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教案:7、课间十分钟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二年级教案:7、课间十分钟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间活动。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掌握“将”、“着”两个多音字;理解15个新词语,能写出“输、胜”的反义词。
3、能通过理解重点词读懂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读懂课文第四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的。
2、能给第二自然段前面加上总起句。
难点:抓住活动中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沸腾”、“丰富多采”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大意,初理文章脉络。
3、读懂第五自然段 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间十分钟
2、读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写什么?
3、课间十分钟你们搞些什么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内容来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反馈学生字情况。你觉得哪些生字的音、形需要提醒大家的或需要别人帮忙的?
如:赢、捷
3、再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段,思考:课文中一共写了哪些课间活动?其中主要写了哪几项?它们是课文的哪几段?
4、反馈思考情况。
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读准字音)
②大家交流讨论上述思考题。
三、学习第一第五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读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些什么?
②“沸腾”什么意思?
③“沸腾”还可以换哪个词?你认为哪个词更好?
④朗读这个自然段。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②找出总起句和分述部分。
四、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第四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的。
2、能给第二自然段前面加上总起句 。
3、品析词句,有感情地朗读二至四段。
4、读懂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挂出画有表格的小黑板。问:课文主要写哪几项课间活动?(填表:打乒乓、爬竿、丢沙包)
二、学习“丢沙包”一段
1、初步感知
①默读课文,用“——”划出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
②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丢沙包这项活动的?(丢包、躲包两方面)
2、具体理解
①师读总起句,生读分述部分的句子。
②讨论:写丢包、躲包的分别是哪几句?
③细读写躲包的句子,找出描写躲包动作的词。
④你能从这些动作词中看出些什么?(体会用词的准确)
⑤读最后一句,“欢畅”可以换哪个词?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什么?
⑥指导朗读。你认为这段该怎么读?
3、小结
“丢沙包”这一活动是怎样写具体的?(“攻”、“躲”两个方面)
三、用学习“丢沙包”这段的方法,自学“打乒乓”这段,思考填好表。
1、反馈。
2、看“丢沙包”这一段的方法,谁能把“打乒乓”这段也加上一句总起句,使其成为总起分述的段落。(激烈、紧张、起劲)
四、用学习“丢沙包”这段的方法,自学“爬竿”这段,思考填好表并反馈。
五、看表格比较:三项活动哪一项写得最具体、最生动?你从哪里看出来?
六、课堂作业
1、写话训练:
㈠用“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采”作为总起句,分述部分为①跳牛皮筋;②跳绳;③踢毽子。
㈡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真有趣”作为总起句。分“老鹰”、“母鸡和小鸡”两方面写。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题目。
板书:
活动项目 地点 动作 心情
打乒乓 校园东墙边 推、挡 欢笑声
爬竿 球台右边的大槐树下 丛身一跃
爬 笑
丢沙包 盯、躲、闪、蹦、跳
2、二年级教案:7、课间十分钟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间活动。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掌握“将”、“着”两个多音字;理解15个新词语,能写出“输、胜”的反义词。
3、能通过理解重点词读懂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读懂课文第四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的。
2、能给第二自然段前面加上总起句。
难点:抓住活动中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沸腾”、“丰富多采”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大意,初理文章脉络。
3、读懂第五自然段 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间十分钟
2、读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写什么?
3、课间十分钟你们搞些什么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内容来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反馈学生字情况。你觉得哪些生字的音、形需要提醒大家的或需要别人帮忙的?
如:赢、捷
3、再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段,思考:课文中一共写了哪些课间活动?其中主要写了哪几项?它们是课文的哪几段?
4、反馈思考情况。
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读准字音)
②大家交流讨论上述思考题。
三、学习第一第五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读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些什么?
②“沸腾”什么意思?
③“沸腾”还可以换哪个词?你认为哪个词更好?
④朗读这个自然段。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②找出总起句和分述部分。
四、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第四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的。
2、能给第二自然段前面加上总起句 。
3、品析词句,有感情地朗读二至四段。
4、读懂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挂出画有表格的小黑板。问:课文主要写哪几项课间活动?(填表:打乒乓、爬竿、丢沙包)
二、学习“丢沙包”一段
1、初步感知
①默读课文,用“——”划出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
②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丢沙包这项活动的?(丢包、躲包两方面)
2、具体理解
①师读总起句,生读分述部分的句子。
②讨论:写丢包、躲包的分别是哪几句?
