:曹冲的办法共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汇报。指生到黑板上画。
5、师生共同做实验演示称象的过程。
6、师:为什么曹冲这么小的年纪就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
(注意观察事物、爱动脑筋、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
6、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日记两则》教学设计资料
一、教材分析
小学生在读了一些文章、认识了一些字之后,他们便更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每天接触的人和事,都可能使他们感兴趣,并产生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冲动。《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的习作范文。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法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
这篇课文记录了“我”的两次“梦”。记录了“我”的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记录了在城镇的“我”与贵州山区小女孩阿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别。“我”那白纱裙的梦,在妈妈的影响下,变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
这个故事很有时代意义。教学时要结合生活现实,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许,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看到自己平时的影子,能够想起自己平时的思想与行为,也许还能够让学生从学习这篇课文开始,学会多想想别人,少想一点儿自己。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三、教学重点:学习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知道日记和作文的不同。
四、教学难点:学会多想想别人,少想点儿自己。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激趣学习日记格式
过渡: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朋友,瞧瞧他们是谁?
1.课件显示:动画双胞胎分别出示作文和日记。
问:小朋友,你们发现我们哥俩有什么不同吗?
2.小组讨论。
3.动画小结:小朋友真棒,我叫日记,哥哥叫作文,我比哥哥开头多了月、日、星期和天气,哥哥比我多了题目,小朋友,你喜欢我吗?快来和我交朋友吧。
(一) 学习生字
1.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老师正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交流记字方法。
(三)朗读感悟第一则日记。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
2.指名答,教师板书。
3.小组分工读,指名读。
指导:“我”的梦想没有实现,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还要注意标点的停顿。
4.“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课件演示日记内容。
5.指名回答。
6.指名、分组或齐读第一则日记。
(四)小结
写日记就要把当天发生的、印象深的事记下来,而不是像记流水帐一样,把一天做的事一件一件罗列下来。
(一) 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教师重点正音。
昨(平舌音) 娘(声母是鼻音) 晴(韵母是后鼻音)
2.观察字形,发现规律,分类说说写字时应注意的事项。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有的字偏旁相同。教师抓住字形的相同点进行范写,让学生迁移运用。
3.示范书写,重点指导。
女字旁:撇点的撇写长一些,第三笔不要超过右边的撇。
日字旁:写得瘦长一些,折笔稍向里收。
妹:右边的部件上横短,下横长。
读:第五笔是横钩,不是横折钩,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第2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出示课件:小朋友,你还认识我和哥哥吗?对了,我叫日记。还记得我和哥哥有什么不同吗?
2.学生回答课件提出的问题。
(二)朗读感悟第二则日记。
1.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议。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
3.齐读要求会认的生字,自读,开火车读。
4.老师范读,小组打擂台读,个人比赛读。
指导:要把“我”梦中开心的事,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5.讨论: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
a) 阿英妹妹来自哪里?
b) 阿英妹妹是个怎样的孩子?(失学、好学)
c) 妈妈小气吗?
6.指名或齐读第二则日记,说说你感觉“我”是个怎样的人?
(三)巩固生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请记字记得牢的同学说说记字方法。
3.自己再读读记记生字,同桌检查读生字。
4.完成“看看写写”练习。
(四)课后作业
按照日记的格式写一则日记。提示:
(1)今天你做了什么?
(2)你到过什么地方?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3)你最想干什么?
(4)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样?是高兴、伤心还是后悔……
7、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比本领》教学设计务资料
1. 启发:大家也许还不2. 知道,3. 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各个神通广大,4.
大家知道有哪些动物?它们各自擅长做什么呢?(板书:本领)
5. 提问:小动物们都有什么本领?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记录学生答案在小黑板上,6. 左边是动物,7. 右边是本领)
8. 引导:那么多小动物,9. 谁的本领大?每个小组选一个自己认为本领最大的小动物出来。(观察学生讨论情况)
10. 小结:大家都有自己心目中本领最大的动物,11. 但谁的本领更大,12.
却很难分得清。森林里就发生了小动物比本领的事情。(板书:比本领)的学习。
1. 七嘴八舌,2. 自由发言。
同3. 桌讨论,4. 再举手发言,5. 说一说。可能的答案有:梅花鹿跑得快,6. 大象能用鼻子卷东西,7. 猴子能爬树,8.
