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册《寻找幸运花瓣》教学设计一等奖》属于教学设计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十二册《寻找幸运花瓣》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简析]
这是着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撰写的一篇散文,全文文字清新优美,语言朴素流畅,读来琅琅上口。文中通过描写一名小学生锲而不舍地寻找幸运花瓣五瓣丁香,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故事,揭示了幸运源于新的发现,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哲理。五瓣丁香是不可能给人们带来幸运的,但专心致志寻找的过程,以及最终发现后的惊喜,确实令人感到无比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并体会由此产生的心情变化。
2.朗读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悻悻、诳等词语的意思,说说对幸运的理解。
3.学习格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幸运也许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含义。
4.感受心中充满美好的希望,并为之而努力的过程是人生的一大快乐。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你是怎样理解幸运的呢?可以举例说说你曾经亲身经历的事,或看到的,听到的?
2.学生交流对幸运的理解,教师点拨。
3.师:刚才,你们谈了自己对幸运的理解,你们有没有听说世界上有种花瓣叫幸运花瓣?今天,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去寻找幸运花瓣。
4.出示课题,齐读课题:5.寻找幸运花瓣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轻声读课文,并完成填空。
学习任务单:
1.轻声读课文,想想幸运花瓣是什么花的花瓣?作者为什么要寻找它呢?
2.了解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____________,我兴致勃勃地去寻找,可是________________,就在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时,却_______________。终于心中的希望变成了现实,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交流自学,梳理课文内容。
⑴师介绍幸运花瓣。(出示图片)
⑵完成填空,教师归纳。
三、研读课文,体会心情
1.师:作者为了得到五瓣儿丁香,苦苦寻找,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此时此刻,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轻声读读课文,划出句子,并试着提提问题。
2.出示句子:我回味着这几天为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而乐此不疲的心情,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的惊喜,这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快乐。
⑴朗读句子。
⑵质疑问难,随机解决。
3.师:在寻找五瓣丁香花的过程中,哪些语句写出作者不同的心情?读读5-23节,划出有关的句子。
⑴学生交流,找到句子。
①于是,那天放学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园。
②我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离去。
③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
④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⑤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⑵这五句句子中,你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呢?
⑶师根据学生讨论,并归纳板书:
兴致勃勃悻悻兴奋不已沮丧惊喜
4.师生共同小结。
5.为了找到五瓣儿丁香,作者付出自己艰辛的劳动,在三天寻找过程中,有一天的描写最具体,让我们再来读读第12-20节,想想这次作者又是如何寻找的呢?
⑴出示第12-20节,学生轻声读,选你喜欢的一句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寻找幸运花瓣的?
⑵教师出示花朵,学生观赏。重点指导句子,朗读、体会。
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得清它长着几个花瓣儿。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⑶同音字区分,指导朗读句子。
一片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一朵一朵地划过:
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
⑷配乐朗读第12节-20节。
6.师:作者是如此专心致志地寻找幸运花瓣,她早已深深地陶醉在寻找五瓣丁香花的快乐中,即使在最沮丧时也未曾放弃,就在她心灰意冷时却忽然发现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
⑴学生读第21、22节。
⑵指导朗读句子,读出作者惊喜的心情。
⑶放飞想像,她当时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齐读句子。
师:作者在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时,却忽然发现五瓣丁香花,此时此刻,你想到哪句话形容当时的情景?
7.找到五瓣丁香花,她是那样激动,那样惊喜,难怪她会回味。朗读第23节。
8.小结: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使作者感到乐此不疲,使她获得惊喜,更带给她从未体验过的快乐。
四、总结全文,理解巩固
1.师:幸运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如文中所说。
出示课文最后三节。
⑴指导朗读这三节。
⑵读到这里,你觉得这快乐是什么?
⑶文章最后一节描写的正是作者在寻找五瓣丁香花的过程中对幸运的领悟。
⑷把它当作格言记住,并试着背一背。
2.老师再向你们推荐几句格言,选择你喜欢的一句介绍给大家。
幸运之神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地寻找她,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收获快乐,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心中的希望变为现实,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五、拓展作业
(1)抄写词语:
绕道 兴致勃勃 落日余晖 悻悻然 兴奋不已 诧异 乐此不疲 萌发
(2)学了课文,你对幸运是否有了新的理解、感悟呢?动笔写一写。
(3)读一读,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句话把一个人寻找东西的情景写具体。
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清它长着几瓣儿。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板书:
寻找幸运花瓣
兴致勃勃 兴奋不已 惊喜
悻悻 沮丧
乐此不疲 快乐体验
2、十二册《寻找幸运花瓣》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着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撰写的一篇散文,全文文字清新优美,语言朴素流畅,读来琅琅上口。文中通过描写一名小学生锲而不舍地寻找幸运花瓣五瓣丁香,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故事,揭示了幸运源于新的发现,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哲理。五瓣丁香是不可能给人们带来幸运的,但专心致志寻找的过程,以及最终发现后的惊喜,确实令人感到无比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并体会由此产生的心情变化。
2.朗读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悻悻、诳等词语的意思,说说对幸运的理解。
3.学习格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幸运也许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含义。
4.感受心中充满美好的希望,并为之而努力的过程是人生的一大快乐。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你是怎样理解幸运的呢?可以举例说说你曾经亲身经历的事,或看到的,听到的?