③细读写躲包的句子,找出描写躲包动作的词。
④你能从这些动作词中看出些什么?(体会用词的准确)
⑤读最后一句,“欢畅”可以换哪个词?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什么?
⑥指导朗读。你认为这段该怎么读?
3、小结
“丢沙包”这一活动是怎样写具体的?(“攻”、“躲”两个方面)
三、用学习“丢沙包”这段的方法,自学“打乒乓”这段,思考填好表。
1、反馈。
2、看“丢沙包”这一段的方法,谁能把“打乒乓”这段也加上一句总起句,使其成为总起分述的段落。(激烈、紧张、起劲)
四、用学习“丢沙包”这段的方法,自学“爬竿”这段,思考填好表并反馈。
五、看表格比较:三项活动哪一项写得最具体、最生动?你从哪里看出来?
六、课堂作业
1、写话训练:
㈠用“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采”作为总起句,分述部分为①跳牛皮筋;②跳绳;③踢毽子。
㈡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真有趣”作为总起句。分“老鹰”、“母鸡和小鸡”两方面写。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题目。
板书:
活动项目 地点 动作 心情
打乒乓 校园东墙边 推、挡 欢笑声
爬竿 球台右边的大槐树下 丛身一跃
爬 笑
丢沙包 盯、躲、闪、蹦、跳
3、三年级教案:《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
2、了解课文怎样具体地写爬竿和丢沙包这两项活动的。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断的方法。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课间十分钟都开展哪些活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同学们在课间十分钟开展活动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
二、朗读课文。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三、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活动,主要写了哪几项?
四、请一位同学只读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假设这篇课文只有这两个自然段,读后你有什么感觉?(非常概括)
五、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呢?请三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第二自然段内容具体,表现在:①写了活动的地点;②写了参加者的态度、动作,比赛的紧张;③写了周围的观众。
第三自然段内容具体,表现在:①写了爬竿的地点;②写一个小同学从下爬上的全过程。
第四自然段内容具体,表现在:①写了丢沙包的地点;②写了丢沙包的同学如何猛攻;③写了中间同学如何躲包和抓包;④写了同学们的心情。
六、请三名同学分别读二、三、四自然段,再认真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这三项课间活动写具体的。
七、小结。
今后写作文,要注意学习作者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八、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丢包
丢沙包 躲包
抓包
16课间十分钟 打乒乓球 你推我挡
爬竿 迅速敏捷
跳皮筋、跳绳、踢毽、捉小鸡
4、三年级教案:《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欢乐情绪的感染。
2.学习课文是怎样把打乒乓球、爬竿和丢沙包这三项活动写具体的。
能力目标 3.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好场面片段的方法。
情感目标 热爱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1.学习课文围绕一个意思把活动场面写具体。
2.学习作者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
教具 投影、每人发一张纸(画方位图)、
学生现状分析及学法指导
学生写文章往往部分重点,部分主次,像记流水账。通过学习本课,失学生在写作方法上得到指导。
教学体会学生基本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双边活动
一、教师启发谈话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读词语卡片,理解词语意思
四、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五、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六、小结写活动场面的方法
七、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八、练习找中心句
九、再次总结把场面写具体的方法
十、多音字组词
同学们在学校里每天要度过好几个课间十分钟。在这十分钟里,同学们可以得到休息、放松,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也可以玩耍、做游戏、聊天,做各种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课间十分钟带给了同学们欢乐和幸福的童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同学们是怎样度过他们的课间十分钟的。
(一)读准字音,了解大概内容。
(二)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在书上标出课文中的同学们课间做了哪些活动。哪是详写,哪是略写,(板书: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是详写;跳皮筋、跳绳、踢毽子、玩“老鹰捉小鸡”等活动是略写。)
(一)读词语卡片。顿时沸腾喝彩小将回合胜负纵身一跃敏捷迅速张望密切合作沉着左躲右闪蹦来跳去轻巧海底捞月欢畅丰富多彩