鼹鼠会打洞……(答案都是将动物拟人化了的,9. 有学生回答的角度可能不10. 一样,11. 如:狮子会打猎,12. 不13.
用特别的纠正,14. 仍然要鼓励其发言)
15. 小组讨论,16. 推选一人做汇报,17. 简单说明理由。
18. 倾听小结,19. 自然过渡到新课文
整体感知故事大意1. 大家先自己默读课文,2. 看一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们做了什么事,3. 遇到了什么问题。
4. 抽生答。小结:这是在一个森林里,5. 梅花鹿和金丝猴比赛谁的本领大的故事。
6. 抽生扮演动物角色,7. 做介绍。
8. 小结:大家介绍得都很棒!我们来看主题图,9. 究竟谁的本领大?
1. 带着问题默读。
2. 讲述故事大意。不3. 要求复4. 述细节。
5. 生甲扮演金丝猴,6. 生乙扮演梅花鹿。分别介绍自己的名7. 称,8. 外貌,9. 本领特点。
精读课文认识生字1. 引导生观察主题图:大家结合图片,2. 看一看,3. 梅花鹿和金丝猴在比赛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它们是怎么解决的?
4. 提示生字。
5. (板书生字)观察图片,读课文,思考问题。
辅导练习提示提醒学生可以多选。
8、小学语文说课稿:《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设计资料
一、教材分析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惟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画有蓝色树叶的图画。
2.看了这张树叶你想说些什么?提问: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这张树叶怎么会是蓝色?
3.总结学生感想导入课题:这幅图画是有点怪,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重点读准生字字音。
2.在不理解的词语下面画上“?”并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做动作、举实例、换词”等多种方式理解。
3.反馈:
.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
出示生字: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注意: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看课件,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出示词语:风景房子近处远处铅笔旁边已经惹人爱
借我桌上现在弄断小心注意连忙吞吞吐吐
皱着眉头自己用心不由脸红
.说说你有什么词语不理解?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及时纠正。
5.指导观察课文插图:谁是林园园,谁是李丽?你是怎么知道的?
6.同桌互相说说课文的内容。
(三)朗读感悟
1.刚才你们说得很好,现在你们能分别扮演“林园园和李丽”来朗读课文吗?
2.分三人小组表演朗读课文。(在表演过程中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
.在评议中,引导学生理解“吞吞吐吐、皱着眉头、没有接”等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指导读出林园园不愿意把笔借给李丽时吞吞吐吐的语气;
林园园皱着眉头不高兴时语气。
如: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1.你喜欢故事里的李丽和林园园吗?为什么?
2.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3.同学们你们能猜猜她为什么脸红,她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让他们和林园园一起进行反思。)
4.教师总结: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我们再也不要成为现在的林园园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生字认读: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2.读读词语:风景房子近处远处铅笔旁边已经惹人爱
借我桌上现在弄断小心注意连忙吞吞吐吐
皱着眉头自己用心不由脸红
3.同桌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领悟同学之间应该互助互爱)
(二)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欣赏。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是一个人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
可以表演读,可以读给老师等。
(三)读说练习
1.读一读,体会商量的语气。
.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2.同桌互读互听,练习读这两句话。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由术吐注课铅笔桌景拿”请学生读一读。
2.小组为单位观察字形的特点,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3.你能一、教材分析
二、学习目标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新课
(二)朗读感悟
.初读感知。
(三)书写指导
写好什么字,告诉大家你写时会注意什么?