2.学生交流对幸运的理解,教师点拨。
3.师:刚才,你们谈了自己对幸运的理解,你们有没有听说世界上有种花瓣叫幸运花瓣?今天,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去寻找幸运花瓣。
4.出示课题,齐读课题:5.寻找幸运花瓣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轻声读课文,并完成填空。
学习任务单:
1.轻声读课文,想想幸运花瓣是什么花的花瓣?作者为什么要寻找它呢?
2.了解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____________,我兴致勃勃地去寻找,可是________________,就在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时,却_______________。终于心中的希望变成了现实,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交流自学,梳理课文内容。
⑴师介绍幸运花瓣。(出示图片)
⑵完成填空,教师归纳。
三、研读课文,体会心情
1.师:作者为了得到五瓣儿丁香,苦苦寻找,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此时此刻,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轻声读读课文,划出句子,并试着提提问题。
2.出示句子:我回味着这几天为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而乐此不疲的心情,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的惊喜,这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快乐。
⑴朗读句子。
⑵质疑问难,随机解决。
3.师:在寻找五瓣丁香花的过程中,哪些语句写出作者不同的心情?读读5-23节,划出有关的句子。
⑴学生交流,找到句子。
①于是,那天放学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园。
②我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离去。
③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
④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⑤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⑵这五句句子中,你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呢?
⑶师根据学生讨论,并归纳板书:
兴致勃勃悻悻兴奋不已沮丧惊喜
4.师生共同小结。
5.为了找到五瓣儿丁香,作者付出自己艰辛的劳动,在三天寻找过程中,有一天的描写最具体,让我们再来读读第12-20节,想想这次作者又是如何寻找的呢?
⑴出示第12-20节,学生轻声读,选你喜欢的一句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寻找幸运花瓣的?
⑵教师出示花朵,学生观赏。重点指导句子,朗读、体会。
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得清它长着几个花瓣儿。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⑶同音字区分,指导朗读句子。
一片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一朵一朵地划过:
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
⑷配乐朗读第12节-20节。
6.师:作者是如此专心致志地寻找幸运花瓣,她早已深深地陶醉在寻找五瓣丁香花的快乐中,即使在最沮丧时也未曾放弃,就在她心灰意冷时却忽然发现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
⑴学生读第21、22节。
⑵指导朗读句子,读出作者惊喜的心情。
⑶放飞想像,她当时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齐读句子。
师:作者在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时,却忽然发现五瓣丁香花,此时此刻,你想到哪句话形容当时的情景?
7.找到五瓣丁香花,她是那样激动,那样惊喜,难怪她会回味。朗读第23节。
8.小结: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使作者感到乐此不疲,使她获得惊喜,更带给她从未体验过的快乐。
四、总结全文,理解巩固
1.师:幸运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如文中所说。
出示课文最后三节。
⑴指导朗读这三节。
⑵读到这里,你觉得这快乐是什么?
⑶文章最后一节描写的正是作者在寻找五瓣丁香花的过程中对幸运的领悟。
⑷把它当作格言记住,并试着背一背。
2.老师再向你们推荐几句格言,选择你喜欢的一句介绍给大家。
幸运之神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地寻找她,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收获快乐,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心中的希望变为现实,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五、拓展作业
(1)抄写词语:
绕道 兴致勃勃 落日余晖 悻悻然 兴奋不已 诧异 乐此不疲 萌发
(2)学了课文,你对幸运是否有了新的理解、感悟呢?动笔写一写。
(3)读一读,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句话把一个人寻找东西的情景写具体。
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清它长着几瓣儿。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板书:
寻找幸运花瓣
兴致勃勃 兴奋不已 惊喜
悻悻 沮丧
乐此不疲 快乐体验
3、第九册《寻找幸运花瓣》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寻找、发现中的快乐。(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读中释疑,以读促思,以思促读,从而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作者寻找幸运花瓣这一过程的快乐。(2)引导学生懂得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懂得从生活中的寻觅中感受快乐。重难点、关键 1.体会“发现”的快乐。 2.感悟生活的真谛在于懂得热爱、珍惜生活,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合作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一起读课题。 2.指名说说“幸运”的意思。(称心如意;运气好)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归纳。(1)这幸运花瓣指的是什么?(2)为什么要寻找幸运花瓣?(3)怎么寻找幸运花瓣?(4)找到幸运花瓣了吗? 4.教师导入:是呀,世界真是太神奇了,还有幸运花瓣。作者能找到吗?是怎么找到的?请同学们发挥小组的力量,一起读课文,共同解答刚才提出来的问题。(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答疑难)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2)思考刚才提出的四个问题。(3)读一读课文,体会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过程。 2.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2)教师进行再强调。字音:“诧”是卷舌音;“瓣”是前鼻音;“茫”是后鼻音;“若”的声母是“r”.字形:“瓣”是左中右结构,注意与“辩”“辨”“辫”区别;“茫”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3)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十足。悻悻:失落的样子。诧异:惊异,惊奇。表示非常的出乎意料。专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4)指名用这些词语造句,在造句中积累词语,并学会正确地运用词语。 2.指名反馈: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文中的幸运花瓣具体指的是什么?(五瓣儿的丁香) 3.教师追问:为什么把五瓣儿的丁香称为幸运花瓣呢?(指名反馈:因为文中的“你”说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 4.教师小结:也正是因为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作者开始在生活中寻找这五个花瓣的丁香。作者找到了吗?