(二)理解词语,学生查词典。顿时:立刻。沸腾:指情绪高涨。喝彩:大声叫好。回合:指双方较量。敏捷:迅速而灵敏。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一)默读课文,在书上画出方位词组。(校园的东墙边;球台右边的大槐树下;操场的西边;操场中间。)
(二)在老师发的纸上,根据方位词组画一张简单的活动分布图。因各人的绘画水平不同,可以画出简单的人物动作和景物,也可以只把活动的名称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一),思考这三段的开头都先交代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先交代了各种活动的位置,这样写清楚、明白。)
(二)默读这三段,看一看各项活动中作者都写了哪些人物。(写了参加活动的人和围观的同学们。)
(三)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这些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情绪等。)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初步知道了怎样写活动场面。学生讨论,然后说一说。
(一)要有详有略,抓住两三个小的场面作为重点来写,其它的一带而过。
(二)写活动场面不光要写参加活动的人是怎么做的,还要写出周围观众的表现和情绪,这样才会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写活动场面时要注意写出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情绪等。
(一)投影打出第一组句子,进行删词比较。
1.沙包飞来了,只见这个同学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飞来了,只见这个同学一抬腿,沙包从裤腿边飞了过去。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组句子,找一找哪里不一样,在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第二句比第一句少了“轻巧地”和“嗖”两个词。“轻巧”说明了这个同学的动作敏捷、灵活。“嗖”这个象声词说明沙包飞过来的速度很快,还带着风声。如果没有这两个词,这个句子就没有了生气,就不够具体。)
(二)投影打出第二组句子,进行比较。
2.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动猛攻。两头丢包的同学向中间的同学发动进攻。(第二句少了“密切合作”,“猛攻”变成了“进攻”)“密切合作”说明了两头丢包的同学配合得非常好。“猛攻”说明了他们丢包时速度很快,来势凶猛。这两个词突出了丢沙包这个活动很有意思。
(一)本课写了课间十分钟同学们的活动情况,是围绕课文中的哪句话来写的?(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二)读一读这句话的上文和下文,它在这里起着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概括写出了活动场面的特点。)除了前面总结的以外,还要注意:(一)抓住场面的特点来写。本课就是围绕“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这一特点展开写的。提到的七种课间活动说明了“丰富”。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这三项活动写得比较具体,写出了活动非常有趣,表现了“多彩”。(二)要把句子写具体,可以用比喻及准确的动作词语、形容词、象声词等。从本课中找出三个多音字练习组词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指名读词语卡片,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本上画出方位词。听三个同学分别读2、3、4自然段学生讨论,说说你学会了怎样写活动场面。教师用投影片出示句子,进行比较。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有什么不同。
达标测评回答问题:课文中都写了哪些活动?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针对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16*课间十分钟
详略得当 人物动作,
观众表现 象声词、动作词、比喻句
5、三年级教案:《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读懂第1-3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1-3段中重点词句。
三、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揭题
同学们,每当下课铃声响了,总看见你们非常快乐参加课外活动,你们都在参加哪些活动?
2.听课文,了解大意。
(1)课文写了哪几项课间活动,分别是哪几段的内容?
3.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1)哪几项活动最详细的介绍?
(2)找出哪几段属于总分段式?
4.学习生字新词
(1)正音(乒乓竹竿沉着纵身一跃小将)
(2)给多音字注音:
将(jiàng jiāng )
将计就计( ) 将士( ) 将给( )
精兵强将( ) 将信将疑( ) 将来( )
着(zhe zhāo zháo zhuó )
着数( ) 着慌( ) 着火( )
你听着( )衣着( ) 着装( )
(3)写出反义词
输( ) 胜( ) 贫( ) 笨拙( )
(4)在横线上填上表示“看”的意思。不能重复。
________四周 ________目标
________天空 ________大地
5.讲读第1段。
(1)朗读课文,划出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沸腾”是什么意思?校园里为什么会“顿时”“沸腾”。
6.讲读第2、3段。
(1)分别介绍了哪些活动?同学们玩得怎样?
(2)划出能表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的句子?