4.学生练写容易的。“由术吐注课桌景”
(1)写美观。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吐、注、课、)要写得左窄右宽
5.有哪个字要老师书写的?(铅笔拿)
“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
“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
“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
“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4.学生练写。注意书写姿势。
9、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会摇尾巴的狼》第二课时说课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会摇尾巴的狼》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该课属于寓言故事类,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道理。课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对话形式展开故事,讲的是一只掉进陷阱里的狼,说自己是狗,骗老山羊救它,老山羊认出这是一只狡猾的狼,没有上当。这是一篇按听、说、读、练四线并进设计的课文,是一篇较好地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的好课例。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读懂每一句话”。根据本单元的要求及本课在该单元中的地位,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狡猾的人要警惕;学习老山羊遇事机敏的好品质。
2、知识目标
①理解老山羊是怎样一步步识破狼的真面目的。
②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毫不犹豫”“的的确确”造句。
3、技能目标
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好课文。
②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提问水平及合作学习能力。
*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认识狼的狡猾,理解老山羊是怎样一步步识破狼的真面目的。
二、说教法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议论纷纷、主动学习、书声朗朗。本课是以狼与老山羊的对话形式来展示的,五次对话采用“相似段”的写法。语言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主要采取以读代讲法、言语训练法进行教学。指导过程中通过“由扶到放”的教学步骤,选用小组讨论、小评委等多种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一个声、色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为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有利条件。
三、说学法
学生“会学”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我们都知道,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学习方法有一般的规律性,也有其特殊性。由于学生的气质、智力、基础存在差异,在学法的适应性上也有差异性,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本班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在学法上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我鼓励他们学习本课时采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习课文。课堂上并作具体的指导。对部分思维敏捷、善于创新的学生,我鼓励他们用“发现问题法”、“探索学习法”学习。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总之,在很大的范围内,任其发挥。同时为了使学法得到更好的掌握
,在总结课文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说说自己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其中什么方法效果好,并要求学生把这些方法分类积累起来,以便往后运用时信手拈来。
四、说课堂教学过程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发挥主体,巧妙引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其积极性,并把他们的潜能巧妙地牵引出来。
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结构相似这一特点,把狼与老山羊的第二次对话作为学生学习的切入点,按“扶——引——放”三步有序扎实地提高学生的自能学习能力。
第一步:“扶”。教学中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精讲课文的第3、4自然段(也就是狼与老山羊的第二次对话)。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共同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读——思——议——读”的学法指导:首先学生自由读3、4自然段,学生按教师的提示自学、探索,找出狼第二次对老山羊说话怎样说?怎样做?老山羊又怎样做?在自学的基础上充分鼓励学生质疑,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最后学生归纳学法。
第二步:“引”。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法学习狼与老山羊的第三、四次对话。同时,利用问题使学生读中有想,以想促说。学生在四人小组学习中既发挥个人才智,又体现团体合作的精神。接着教师引导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朗读出狼与老山羊的第三次对话。
第三步:“放”。出示学习目标后,放手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运用学法独立学习狼与老山羊的第五次对话。在交流中,学生互相补充,相互答疑,使问题等到圆满解答。
(二)质疑导思,自主探究
我认为,质疑是学生探索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质疑导思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引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课教学中,我处处注意放手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问,提高他们的提问水平。
如:在学生学习狼与老山羊的第二次对话时鼓励学生生质疑:从狼所说的4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新问题?
又如:在学生学习狼与老山羊的第四次对话中,也充分让学生质疑:此时狼、老山羊各会怎样想?
(三)以读待讲,培养语感
感悟和积累语言的最好方法是“熟读精思”。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思想。一是保证读的时间,一节课书声朗朗,读书训练贯彻始终;二是讲究读的形式,范读、自读、指名读、集体读等;三是讲究读的方法,如模拟配音朗读,通过设问,以问促读等;四是讲究读的质量,把朗读与感悟结合起来,以读导悟。教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内涵是指导读好课文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精神饱满,神态自若,富有青春活力,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感染力量。指导过程中,教师首先从感受形象出发,把握好文中老山羊和狼两个不同形象的语调。为了使学生披文入境,入境动情,指导过程中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诱发有直接影响作用。特别要通过教师的范读传导感情。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时,感情就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例如:在教学狼与老山羊的第二次对话时,我先让学生理解片段,然后我充满激情地朗读了片段。这一范读,使学生对狼与老山羊不同的语气一下子便领会了,对这一类课文的教学,要做到少一点分析讲解,多一点有感情地朗读的指导。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思想上产生强烈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说作业设计
我认为作业设计尽可能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设置统一答案,却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并能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便达到目的。因此,本节课的作业,我设计为:
作业1:学生角色扮演朗读全文。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