(找到了)然而要找出这五个花瓣的丁香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作者在寻找幸运花瓣的这一过程中情感不断地发生变化,谁能说一说。、 失落→怀疑→兴奋→惊喜→茫然→快乐 5.引导学生用上面的感情线索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在读中探究解答。在初步集体反馈中,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为深入地探究文本奠定基础)四、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作者寻找幸运花瓣的原因和结果。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作者寻找幸运花瓣的征程,看作者除了找到了幸运花瓣,还找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按照课文的感情线索,说说“我”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描写寻找花瓣的句子,体验这一过程,感悟其中收获的快乐,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道理。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珍惜、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教具准备灿烂的丁香花图片。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灿烂的丁香花图片,指名用话形容这一丛的丁香花。 2.教师导入:同学们,丁香花很常见,但很多人和作者一样,很少去认真观察它的花瓣,以至于丁香花有几个花瓣都不知道。现在,你们知道丁香花有几个花瓣了吗?(四个) 3.教师:不,确切地说,丁香花大多数有四个花瓣,有时也会有五个花瓣。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这五个花瓣的丁香花的。文中的老师找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文中的“我”也找到了。他是怎么找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寻找五个花瓣的丁香花的过程。
二、品读句子,体验快乐。 1.学生再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寻找五瓣丁香花的语句。 2.指名反馈,教师适当地引导体会,并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2)“我必须直视着张开的花瓣,这样才能看清。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3)“我不理会他,只管专心致志地寻找。” 3.引导学生反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寻找幸运花瓣很认真、很仔细、很专注、很用心……) 4.教师导:是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这五个花瓣的丁香花。同学们,你能想象一下“我”当时的表现吗?(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演一演) 5.教师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读出“我”的惊喜。“忽然,我发现了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花,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不是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花?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6.教师:同学们,“我”找到了丁香花,得到了幸运了吗?如果得到了,你觉得他的幸运是什么?(得到了,他所得到的幸运就是他在寻找丁香花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 7.教师小结:是呀,作者回味着这几天乐此不疲的寻找,又回味着找到的时候的惊喜,这些都是他从未体验过的快乐。快乐源于一个发现。你们有过这种快乐经历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寻找的认真和专注,从中体验作者找寻过程中的快乐。同时在体验快乐的过程中,感悟出认真、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总会有收获的人生道理。最后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源自发现的快乐经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三、总结全文,拓展感悟 1.教师:同学们,作者在找寻五个花瓣的丁香花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的源泉,那就是发现以及找寻的这一过程。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你有过快乐的感受?(学生自由说一说) 2.教师小结:其实,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关键是你要时刻拥有一颗感悟生活、体验快乐的心。
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同学们,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用心体验生活,用心去感受快乐,做一个快乐的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4、《寻找幸运花瓣》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撰写的一篇散文,全文文字清新优美,语言朴素流畅,读来琅琅上口。文中通过描写一名小学生锲而不舍地寻找幸运花瓣——五瓣丁香,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故事,揭示了幸运源于新的发现,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哲理。五瓣丁香是不可能给人们带来幸运的,但专心致志寻找的过程,以及最终发现后的惊喜,确实令人感到无比的快乐。
【学习目标】
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悻悻、诳”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说说自己对“幸运”的理解。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幸运也许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语句或片段。
【教学建议】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我”活动的语句,抓住关键词语“兴致勃勃、悻悻、兴奋不已、乐此不疲”等,体会“我”当时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刚开始的兴奋,未找到时的失望与怀疑,继续寻找时的执着,找到后的惊喜等。
3再读课文,理解最后两节的含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幸运体验,谈谈对“幸运”的理解,进而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意思。
4学生自由准备,举行一个小型的朗诵比赛,有条件地话,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
5仿写练习时要引导学生着重描写寻找东西时的动作和神态,写作前,可以创设情景,也可以让学生回忆寻找心爱物件的经历,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写作做铺垫。
5、《寻找幸运花瓣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书写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感悟“幸运”的内涵。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金波的散文、儿童诗或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学生:了解丁香花的有关知识,搜集有关金波的资料。
教材简析
什么是真正的幸运?本文作者从小处取材,将发生在身边的一件小事收入笔端,诠释了幸运的内涵——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希望变成现实。文章语言清新朴实、自然流畅,于平实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处处都是学问。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作者寻找五瓣儿丁香花的故事:先写同学告诉“我”,谁要是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花,谁就会得到幸运;接着写“我”两次去寻找五个花瓣儿的丁香,都没有找到;再写“我”第三次去找,在经历了许多次失望之后,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五个花瓣儿的丁香;最后写“我”找到丁香花后的感悟,明白了“幸运”的真正内涵。