(3)指导朗读。
A.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起劲啊!只一分决定输赢,可是你推我挡,常常打十几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B.一个大同学刚从竿上滑下来,一个小同学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到了竿顶。(反映小同学动作敏捷)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课堂作业本1-3题
六、教后记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第4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的。
2.初步养成积极参加课间活动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第4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齐读1-3段。
2.讲读第4段
(1)默读,找出中心句。
(2)小组讨论怎么来分述“最有劲”(丢沙包躲沙包)
(3)指名读“丢沙包的同学”一句,找出反映“最有劲”的词语。(密切合作、猛烈)
(4)理解“躲包的同学”怎么“躲”。
①这部分共几句话,指名读。
②第4句写躲包的同学赢得了胜利,心里很高兴。躲包的同学为什么能赢?他们躲包有什么特点?(沉着、灵活)具体表现哪里?
③“欢畅”什么意思?能改用“欢喜”吗?
④为什么躲包的同学胜利了会这么高兴?(他们战胜的是“劲敌”)再读读写“躲包的同学”的这4句话,看看“丢包的同学”是怎样“密切合作”、“猛攻”的?(沙包飞来力量大、速度快、落点刁)
⑤小结:双方都很厉害,躲方技高一筹。
①齐读第4段,读出紧张欢快的气氛。
3.讲读第5段
(1)指名读总起句,找中心词“丰富多彩”,理解该词。
(2)哪几句是分述,是从哪些方面对总起句作具体说明的?
4.全文总结
(1)说说同学们在课间活动有哪些出色的表现?(顽强的作风、沉着的态度、灵敏的反映、高超的技艺....)
(2)希望同学们在课间活动中锻炼自己。
五、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6题。
六、教学反馈:
第3课时
目标:1、继续学习总分段(课文第5段)
2、更据第五段的写作题材,写一个总分段。
一、听写词语
二、回顾课文,巩固总分段
1、读2、3、4段,比较详略总结写法
2、给2、3段加总起句
(先学生讨论再集体交流)
三、学习最后臆断
1、自读
2、判断是否总分段,说理由
3、比较和前一个总分段什么不一样?
4、读一读
四、练习写话
1、用“课间活动真丰富。”做总起句,分述部分:跳牛皮进跳绳踢毽子
2、老鹰捉消极的游戏真好玩,仿照“丢沙包”的写法,分老鹰、母鸡、小级几方面来写。
6、三年级教案:二年级教案:三年级 坐井观天(实录片断)
省编教材第四册第三十课
设计:杨明明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学“坐井观天”。“井”是生字,看老师写,大声
念——井。对,是后鼻音。读准了,写对了。
谁坐井观天。
生:青蛙坐井观天
师:(指着图背第一段)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哪儿是井沿?请同学们在课文插图中的井沿上写上“井
沿”。
生:(写“井沿”)。
师:井沿就是井边。那么桌子旁边叫什么?
生:桌沿。
师:你还能说什么“沿”?
生:床沿、河沿一一
师:对,很能干!
我们看课文,读小鸟飞来这句话,你说说干嘛说它落在井沿
上?不说它停在井沿上。
生:我知道,因为小鸟是从天上飞下来的,所以说它落在井
沿上。
师:你说得真好。我们来读读看。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我们往下读课文。完成这个填空。
( )和( )争论( )。
生:读课文,完成填空。
(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有多大)。
师:那么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我们自
己来读懂,会吗?
哪一节课文说青蛙的?用手势表示。
生:(举4个手指)
师:对了,第四节是写青蛙的,我们读读。
生:(读第四节)
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它的意
思是——
生: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的。
师:很好。你把问号改成了句号。(出示问句和陈述句)还
有谁能像他这样说。
生:(练习说话)
师: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你明白吗?它认为哪一句
是大话。请读读第三节。
生:青蛙认为“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是大话,因为
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你觉得小鸟是在说大话吗?
生:不是。小鸟天天飞来飞去的,不像青蛙只待在井底。小
鸟当然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好,现在我做青蛙,你做小鸟,我们对着读。好吗?(师
生对读1—3自然段,读出语气)
师:刚才你说天无边无际,什么意思呀?
生:无边无际就是说天很大很大,大得没有边。
师:是吗?我们把小鸟说的话读一遍。
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我不明白了,究竟是谁错了?你明白吗?
请完成这个填空:
青蛙认为天( ),是因为( )。
小鸟认为天( ),是因为( )。
(请学生自学后完成填空,交流评价)
师:能说说青蛙错在哪里吗?
生:青蛙坐在井里,不知道天有多大,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
大,这是可以原谅的。可是小鸟告诉它了天无边无际,它还要说
自己不会弄错的,那就不应该了。
生:它不能那么肯定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它应该跳出井口看
看,再说对还是错。
师:你说得有道理。我们来表演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它会说
些什么?
你们谁愿意表演跳出井口的青蛙?
生:(纷纷表示愿意)(演跳出井口的青蛙)
生:呀!天原来有这么大。
生:p阿!小鸟说得对,天真的无边无际。
生:我坐在井底下不知道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晓得天这么
蓝、这么高、这么大。
生:啊!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
7、三年级教案:二年级教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
10、参观人民大会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登山、灿烂、宽敞、贵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责任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谁参观过人民大会堂?它座落在什么地方?介绍有关大会堂的资料。见“扩展资料”。
2.老师范读课文,听后简单谈谈你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用填表法完成自学)。
生字
读音
音序
部首
剩几画
组词
阶
jiē
J
阝
4
台阶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登、厅、党”是后鼻韵母;
“灿、烂、宾”是前鼻韵母;
“敞、饰”是翘舌音。
2.分析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规范。
“登”上下结构,左上角是“ ”,不要写成“ ”;右上角是“ ”,不要写成“ ”。
“厅”半包围结构,外围是个“厂”,不要把第一笔写成撇。
“席”半包围结构,里下方是“巾”,不要写成“又”。
“敞”左右结构,左边是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变形的“ ”字,不要写成“ ” 。
“内”独体字,注意里边是“丶”,不要写成捺。
3.难以确定的部首。
“登”应查“豆”部。
“内”应查“|”部。
“党”应查“小”部。
4.区别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5.区别形近字,可采用组词方式,作巩固练习。
席( ) 党( ) 敞( ) 内( )
度( ) 赏( ) 敝( ) 肉( )
芒( ) 座( ) 描( ) 具( )
茫( ) 坐( ) 瞄( ) 且( )
四、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庄严:庄重而严肃。
国徽:代表国家的标志。我国的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红底;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宽敞:宽阔、宽大。
繁星:许许多多的星星。本文比喻电灯很多。
摆设:把物品(多指艺术品)按审美观点安放。
晶光闪耀:十分明亮的光芒一闪一闪地耀眼。本文指中央大厅大理石的地板十分明亮。
眼花缭乱:看到的东西又多又好看,眼睛都看花了。
情不自禁: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五、自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六、作业:
生字、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按参观的顺序写”这种写作方法。
2.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责任感。
教学重点:
弄清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各具什么特色以及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参观顺序把看到,听到的内容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本文是一篇参观记;题目交代了干什么,也就是本文以内容命题的。)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读了这篇文章,人民大会堂给你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
板书:雄伟壮丽
8、三年级教案:二年级教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 纸奶奶的生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一)
11.《纸奶奶的生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纸张的发展变化;
2.使学生明白各种纸张的功能特点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训练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来有更多的创造,为人类造福。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白课文中各种纸张的功能特点。
2、大胆想象,自己设计一种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自学自悟,理解课文: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号,什么意思?你想怎样学呢?
3、那么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呢?打开书,一人读,其他同学找到四个问题。
4、初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
5、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解决第二个问题。
6、学生汇报。
注:侧重点不同。
齐读课题。
阅读课文。我想按照阅读提示去学……
1、给纸奶奶过生日的有哪几个儿孙?
2、他们有什么本领?
3、纸有哪些发展变化?
4、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纸?