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有一些细节描写和重点词句,如第15~20段中“我”找花的动作描写以及两次出现的“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意图,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课文最后一段中的句子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本课,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幸运”的内涵;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于心,并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联系后面的内容,可以知道文中的“你”指的是“我”的同学。
第2段:“怔”是发愣、发呆的意思。
第3段:“只匆匆看了两眼”反映出“我”在看丁香花时的漫不经心。
第5段:“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高,劲头十足。
第7段:“悻悻然”指的是作者两次都没有找到五瓣儿丁香不满意的样子,和前面的“兴致勃勃”形成了对比。
第8段:“诳”是欺骗、瞒哄的意思。
第15段:这一段写的是“我”寻找五瓣儿丁香的样子。
第16段:“诧异”:觉得意外和奇怪。
第17段:“专心致志”:专心专意做某件事。
第18段:“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看的花很多,看得也很仔细,一朵一朵地在寻找,同时“我”的心情也在失望与希望中起起落落。
第19段:这一段进一步说明了“我”寻找得很专心,除了五瓣儿丁香,其余的东西都不能引起“我”的注意。
第21段:在经历过无数次失望过后,“我”已经开始失去寻找到五瓣儿丁香的决心了。
第22、23段:从“忽然”、“情不自禁”等词句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我”寻找到五瓣儿丁香时激动、幸福的心情。
第26段:“茫然”:完全不知道或是失意的样子。同学告诉“我”,谁要是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可是,正当“我”找到了五瓣儿丁香后,对于“我”将得到什么样的幸运而茫然,并进而引起了“我”对“幸运”的深思。
第27段:“乐此不疲”:指对某事物特别有兴趣,因而沉浸于其中,不知疲倦。
第28、29、30段:这几段是作者寻找到五瓣儿丁香后,对“幸运”的感悟: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幸运只是一种心灵感受。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希望变成现实,那就是幸运。学生在领会这几段话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课后第1题:是本文理解的重点,应渗透在学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寻找五瓣儿丁香时的心理变化过程,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什么是幸运”。在朗读和感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课后第2题:文中反复写“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这个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课后第3题:这些词语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检查学生是否都理解了。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任选两个词语练习说话或写话。
选做题: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谈谈自己对快乐的看法。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看法肯定不一样,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设计参考
一、导入课题,初步感知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如:“我”为什么要寻找幸运花瓣儿?什么样的花瓣儿会带给人幸运?幸运花瓣儿真的会给人带来幸运吗?)
2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查读文和生字认识情况,相机指导。
4在小组内交流刚才质疑的问题的答案。
二、品读课文,领会感悟
1“我”在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中,有过怎样的心理感受?找到有关的词语或句子作上记号。
2全班交流。抓住“我”的心理感受,理清文章线索:
(匆匆看了两眼)漫不经心→兴致勃勃→悻悻然→兴奋不已→失望与希望的相互交织更替→(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激动→茫然→深思
3为什么“我”会有这些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每次“我”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
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重点指导第15段、18~23段,28~30段的学习。
5“我”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幸运”的内涵。
三、联系生活,感悟升华
1在作者的眼里,“幸运”指的是什么?
2在你的眼里,“幸运”又指的是什么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注意积极、正确地引导。
3
老师提供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朗读、抄写。
四、回归文本,熟读成诵
1朗读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或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
2教师总结。
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集》等;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影子人》、《白城堡》、《追踪小绿人》、《乌丢丢的奇遇》等多部;评论集《幼儿的启蒙文学》、《能歌善舞的文字》等;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选》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
幸运的背后总是靠自身的努力在支持着。但自己松懈下来,幸运也就溜走了。——罗兰
真正的幸运在等待着有资格享受的人。——斯维托尼乌斯
幸运的机会好像是银河,它们作为个体的存在是不明显的,但作为整体的出现却光辉灿烂。同样,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许多细小的必要元素,最终都能成为带来幸运的条件。——培根
幸运并非没有丝毫的恐惧与烦恼。——培根
6、《寻找幸运花瓣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合作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寻找幸运花瓣的经过,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3.
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对自然的观察、体会与思考中感悟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寻找幸运花瓣的经过,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2、体会“幸运”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特别相信某个或某些数字能给人带来幸运。如:某人的手机号是15888888888,车牌号是豫N51888,等等。今天,我们将学习课文《寻找幸运花瓣儿》,相信这种这种花瓣儿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幸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文中的幸运花瓣而具体指得是什么?
2、我是怎样寻找幸运花瓣的?
三、品读课文、重点感知
1.
课文主要围绕题目中的那个词来写的?(寻找)
2.
同学们通过预习,大家了解到围绕着这个“寻找”课文写了些什么呢?