学生自学。
学生喜欢说哪个问题,就说哪个。
9、三年级教案:二年级教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 纸奶奶的生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二)
11. 纸奶奶的生日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3.能初步把握本课所介绍的各种纸的性质和用途,体会到科学技术在发展,人类社会在进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纸奶奶的生日》。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二、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讲了哪几种奇妙的纸?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作用?为什么纸奶奶感慨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三、全班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解决纸的种类、特点、作用,相机完成课前老师发的表格。
2.学生交流时相机理解:恭恭敬敬、慢条斯理等词语。
教师简介“薄铝箔”等词语。
板书:
名称
特点
作用
避水纸
不怕水
做雨衣、做泳衣
耐热纸
不怕火
炼钢、生物实验都能用上
食用纸
可以吃
做成报纸、书刊,读完后能吃
防锈纸
防锈
包装金属元件、保护其不生锈
速溶纸
快速溶解
包装水泥、制成手帕、餐巾
容器纸
耐高温
制成容器、可以用来做饭、烧水
3.小组合作学习。
选取你最喜欢的一种纸,有感情地把相关内容朗读给小组中其他的同学听,大家互相评议。
4.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全班同学介绍一种纸,其他同学作评价。
5.教师小结过渡:
纸奶奶听着儿女们的介绍,心里又高兴又激动,她感慨地说了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
6.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
①出示幻灯片:齐读。
②理解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原指蓝色从寥蓝提炼而成,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后来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这里指纸发展太快了,一代更比一代强。表达了纸奶奶高兴激动的心情。)
四、引导学生大胆想像
今天,老师请你们当发明家,想一想,你要发明什么纸,它有哪些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呢?也可以发明新型房子、桥梁、道路、学习用具等,可以说一说,也可以画一画。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五、总结
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呢?
1.了解了课文介绍的6种新型纸的特点和用途。
2.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发明创作的欲望。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想象发明的物品介绍给家长或小伙伴。
2.预习第12课。
七、板书设计
10、小学语文二年级: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间活动。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掌握“将”、“着”两个多音字;理解15个新词语,能写出“输、胜”的反义词。
3、能通过理解重点词读懂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读懂课文第四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的。
2、能给第二自然段前面加上总起句。
难点:抓住活动中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沸腾”、“丰富多采”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大意,初理文章脉络。
3、读懂第五自然段 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间十分钟
2、读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写什么?
3、课间十分钟你们搞些什么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内容来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反馈学生字情况。你觉得哪些生字的音、形需要提醒大家的或需要别人帮忙的?
如:赢、捷
3、再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段,思考:课文中一共写了哪些课间活动?其中主要写了哪几项?它们是课文的哪几段?
4、反馈思考情况。
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读准字音)
②大家交流讨论上述思考题。
三、学习第一第五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读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些什么?
②“沸腾”什么意思?
③“沸腾”还可以换哪个词?你认为哪个词更好?
④朗读这个自然段。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②找出总起句和分述部分。
四、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第四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的。
2、能给第二自然段前面加上总起句 。
3、品析词句,有感情地朗读二至四段。
4、读懂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挂出画有表格的小黑板。问:课文主要写哪几项课间活动?(填表:打乒乓、爬竿、丢沙包)
二、学习“丢沙包”一段
1、初步感知
①默读课文,用“——”划出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
②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丢沙包这项活动的?(丢包、躲包两方面)
2、具体理解
①师读总起句,生读分述部分的句子。
②讨论:写丢包、躲包的分别是哪几句?
③细读写躲包的句子,找出描写躲包动作的词。
④你能从这些动作词中看出些什么?(体会用词的准确)
⑤读最后一句,“欢畅”可以换哪个词?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什么?
⑥指导朗读。你认为这段该怎么读?
3、小结
“丢沙包”这一活动是怎样写具体的?(“攻”、“躲”两个方面)
三、用学习“丢沙包”这段的方法,自学“打乒乓”这段,思考填好表。
1、反馈。
2、看“丢沙包”这一段的方法,谁能把“打乒乓”这段也加上一句总起句,使其成为总起分述的段落。(激烈、紧张、起劲)
四、用学习“丢沙包”这段的方法,自学“爬竿”这段,思考填好表并反馈。
五、看表格比较:三项活动哪一项写得最具体、最生动?你从哪里看出来?
六、课堂作业
1、写话训练:
㈠用“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采”作为总起句,分述部分为①跳牛皮筋;②跳绳;③踢毽子。
㈡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真有趣”作为总起句。分“老鹰”、“母鸡和小鸡”两方面写。2、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题目。
板书:
活动项目 地点 动作 心情
打乒乓 校园东墙边 推、挡 欢笑声
爬竿 球台右边的大槐树下 丛身一跃
爬 笑
丢沙包 盯、躲、闪、蹦、跳、
拾、转、捞、抓 欢畅
11、二年级教案:二年级说话课:看图编故事
二年级说话课:看图编故事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看图编故事的兴趣,指导学生能够把话说清楚完整。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能按一定的顺序将图意表达明白。
3、能够根据图画之间的联系,发挥大胆丰富的想象编说故事,鼓励创新求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将故事编完整,说清楚,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准备:
图片、录音机、空白磁带、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训练块面
目的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1、激发说话的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有关小熊的知识储备。
2、丰富知识积累,知道熊会冬眠。
1、出示图片:老师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熊。你们了解小熊吗?