3.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在自学之前,老师出示要求:
(1)将课文快速浏览一遍。
(2).
在讲述寻找幸运花瓣的经过时,作者着重描写了“我”心理、行为的变化,请找出重点词句,做上记号,并反复诵读。
(3)文章中写“我”去寻找丁香花,一共有几次?
4、板书表格并一起完成。
次数
心理
行为
一
二
三
5、当我已经知道丁香有几个花瓣了,为什么又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寻找?(为了得到幸运)
6、(对照板书或表格)“我”这几天来就为这着一朵小小的五瓣丁香心神不宁。时而高兴,时而沮丧,时而兴奋,时而失落,时而惊喜,时而茫然。在文章中,对这几天的寻找作者用了一个词语是什么?(乐此不疲)
7、.理解:乐此不疲(乐于某事不知疲倦)。可见“我”在寻找幸运花瓣时有乐又有累。请你再次阅读描写三次寻找的部分,看看作者乐在何处,又累在那里?请找出最能表现“我”乐与累的词句,做上记号。自己找完后,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互通有无。
8、学生反馈,教师择其重点,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分析,加深理解。
(1)那天放学,我又兴致勃勃地去了街心花园。(理解:兴致勃勃)
教师引导:我为什么会兴致勃勃?指名读。
(2)一直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离去。(理解:悻悻)
抓住“只好”、“悻悻”两个词语反复读句子,体会我的沮丧与不甘心。
(3)在跑向学校的路上,我忽然意识到:你该不是搞恶作剧,故意诓我吧?是不是在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五瓣丁香?(理解:诓)
读出怀疑的语气,注意“压根儿”中“压”字的读音。
(4)我像发现了奇迹似地兴奋不已。真的,五瓣儿丁香!
教师引导:我为什么这么兴奋?教师读前一句,学生后一句,注意体会“我”的激动。
(5)出示:“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
教师引导体会:a、这么多的“四瓣儿”说明了什么?
b、省略号代表什么?
c、同样的句子为什么要重复一次?
d、这时候我的心情怎样?
(6)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教师引导:就在我有些绝望,几乎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时,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忽然发现有一朵花与众不同。它就是一朵“我”苦苦寻觅的五瓣儿丁香,这个时候“我”十分__(惊喜),于是“我”__(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什么是“情不自禁”?读一读这句话,体会一下这种惊喜。
(7)把(5)、(6)两句话对比起来读,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9、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生合作探究)
10、小结:幸运只是一种心灵感受,快乐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你得用心去感悟,去体验。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在你的眼里,快乐还源于什么呢?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人们都希望幸运降临到自己头上,但幸运不像四个花瓣的丁香那样可以信手拈来。它是五瓣儿的丁香,需要去寻找发现,需要付出努力。努力的过程就是幸运向你走来的过程,发现的快乐来自于我们辛勤的付出,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学都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得到幸运,都能成为一个幸运并且快乐着的人!
板书设计:
劝“我”寻找
寻找幸运花瓣儿
寻找过程
快乐源于新的发现
幸运只是心灵感受
得到启示
7、《寻找幸运花瓣儿》教学设计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寻找幸运花瓣儿》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寻找幸运花瓣儿》教学设计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教材简析】
这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撰写的一篇散文,全文文字清新优美,语言朴素流畅,读来琅琅上口。文中通过描写一名小学生锲而不舍地寻找幸运花瓣——五瓣丁香,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故事,揭示了幸运源于新的发现,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哲理。五瓣丁香是不可能给人们带来幸运的,但专心致志寻找的过程,以及最终发现后的惊喜,确实令人感到无比的快乐。
【学习目标】
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悻悻、诳”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说说自己对“幸运”的理解。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幸运也许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语句或片段。
【教学建议】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我”活动的语句,抓住关键词语“兴致勃勃、悻悻、兴奋不已、乐此不疲”等,体会“我”当时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刚开始的兴奋,未找到时的失望与怀疑,继续寻找时的执着,找到后的惊喜等。
3再读课文,理解最后两节的含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幸运体验,谈谈对“幸运”的理解,进而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意思。
4学生自由准备,举行一个小型的朗诵比赛,有条件地话,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
5仿写练习时要引导学生着重描写寻找东西时的动作和神态,写作前,可以创设情景,也可以让学生回忆寻找心爱物件的经历,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写作做铺垫。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寻找幸运花瓣儿》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8、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寻找幸运花瓣儿》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书写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感悟“幸运”的内涵。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金波的散文、儿童诗或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学生:了解丁香花的有关知识,搜集有关金波的资料。
教材简析
什么是真正的幸运?本文作者从小处取材,将发生在身边的一件小事收入笔端,诠释了幸运的内涵——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希望变成现实。文章语言清新朴实、自然流畅,于平实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处处都是学问。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作者寻找五瓣儿丁香花的故事:先写同学告诉“我”,谁要是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花,谁就会得到幸运;接着写“我”两次去寻找五个花瓣儿的丁香,都没有找到;再写“我”第三次去找,在经历了许多次失望之后,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五个花瓣儿的丁香;最后写“我”找到丁香花后的感悟,明白了“幸运”的真正内涵。
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有一些细节描写和重点词句,如第15~20段中“我”找花的动作描写以及两次出现的“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意图,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课文最后一段中的句子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本课,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幸运”的内涵;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于心,并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联系后面的内容,可以知道文中的“你”指的是“我”的同学。
第2段:“怔”是发愣、发呆的意思。
第3段:“只匆匆看了两眼”反映出“我”在看丁香花时的漫不经心。
第5段:“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高,劲头十足。
第7段:“悻悻然”指的是作者两次都没有找到五瓣儿丁香不满意的样子,和前面的“兴致勃勃”形成了对比。
第8段:“诳”是欺骗、瞒哄的意思。
第15段:这一段写的是“我”寻找五瓣儿丁香的样子。
第16段:“诧异”:觉得意外和奇怪。
第17段:“专心致志”:专心专意做某件事。
第18段:“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看的花很多,看得也很仔细,一朵一朵地在寻找,同时“我”的心情也在失望与希望中起起落落。
第19段:这一段进一步说明了“我”寻找得很专心,除了五瓣儿丁香,其余的东西都不能引起“我”的注意。
第21段:在经历过无数次失望过后,“我”已经开始失去寻找到五瓣儿丁香的决心了。
第22、23段:从“忽然”、“情不自禁”等词句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我”寻找到五瓣儿丁香时激动、幸福的心情。
第26段:“茫然”:完全不知道或是失意的样子。同学告诉“我”,谁要是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可是,正当“我”找到了五瓣儿丁香后,对于“我”将得到什么样的幸运而茫然,并进而引起了“我”对“幸运”的深思。
第27段:“乐此不疲”:指对某事物特别有兴趣,因而沉浸于其中,不知疲倦。
第28、29、30段:这几段是作者寻找到五瓣儿丁香后,对“幸运”的感悟: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幸运只是一种心灵感受。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希望变成现实,那就是幸运。学生在领会这几段话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课后第1题:是本文理解的重点,应渗透在学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寻找五瓣儿丁香时的心理变化过程,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什么是幸运”。在朗读和感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课后第2题:文中反复写“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这个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课后第3题:这些词语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检查学生是否都理解了。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任选两个词语练习说话或写话。
选做题: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谈谈自己对快乐的看法。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看法肯定不一样,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设计参考
一、导入课题,初步感知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如:“我”为什么要寻找幸运花瓣儿?什么样的花瓣儿会带给人幸运?幸运花瓣儿真的会给人带来幸运吗?)
2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查读文和生字认识情况,相机指导。
4在小组内交流刚才质疑的问题的答案。
二、品读课文,领会感悟
1“我”在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中,有过怎样的心理感受?找到有关的词语或句子作上记号。
2全班交流。抓住“我”的心理感受,理清文章线索:
(匆匆看了两眼)漫不经心→兴致勃勃→悻悻然→兴奋不已→失望与希望的相互交织更替→(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激动→茫然→深思
3为什么“我”会有这些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每次“我”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
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重点指导第15段、18~23段,28~30段的学习。
5“我”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幸运”的内涵。
三、联系生活,感悟升华
1在作者的眼里,“幸运”指的是什么?
2在你的眼里,“幸运”又指的是什么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注意积极、正确地引导。
3老师提供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朗读、抄写。
四、回归文本,熟读成诵
1朗读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或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
2教师总结。
9、《寻找幸运花瓣儿》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幸运的内涵。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读中释疑,以读促思,感悟课文蕴含的深刻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作者寻找幸运花瓣这一过程的快乐。
2.懂得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懂得从生活中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
1.体会“发现”的快乐。
2.感悟生活的真谛在于懂得热爱、珍惜生活,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
教学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25课《寻找幸运花瓣儿》,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组丁香花的图片。
2.丁香花非常好看,但文中的“我”寻找五瓣丁香却并不是因为它的美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寻找五瓣儿丁香吗?(指名回答,板书)
3. 找到了吗?(板书)在寻找的过程中我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呢?
4. 到底我是怎样找到五瓣儿丁香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寻找的过程。
二、品读句子,体验过程
(一)自学指导一:指名读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前两次“我”怎样寻找五瓣儿丁香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多读两遍,互相谈谈你的体会,分别是从哪里体会到的,也可以批注在书上。联系上下文理解“悻悻然”的意思,试着用“悻悻然”说句话。
(2)请用双横线划出第三次寻找时描写最具体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你体会到什么?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
1.学生自主学习。
2.集体交流。
指名回答后出示:
“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得清它长着几个瓣儿。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3.这段话中写了我的哪些动作?通过这些动作你看出什么?起立,一起边读边做动作。
4.作者写的真细致,你也来试试吧:说一说我还会有什么姿势呢?
5.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嘤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着五瓣儿丁香。(此处引导试写)
出示:咱们也一起感受这寻找的过程吧?想象因为我太专心寻找,还有什么情形‘我’没有注意到?