2、相机点评,简介“冬眠”。
交流、介绍有关熊的生活习性知识。
二、逐幅练说、入情入境
1、要求学生看清图意,仔细观察,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话。
1、出示图画(一):①这是什么季节?小熊在干什么?
②你怎么知道是冬天的?
③雪花飘飘,谁能想象一下窗外冬天的景色?
点评:说得要清楚、明白。
1、观察图画(一)
①整体观察,个别回答:冬天到了,小熊在睡觉。
②仔细观察局部,注意窗外的雪花。
③个别学生描绘冬景。
训练块面
目的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逐幅练说、入情入境
2、指导学生能够把话说完整、清楚.
3、鼓励学生大胆合理地运用学过的词句练习说话,丰富语言的积累。
④实物投影:“词语超市”师:不妨读一读,不选没关系。
⑤天气真冷,小熊会怎么睡觉呢?小熊,你梦见了什么呀?
2、出示图画(二):小熊还梦见了一只全身洁白、用雪堆成的小雪熊呢!他为什么会梦见小雪熊呢?他们会怎么在一起玩耍呢?
3、①师: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美梦呀!小熊一觉醒来,发现世界全变了。(出示图画三)
②实物投影:“句子超市”师:不妨听一听,哪句你喜欢。
点评:说得要有顺序,想得要大胆合理。
③小熊拍拍脑袋,还惦记着好伙伴小雪熊呢,他会怎样去问太阳公公、小花妹妹、燕子姐姐呢?
④自由选择描写冬天的词语,再次练说冬景。⑤每人自由表演,角色体验,简要描绘梦境。
2、学生体会小熊的内心世界,同座位表演:一人扮演小熊,一人扮演小雪熊。
个别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合作表演。
3、①从天空到大地仔细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②自由选择描写春天的句子,再来描绘春景。
③想象练说。
三、编说故事、鼓励创新
1、初步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1、有一位小朋友看了这三幅图为小熊编出了一个童话小故事,看看你喜欢不喜欢。(范读)
2、观察学生神情、动作。点评:故事是很清楚,可是没有趣。
1、认真听,喜欢就鼓掌,不喜欢可以摇摇头、皱眉头的。
2、说说自己的看法。
训练块面
目的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编说故事、鼓励创新
2、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将童话故事编说具体、清楚。
3、鼓励学生创新求异,编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故事。
3、分发学生每人一份小图片,巡视指导说话。
4、指名说,提出要求:用心听,大胆说。
点评:说得要清楚,有趣,想得与别人不一样更好。(奖励小熊图片或赠送现场录音磁带)
3、看看小图片自由练说,编童话故事。
4、个别学生上台说
其他学生倾听,听到精彩之处竖起大拇
指,送上掌声或者微笑。
学生评议
四、课外延伸、分享成果
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编故事的成果,培养成就感。
今天我们为小熊编出了这么精彩的童话故事,回家以后可以在图片下面写下来,订成一本小人书,也可以把讲的故事用录音机录下来,下次把小人书或磁带送给你的朋友,让大家都来分享你的成果。
为下一次成果汇报作准备。
《看图编故事》教后感
低年级学生喜爱动物,喜爱童话,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训练他们说话,提高表达能力。所以,在这节二年级说话课上,我选择了看图编故事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他们认真观察,根据图画之间的联系发挥大胆丰富的想象编说故事。
从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我觉得各教学环节衔接比较紧凑自然,各分步目标基本落实到位,学生看图编故事的兴趣浓厚,说话清楚完整,能将图意表达明白。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较活跃。首先我从了解关于小熊的课外知识入手,引发学生的好奇感,诱发兴趣,让他们都喜欢上故事的主人公,继而出示图画,进行角色扮