( ),我没( )。( ),我没( )。我只是在( )地寻找着五瓣儿丁香。”
6.小结:我找的多认真,这寻找的过程不但不单调,反而还挺有意思呢!我是多么渴望得到一份幸运啊!同学们也很细心,文中还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两次,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自学指导二:指名读快速浏览课文,同桌讨论:
文中两次写到“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用波浪线画出来,说说这是什么写法,揣摩它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1.学生自主讨论。
2.指名交流。
三.感受喜悦、理解幸运
1.教师:寻找的过程很漫长,也很艰难,作者停下找寻的脚步了吗?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他的做法?
2.虽然过程很漫长,但“我”终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你能想象一下“我”当时的表现吗?(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或者演一演)
3.教师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读出“我”的惊喜。
“忽然,我发现了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花。最初,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儿不是呈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学生试读-指名读-指导读-挑战读)
4.尽管经历了寻找的艰辛,但“我”还是找到了,因此我无比快乐,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不用去寻找,就直接有了一朵五瓣儿丁香,你觉得我还会有这样的快乐吗?
5.回味着这几天乐此不疲的寻找,又回味着找到时候的惊喜,作者又感到茫然。什么是乐此不疲?什么是茫然呢?让他茫然的是什么?(出示)
6.到底什么是幸运呢?我明白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最后一段)
7.你明白什么是幸运了吗?结合最后一段、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一谈你对幸运的理解:你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吗?今后你打算怎么做,让自己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8.带着自己对幸运的理解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9.想不想把这段话记下来?把它当做格言背一背吧!
四.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老师再向你们推荐几句格。(男女轮流读、齐读):
幸运之神会光顾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但如果她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准备好迎接她时,她就会从窗子里飞出去……——比尔盖茨
幸运的背后总是靠自身的努力在支持着。但自己松懈下来,幸运也就溜走了。——罗兰
幸运之神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地寻找她,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收获快乐,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心中的希望变成现实,成为一个幸运的人!———王老师和大家共勉
3.教师小结:在找寻五个花瓣的丁香花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的源泉,那就是发现以及找寻的这一过程。萌生希望之后去努力的将其变成现实,你就能感受到快乐和幸运。其实,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用心体验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得得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幸运!
五、布置作业(选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去完成)
1.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试写一句关于幸运的格言。
2. 作者说:“快乐源于一个新的发现”你认为呢?请联系生活体验,说说你对快乐的看法。
板书:
寻找幸运花瓣儿
萌发希望 细心寻找 实现希望(快乐)(幸 运)
努 力
10、六年级下册课文《寻找幸运花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A类目标:
1.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B类目标:
1.把握课文的线索,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快乐源于发现”和“幸运是努力使愿望实现”的感悟。
3.学习课文的详略安排。
C类目标:
1.感受金波作品的表述特色。
预习题设计:
1.“我”几次去寻找五瓣儿丁香?哪一次寻找过程写得最详细?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2.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词语,圈出来吗?
3.你觉得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要表达什么感受?
4.阅读金波《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带雨的花》《沙滩上的童话》等作品。
教学板块:
一、复习引入。
1.读词语:兴致勃勃、悻悻离去、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神态或者心理的,能谈谈对其中一个词语的理解吗?
2. 出示填空题,思考填空。
因为( ),所以我( ),最后,我( ),我体验到了( )。
能否用上以上四个词语填空?
二、学习详略,把握线索。
1. 作者说自己“乐此不疲地寻找”,具体到课文中,寻找了几次呢?这三次寻找幸运花瓣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心情不同,结果不同,详略不同。)
2.指名读描写第一次和第二次寻找的句子(5——7段),说说作者的心情变化。
板书:兴致勃勃——悻悻离去
希望 失望
3.本已悻悻离去,为何又会有第三次的寻找呢?
发现“你”找到了一朵小小的五瓣儿丁香。板书:兴奋不已
4.从12自然段写到了22自然段都在写第三次寻找的过程,也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部分,我们来仔细读读。
阅读提示:
作者是如何把第三次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写具体写生动的呢?
a.作者描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
b.选择一两处,像下面这样,标出重点词语,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如:那天放学比较早, 我径直奔向我小时候常去游玩的那片园林。
批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找到幸运花瓣,一定是在课堂上早就盘算着要去那片园林了。可见急切之情!
交流汇报:
1.那天的课, 我常走神儿, 我老是想: 我也要找到幸运花瓣!
2.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想象说话:为了能直视张开的花瓣儿,我还会用怎样的姿势去寻找?高于视线的——,低于腰部的——,再低一点的——
3.▲一朵朵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闪过:
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
▲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嗡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五瓣儿丁香。
▲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
这个金波好啰嗦啊,一个词儿写了六遍,是不是像那个笑话里凑字数的小学生一样?
每一次重复给你什么感觉?加标点,谈体会。文字背后包含着什么情绪?心情在希望与失望之间起起落落。
感情朗读。
4.▲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
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我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
这儿数字后面能否也都改成逗号呢?
指导朗读:“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我”是多么——惊喜。“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前面四瓣我是一数而过,到第五瓣我是多么的高兴啊!那是一种——板书:意外惊喜
5.你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样的一次寻找吗?(出示:专心致志)
还能换成什么词语呢?
一心一意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目不转睛 旁若无人 目不斜视
作者正是围绕这个词语展开了细腻地描写。
6.抓住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感觉、语言……就能把一个过程描述得细腻生动,让人如临其境。
提示:把第一次或者第二次详写试试?
可是,作者为什么要略写一二次的寻找,却如此细致地描写第三次寻找的过程呢?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理由?
小结:一而再,再而三,千寻万觅,乐此不疲,那种期待,那种紧张,那种渴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落,积蓄到达一个顶峰后,突然在没有预料的时候得以实现,就像一个放大镜一样,放大了突如其到的惊喜。这样的铺垫与衬托,最是高明啊!
如果文中的“我”是一个诗人,他此时一定会发出自己喜悦的感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感悟主题,体会哲理。
1. 回到板书:兴致勃勃——悻悻离去——兴奋不已——专心致志——意外惊喜
心情的变化,如同一根线,把三次描写连成了一个整体。在希望与失望的起起落落中,我们跟随作者一起经历了这样的三次寻觅。
课文中的“我”从这次寻觅中,找到了什么?
找到了罕见的渴望寻到的五瓣儿丁香,也找到了从未体验过的快乐,这快乐源于一个什么样的发现呢?
2.出示原文结尾:幸运也许只是一种心灵感受?
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与此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为什么编者删掉结尾关于幸运的感悟,只保留了作者对于快乐的感受呢?
那么这节课,你找到了什么呢?
小结:当我们专注地努力地去实现一个希望时,我们会体验到快乐,而希望实现的时刻,我们会感受到幸运。也许,希望不一定会变成现实,但至少,我们拥有一个希望,付出一份努力,就会享受到过程中的那份快乐。
四、拓展阅读,感知金波。
1.简介金波。
2.课前阅读了金波的作品,结合这篇课文给你的印象,谈谈金波的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提示,课文的人称形式,像散文诗一样的短句,诗化的故事。)
11、寻找幸运花瓣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了解我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并体会由此产生的心情变化.
2 朗读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意思,说说对幸运的理解.
3 学习格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 幸运也许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说说自己对幸运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 幸运也许是一种心灵感受 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幸运是人,你是怎样理解幸运的呢 可以举例说说你曾经亲身经历的事,或看到的,听到的
2, 学生交流对幸运的理解.
3, 你们有没有听说世界上有种花瓣叫幸运花瓣 今天,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去寻找幸运花瓣
4, 出示课题,齐读
5,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
(1)轻声读课文,想想幸运花瓣是什么花的花瓣 作者为什么要寻找它呢
(2)了解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我兴致勃勃地去寻找,可是 ,就在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的人时,却 .终于心中的希望变成了现实,我 .
2,学生交流自学,梳理课文内容.
(1)师介绍幸运花瓣(出示图片)
(2)完成填空,教师归纳.
三,研读课文,体会心情.
1, 作者为了得到五瓣儿丁香,苦苦寻找,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此时此刻,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轻声读课文,划出句子,并试着提提问题.
2, 出示句子:我回味着这几天为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而乐此不疲的心情,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的惊喜,这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快乐.
(1)朗读句子
(2)质疑问难,随机解决.
3,在寻找五瓣儿丁香花的过程中,哪些语句写出作者不同的心情 读读5—20节,划出相关的句子.
(1)学生交流,找到句子.
① 于是,那天放学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园.
② 我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离去.
③ 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
④ 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⑤ 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2)这五句句子中,你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呢
(3)根据学生讨论,归纳板书:
兴致勃勃 悻悻 兴奋不已 沮丧 惊喜
4,师生共同小结
5,为了找到五瓣儿丁香,作者付出自己艰辛的劳动,在三天寻找过程中,有一天的描写最具体,让我们再来读读第12—19节,想想这次作者又是如何寻找的呢
(1) 出示第12—19节,学生轻声读,选你喜欢的一句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寻找幸运花瓣的
(2) 出示花朵,学生观赏,重点指导句子,朗读,体会.
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得清它长着几瓣儿.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3)指导朗读
6,学习第20节
(1) 指导朗读,读出惊喜的心情.
(2) 放飞想象,她当时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
7,朗读第21节.
8,当我心中萌发了( )的希望时,我又有一种( )力量,继而通过( )地寻找,终于( ),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我觉得我真是一个( )的人,也是一个( )的人.
9,总结全文
四,学习格言,理解文章.
1, 出示课文最后三节,指导朗读
读后,你觉得快乐是什么
2, 把最后一节当格言记住,并试着背一背.
3, 推荐格言
4, 学了课文,你对幸运是否有了新的理解,感悟呢 动笔写一写.9写后交流)
5, 幸运之神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地寻找她,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收获快乐,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心中的希望变为现实,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板书:
5,寻找幸运花瓣
兴致勃勃 悻悻 兴奋不已 沮丧 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